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通识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2016-11-30罗君波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文性高等院校

罗君波(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体育通识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①

罗君波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理念之一,其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与民主构建。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课堂评价实施策略的落实,对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升大学生健康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就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改革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效益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体育通识教育 人文性

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通识教育成为落实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通识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多元化开展,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锻炼习惯的养成。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高校体育教学回归教育的本原。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课堂评价实施策略的落实,对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升大学生健康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大对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 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价值与重要性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体育健康认同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抓手。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识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加大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促进这一根本目标的达成,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健康意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的基本要求,通识教育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同时,通识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工作踏入社会之后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通识教育的实施,超越了单纯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评价方式的限制,通过借助通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健康锻炼的意识,助推高等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健康性与自觉性。

2 高校体育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展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基础上,能提升大学生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识教育作为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的实践过程中,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通识教育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现有方式的一种补充与创新,这种补充是借助体育选修课、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形式来开展的,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具实践价值的体育教学内容、运动技能与理论知识。

3 高校体育通识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3.1 创新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一,在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是实践工作的基础,在体育同时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加大对通识教育的解读与研究力度,高校体育教学的主管领导、体育教师等要深入研究同时教育理念的精髓,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在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价值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体育课堂通识教育的开展。只有深入地研究并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体育通识教育的目标、具体内容、评价方式,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最需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目标的树立,是以终身体育观、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为基础,将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实现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体、育心功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向着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2 明晰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主体与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开展注重育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为了更好地落实通识教育,需要做好通识教育主体的确定,明确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学的模式也要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向发展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来提升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效果。同时,高校大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通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体育健康需求的研究,在以大学生的体育认知与练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化与全面性,让高校体育通识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平台。

3.3 丰富与创新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在通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要落实育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提升对体育教材的研究力度,通过创新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来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有效的通识教育方法是提升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达成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灵活的体育教学方式来调动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方法,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较好方法。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多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

3.4 优化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体育通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真正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自主锻炼习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高校体育同时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除了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健康保健技能之外,要发展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就需要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体育俱乐部等,丰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路径,让大学生的体育社团成为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一个有效延伸与发展,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学习向应用转变。

3.5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对通识教育的实践能力

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运动科技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效果,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掌握基本的健康理论、锻炼方法、运动科技、保健康复理论的基础上,以体育技能的传授为抓手,创新理论知识教学的开展,让大学生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体育理论知识,并提升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提升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长效性、直观性与终身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通识教育价值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是当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构成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载体,通识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借助通识教育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以体育课堂、大课间等活动为平台,创新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目标、评价与组织方式。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大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92-95.

[2]李会春.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 2007(4):21-27.

[3]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89-92.

[4]刘昕.关于体育课程实施若干问题的理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81-84.

作者简介:①罗君波(1982,8—),男,汉,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教育与管理。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84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84-02

猜你喜欢

人文性高等院校
论大学语文的内容建构与课程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关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分析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