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6-11-30李超孟凡岭马春蕾刘成功胡桂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超+孟凡岭+马春蕾+刘成功+胡桂娟

【摘要】本文介绍了辽宁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教学改革做法。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要求,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观的改变、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 应用型转变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6-02

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院校的转型思路和模式。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表明国家已经将应用型高等教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必然要求。这使得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大学的相关教学改革项目资助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探索。

一、立足社会的应用需求实际 ,设置培养目标

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应用型转变的要求,我们重新修订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和材料设计与研究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工程需求,具有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尤其是硅酸盐相关专业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科学研究与教学、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新的培养目标更加立足于社会的工程需求实际,其目标定位既要紧密结合学科和行业发展前沿,又要面向社会应用实际,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尤其是以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企业产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要体现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发展趋势,使应用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要具有更高的专业视野,又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工程师职业伦理道德的新时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改革课程设置观念,建立“学生、应用”为中心课程观

改变过去高校以标准专业为中心的课程观为指导来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用型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把以前的科学教育真正转变为工程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核心重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观。

新的课程观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课程的设置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动机和兴趣特长为基本点,以其需要的实践性课程、社会实训以及人文社科知识为内容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通识课,选修课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二是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中心,以专业基础知识为骨架,以工程问题相关的社会知识课程为血肉建立课程内容体系,强调专业课程内容的构建要围绕社会工程现实问题的解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1]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内容改革

为实现专业的应用型转变,课程内容力求保持与学科前沿发展以及工业产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求专业课指导教师首先进行知识体系的要与时俱进,支持教师参与相关实践工作和实习锻炼,鼓励他们进入企业工厂生产一线,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保证我们的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工程实践案例,根据自身实践经验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的知识的讲解和探讨,同时鼓励并引导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不断探索和接触学科发展前沿,使其授课内容能够时刻紧跟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最新成果;二是进行教材课本内容的更新,无论是引进或编写的教材都要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补充到教学内容之中;三是定期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进入高校参与授课,开设反映学科技术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内容以及知识讲座,从而及时保持学生知识体系的更新。[2]

四、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内容的有力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考核也能检验专业进行应用型转变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对于课程考核的改革,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课程考核重点,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更多的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改变之前单一的以学科知识点为内容的考核方式,从多方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对学生进行考核,更多引入适当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考核题目,以课程设计成果和实习、实训的作品作为考核成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系统化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改变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不断完善课程考核成绩结构,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以及教学阶段要求,通过课堂表现、课堂测验、课业成果、小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3]

五、构建面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更好实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面向工程实际,同时实践教学内容要结合本专业相关工业的最新发展技术和趋势,及时更新自身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优化以学生自身实践体验为中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切实对实验理论知识内容和设备仪器操作有自身的体会。进一步地,我们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工程理解和参与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具有的实验技能以及动手能力的水平,逐渐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结合产业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设计型、研究型、创新型、综合型的实验实践课程项目,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学习到本专业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以及在相关工业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1]蔡信海.我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2012:75-84.

[2]李超,刘成功,孟凡岭,马春蕾,蒋成勇,王诗铭.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实验室研究. 2015:4-6.

[3]张长森. 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探索[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4):122-125.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