APP下载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2016-11-30肖跃安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机电课程体系中职

肖跃安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7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肖跃安**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7

如何实现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已成为职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中职与高职课程体系的现状,找出了弊端,论述了以职业能力导向的“2+1+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实现本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办法。

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内容

一、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能有效的衔接?湖南省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对该专业人才岗位能力有哪些需求?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长株潭地区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学校和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学校中部分教师、学生代表及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工程技术部进行了现场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研。本专业是一个既可以面向机械制造,也可以面向电气控制的宽专业,而机械制造和电气控制又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大专业,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述原因,中高职学校制定的课程体系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中高职开设的课程重复或方向不同

调查发现,由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有很多课程重复设置,如计算机应用、电工基础、电子技术、钳工技术、车工技术、铣工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近10门课程广泛存在重复设置现象。

(二)专业方向差异大

有的学校偏向机械制造,有的学校偏向电气控制,在同一所学校,这几届偏向机械制造,另外几届又偏向电气控制。以我们学校为例,在2009年以前,偏向机械制造方向,而2009年以后,又改为了偏向电气控制方向,根据我们学院特色专业发展的需要,2013年以后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又改为了数控设备维修方向。

(三)开设的课程差异大

由于专业偏向差异大,导致开设的课程差异大,人才培养方案偏向机械制造时,开设的课程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主,电气控制类课程为辅;人才培养方案偏向电气控制方向时,开设的课程又以电气控制类课程为主,机械制造类课程为辅。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良的弊端

高职学院的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相似专业毕业生。高职学制为三年,若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执行此人才培养方案,将导致:

(一)课程重复设置,中职生源浪费了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调查发现,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专业方向差异大,开设的课程差异大等原因,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升到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将有近10门课程重复,约占专业技术能力课总数的70%,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将有70%左右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重复学习,这将严重浪费教育资源,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二)课程标准不统一,导致高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上的不统一

高职阶段生源不一致,除了前面提到的课程重复设置以外,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统一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就是同一门课程对于不同的生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要求不一样,这样就给高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带来了不统一。

(三)不同生源之间存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差异,给高职阶段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带来不便

职业素质课程是中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生源文化基础普遍低于普高的生源,大多数中职生源对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跟不上,这就给高职阶段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带来了不便。

(四)专业技能课程衔接不良,给高职阶段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带来不便

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专业技能课程对于普高的学生又普遍不如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这样就给高职阶段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三、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创新管理机制

1.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和高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上实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利用世界大学城,统一建设中高职一体化信息平台,使学校管理平台一体化,实现课程体系衔接和教学资源共享。

(二)建立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

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建立统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种教学标准。

1.根据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循序渐进,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中职阶段重基础文化学习,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

2.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系统开发中高职教材,构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衔接。

3.中高职培养方案中统一规划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明确中职阶段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技能有效衔接。

4.按照职业教育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操作的原则,改革以理论教学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以企业真实产品为教学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社会调查,我们学院联合长株潭地区的部分中高职学校及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开发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方向)“2+1+2”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所示),以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

前一个“2”是指前两年的中职学习阶段;“1”是指中职考入高职的学生用一年时间完成衔接阶段课程的学习;后一个“2”是指高职两年的学习阶段。

五、如何实施“2+1+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是关键

如何实施“2+1+2”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中高职学校密切配合。中职学生读完两年后,进行中高职衔接对口招生考试,考上高职的中职学生,进行高职学习,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中高职衔接阶段的课程,进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训练课程的学习,没有考上高职的中职学生按中职的课程体系继续学习,完成中职学业。

通过选择机电技术行业和省内办学规范、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对口衔接,实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方向)中高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尽可能的减少中、高职学习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错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学一点技术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件.

[2]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概念选择研究[J].职教论坛,2012(04):57-60.

[3]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2012.10.

*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HB2013038)。

** 作者简介:肖跃安(1958-),男,高级实验师,本科,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研究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教学。

TH

A

猜你喜欢

机电课程体系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