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共享与创新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2016-11-30李大信

创新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协作学术成员

李大信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知识共享与创新协作平台建设研究

李大信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学术协作和知识共享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建立一个有效的学术协作平台,可以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软件设计和机制设计,为学术团队成员的科研活动提供便利,促进学术团队的创新工作。

学术团队;协作;创新;知识共享

1 学术协作和知识共享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1]。“创新”其国际社会认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别于“创造”(英文为Creation)和“发明”(英文为Invention)。

创新所代表的内涵非常广泛,根据定义创新的角度与立足点不同,对创新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鲜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新知识或相关信息。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一般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新事物或对现有事物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的过程。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1.1学科发展要求创新必须以学术协作方式进行

与十八、十九世纪以学科分化独立形成现代科学的基础不同,21世纪科学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一体化的趋势,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渗透,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形成一个层次纷繁、纵横交叉、复杂多变的学科体系,学术创新活动就是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进行。

例如NBIC(纳米、生物、信息、认知技术)是全球公认引领21世纪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目前科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把四大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大统一、大科学的融合,通过技术会聚,以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步,全面提升人类能力,直接影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实现会聚技术必须做到四门学科的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单一学科来研究和认知世界进行学术创新,就有可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片面性思维之中,并且会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手段。现代条件下进行学术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多个学科严密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协作气氛。在深邃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不同学科研究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是学术协作。

创新资源的不足是制约学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学术创新协作团队中众多相互关联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知识分享和优势互补,有效克服单个学科学术创新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通过激发系统成员间知识资源分享意愿,促进学术创新团队内的知识扩散,节约知识传递的成本,提高知识分享的效率,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从而优化协作创新环境,增强知识信息互联能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个人研究者作为一个学术单位,自身的学术资源和创新能力有限,想要在现代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完成创新的过程,其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都变得难以胜任。这就使得学术团队通过学术协作进行协同创新变得必要起来。通过协同创新,不同知识背景的众多参与者在学术领导人的指引下,围绕共同的学术目标,组成一个学术创新团体,并依托一定的平台进行相互学习、知识分享和分工协作,整合学术团队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目标,最终使得所有学术团队成员共同获益。

1.2知识共享是团队创新的重要前提

知识共享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换与分享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团队过程,更是团队组建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知识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知识共享在学术团队的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知识的聚集与碰撞,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拥有大量知识的研究者在交流与研究中思想的灵光一闪。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彼此分享知识形成团队的知识池,并在知识池中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重构自己的知识地图,并在这种碰撞和重构中克服思维定性,实现团队创新的目的。

由此可见,团队创新中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团队成员的个体知识充分交换并成为团队知识储备的过程,因此知识共享是影响团队创新重要环节。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除了直接提供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外,知识共享同时还通过的团队成员间接共享了团队成员个人社会网络中所储备的知识,在内部知识共享的同时引入外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增强团队知识总量并引发知识碰撞,进一步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团队创新的关键在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与沟通,大家都能够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并寻找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在学术团队中,那些具有较高共享模式,知识充分共享的团队往往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3]。

2 学术协作平台可以有效辅助学术团队创新

2.1以创新为目的学术团队的组织特性要求建立协作平台

当前学术协作的主要形式是学术团队,学术团队一般指围绕一个共同的学术目标,在学术领导者的组织下,由参与研究活动的个体通过一定组织形式组成的群体。学术团队的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学术团队区别于其他各种团队的最基本特征;二是学术领导者,主导学术团体组织活动的个体;三是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平台。

学术团队作为一个以学术创新为目的的工作组织,除了其学术性以外,组织性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以学术创新为目的建立的学术团队,团队目标是一致的;团队组织是柔性的,一般情况下其组织性是相对松散的,团队成员的加入和离开也是有较大随意性的;团队成员是差异化的,不同知识背景的团队成员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研究进度,及时协调沟通不同研究者之间的研究内容,以及及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都是影响团队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以学术团队交流合作为目的的协作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2学术协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学术团队在不同的时期采用过不同的工作平台,如编印学术通讯,召开学术会议,建立网站协作系统等等,在当时条件下对团队学术协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持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通讯、工作、管理app的不断推出,以及学术团队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建立新的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面向学术创新协作的学术协作平台,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学术协作平台,一是可以协调管理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工作,做到协调同步,提高创新效率;二是可以建立团队知识池,实现知识分享;三是可以方便地进行团队沟通,即时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3 学术协作平台的知识共享功能

3.1学术协作平台首先是知识共享平台

创新资源的不足是制约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术团队是众多有共同创新目标的成员的集合,这个集合天然的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克服单个研究者创新所需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术团队中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公平公正的知识共享平台,通过在平台中设立合理的团队知识共享机制,营造学术团队中尊重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共享、以知识共享为荣的良好氛围。合理的知识共享平台应当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的意向,以此来促进创新团队内部的知识传递,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团队知识更新,从而优化团队知识储备,增强知识搜集能力,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3.2学术协作平台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显性知识作为被编码记录下来的知识,其共享的意义在于拓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围绕团队学术目标为中心的学术领域的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分享可以开拓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促进以创新目标为中心的团队知识池的建设。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有关团队创新目标的知识,并在团队内进行知识共享,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以团队创新目标为核心的知识池,并保障知识池内各学科知识的质量。

隐性知识共享就是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使得团队成员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这是学术团队知识共享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协作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学术话题的讨论论坛,开展围绕某一学术专题的团队写作,进行视屏或文字讨论会并记录存储等方式,促进团队成员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并存入团队的知识池,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4 基于知识分享平台的学术协作平台建设

4.1学术协作平台的技术要求

学术协作平台一方面可以建立容纳不同类型文档记录的数据库来作为团队知识池,提供知识分享的数据库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基于网络的会议平台和协同写作软件,为团队成员提供会议讨论和共同写作的平台。

建立一种以网络服务器为基础,提供学术团体知识池建构的支撑环境,系统赋予每个团队成员自由分享知识的权限,并允许每个成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意见,或者对共同的学术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成员可以在浏览、完善知识池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增长与共享。

通用型的学术数据库并不能取代学术团队的知识池,相比较而言,团队协作平台的知识池,一方面更加的专业,学术视角更深;另一方面,它记录并存储了团队成员围绕创新目标所进行的讨论和思考过程,指向更加准确。

基于知识共享的团队协作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可存储各类型知识的数据库功能;二是可进行及时交流和会议交流并记录存储的通讯功能;三是可进行多人在线协作的网络超文本功能等。

4.2学术协作平台的运行机制

学术协作平台原则上应该体现学术平等协作的精神,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共同为团队的知识共享贡献力量,实现最大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建立促进团队成员间信任的知识共享平台评价奖励系统,根据团队成员共享知识的价值,可以给予系统权限、精神鼓励、资金鼓励等奖励,增强团队成员的学科归属感,提高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对贡献得多的成员进行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协作平台中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创新、以知识共享为荣的良好氛围。

协作平台应当做到学术团队成员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团队成员应当在平台内围绕团队的创新目标做内涵或外延的讨论和深化,并在此共性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个性,成员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视角,能够使知识内容全面、客观、公正,从而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研讨与思考的循环上升。这个过程中从个性化思维过渡到共性化文本的生成,不是数量的加减,而是知识和思想的乘积[4]。

总而言之,知识共享与协作平台对于团队学术创新的影响是正向的,是有益的。协作平台作为学术团队知识共享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因素。协作平台能够扩展知识共享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为知识共享创造一个顺畅的渠道,提供一个快捷的平台,并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共享知识的意愿。学术团队成员通过协作平台进行学术研讨和知识共享,借助平台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提高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形成开放式的深度学术合作,对团队学术创新提供了强力的辅助和支持,有助于学术团队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1]《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2]黄敏,胡畅路,王振维.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条件及机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3):145-147.

[3]杨忠.知识异质性对团队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J].管理学报,2014(1):86-94.

[4]岳泉,汪徽志,刘红珠.新媒介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周九常,付永华.图书馆如何进行知识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1):52-5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Li Daxin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Center,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Zhengzhou Henan 450000)

Academic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innovation activities,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academic collaboration platform,can make a very good combination of them,through reasonable design of software and mechanism,and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team members and promote innovation of academic team.

academic team;collaboration;innovation;knowledge sharing

G351

A

1671-0037(2016)08-22-3

2016-7-22

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互联网+’学术创新协作平台研究”(16E1043)。

李大信(1978-),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协作学术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