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设置出科学合理的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课程

2016-11-30徐东雪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徐东雪

【摘要】中文专业强化部当今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特区。对于培养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而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中文专业强化生的课程设置入手,探求如何在高校设置出科学合理的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人才课程。

【关键词】中文专业 强化生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2-02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教育已经逐步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人才市场趋近饱和,中文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因而很多高校开设在本科阶段就对学生实行特殊培养政策,实行人才培养特区。而在中文专业本科人才特区培养中,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政策的关键。它把握着人才培养的走向与发展趋势。本文从江苏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特区敬文书院的中文专业师范类本科强化生的课程设置入手,探讨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课程。

一、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的课程设置方向

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中文强化部的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学院每一个年级设置两个中文强化生培养班,师范类强化班和文科强化班。师范类强化班主要针对教师的技能的培养,文科强化班主要针对考研深造进行综合培养。

在专业必修课上,敬文书院单独授课。在专业选修课上,书院与文学院合作,实行大班化集中授课。在专业必修课上,与文学院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相同,但敬文书院与文学院分离授课,实行小班化教学。在师资上,学院聘请文学院及教育科学学院等学院的优秀教师授课。在专业选修课上,中文专业强化部的学生和文学院的学生一起接受大班化教学,集中听课。在对师范类强化班的课程设置上,学院在中文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课程,例如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等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在接受文学类知识之余,还能够系统地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师范类强化班的课程设置逐年变动,同时,文科强化班的培养模式也处在不断变革中。13级的文科强化生的培养方向是优秀文学学术型人才,旨在培养更高层次的文学研究者。在14级的文科强化生的培养模式则有改动,学生不用拘泥于文学学类方向,可向文学、心理、金融、传媒四个方向发展,自由选择擅长及兴趣领域发展。学院基于文学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就业方向小的现状,希望通过自14级起的改革,给予学生更宽阔的发展前景。文科强化生可以在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后,深入研究相关课程。

二、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中文强化部课程设置的现状

在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授课教师除了基本的讲授课程,基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会给予每个学生上讲台的机会。据实地调查,如在现当代文学专业课上,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一个专题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讨论、备课、讲课,教师在学生讲课结束后再做针对性补充。再如外国文学课上,教师会让学生分组表演话剧。同学们通过表演话剧,更加熟悉作品。正是在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保证了整个班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学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多,课堂效率也有一定的保障,此外,这样活泼的授课流程对学生能力提升极其有利。

在大学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外,学院还为强化生设置了国画、书法、音乐鉴赏等博雅课程,力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博雅课程每个学期开设一科,由学院聘请学校美术学院或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授课。如13级开设国画课,每周共三课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专业学习后,有学生将画与自己的诗作结合,形成自己完整的书画作品。博雅课程客观授予学生更多的技能和表达的手段,但同时也有学生表示,学院强制性的“兴趣课”占用了自己课余自主学习的时间,部分学生本就具有一定的书画技能,重复的基础教学完全不符合其需求,更有学生表示自己并不喜爱书画,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博雅课程不应该成为必修课。

三、以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为例论如何设置出科学合理的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人才课程

高校课程设置应重视学生学到的“质”的纯度而不是“量”的堆砌。江苏师范大学敬文学院在师范班课程设置中,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书法、国画与音乐的课程不现实,只会让学生博而不精。建议为学生入学时提供选择机会,让学生在三门课程中选择自己想要深入研究发展的科目,在大学期间着重学习一科。课程设置不需要量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质的纯度。

保证基础专业课程的同时,开设具有敬文书院特色的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向的权力,而不是将学生的课程排满,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地上课和完成作业的状态中,而花费时间和精力习得的却不是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其左右只是占用学生自由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结果是批量生产博而不精的泛泛人才。

对师范生开设教材比较、教材研究、教案设计等应用型的专业性选修课。高校中文强化部除了与文学院展开密切合作,也可以和教学学院多展开课程合作,现强化部的专业选修课一直依附于文学院的课程,而专业选修课也大多是于文学有关的而不倾向于教育。如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就是身体哲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汉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等文学类课程。敬文书院可以与教育学院展开合作。虽然大三、大四学生也会接触到语文课程设计等课程,但是如果专业选修课涵盖的应用型内容和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必修课内容互相补充,应该会对学生对于教材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正是因为中文专业强化生培养部是教学特区,更是先驱的尝试,因而更需要学院把握好这一特区的命脉基准,把握好中文专业本科强化生的的发展方向,为每一届学生负责,优化课程体系,重视课程设置的“质”而非“量”,将课程与实际教育应用紧密联系,打造应用型课程,提高中文本科强化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