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理论视角下中部体育产业的优化策略研究

2016-11-30刘娜娜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共生体育产业体育

刘娜娜

(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共生理论视角下中部体育产业的优化策略研究

刘娜娜

(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 山西 太原030012)

自我国政府提出“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的体育产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格局,并不断攀越新的高峰。主要从共生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中部各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旨在结合共生的本质——共生共荣这一特点的基础上,为中部各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全面合理的优化策略,使中部各地区体育产业实现互惠共生的产业组织模式。

共生;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优化策略;共生共荣

G80-051

A

1009-9840(2016)04-0013-05

中部地区是指居于我国内陆腹地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6个省份。俗话说“中原定,天下安”,基于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而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第三产业,为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区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部崛起的进程。其区域性特征也为中部崛起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而共生正是“双赢”和“共存”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不和谐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主以中部各地区和体育产业两个概念为共生单元,以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为核心出发点,寻求两者共同发展的契合点,促进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繁荣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共生理论概述

1.1共生的概念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抽象地说,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1.2共生理论的概述

共生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并逐渐引起社会学者、人物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共生思想被引入社会各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共生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完善。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系统是由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构成的。其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是不同的;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从共生单元之间的利益分配角度分析,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有3类,即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

1.3体育产业中的共生关系

共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合作和协商是共生的本质,而共生是共生理论的的突出表现,其中互惠共生正是当下时代进步和发展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共生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互惠互利、合作共生,因此将共生理论引入到我国教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各种领域上,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气候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受到影响。中部崛起和区域平衡发展的提出,使得中部各地区的合作和协商性提高,而这正与共生理论的核心观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合作发展中,各地区政府以及体育机构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体育产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需要不断地配置各区域体育生产要素的比例,平衡区域体育生产,进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也会积极寻求各区域体育协商合作,互惠共生,壮大体育产业。当今体育产业的发展正是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共生模式的运用下,与相关产业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呈现出一种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局面,使共生理论在体育领域也得到实现,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2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概况

2.1.中部地区概述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包含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6个省份,起着连通南北,贯穿中西,辐射四面八方的作用。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部署,我们也开始步入中部发展时代,其中中部地区位于中国的核心地带,只有中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国家竞争力。而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发展中部地区经济的背景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型的发展契机。

2.2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概述

2.2.1中部地区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体育产品多以代加工为主

尽管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全国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区域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对外产品贸易多以代加工为主。其中体育产品的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就占了很高的比例,并且有65%就是体育用品的生产额,究其原因,首先中部地区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属于体育用品的自身品牌质量达不到西方先进国家赛事要求的水平,很难出口,只能投资于本土省级以下的小型比赛;其次,正是由于中部地区的高出口额,使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获得发展,间接地使中部地区的加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其中“Made in China”在中国体育出口商品中随处可见,一些国际大牌虽然在中国生产,但这只是一种生产贸易关系,其品牌的知识产权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厂,并没有实际的定价权,导致一些国际品牌最后以高价格流回我们国家。

2.2.2中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受限,体育消费类项目较少,且参与人群不多

随着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体育产业也逐渐面向社会大众,但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也较弱,因此区域体育产业相较于东部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体育消费类项目内容较少,相对欠缺,产品种类单一,并且体育产品面向人群相对集中,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体育用品。再加上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管理比较零散,经营商运营业多以零散的形式存在着,进而影响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链的形成,因此对于发展中部体育产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技术、管理等,其还受到市场和参与人群的影响。中部地区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地区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思想及消费观念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中老年人,致使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就会降低,对体育产品的使用和消费率几乎没有。所以与一些东部发达地区和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且多以学生和对非常喜欢体育的人为主。

2.2.3中部地区的体育健身健身和和娱乐休闲业发展迅速

随着全民健身的运行开展,中部各地区的体育健身、休闲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体育保健、体育舞蹈、传统民间体育项目等都为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类似的情况不仅表现在中部的省会城市,而且在各级县域内也表现突出,其中以体育舞蹈为代表。为此相关政府也积极做出对策,鼓励发展健身休闲项目,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推动足球、篮球及排球的普及,并依据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加强民众对三大球的重新认识,增加其体育参与意识,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次,努力支持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广场舞、太极等动作难度小、普及性强及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项目,扩大体育参与人群,增长体育消费率,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再次,积极开拓登山攀岩、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户外体育运动,增加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内容,丰富体育类项目,吸引外资,促进地区体育产业链的形成;最后,依据地方民族特色,开发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将舞龙、舞狮、龙舟、毽球等地方特色项目积极开展起来,并组织一定的赛事,吸引参与人群。再利用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开发体育旅游景观,促进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样中部地区体育人口的增加以及体育消费欲望的增强,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当地政府对体育的扶持,更是相应地吸引了一些民间投资。

2.2.4中部地区的体育彩票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狭义的体育彩票指的是以体育比赛为媒介发行的彩票,亦可称为竞猜型体育彩票,如足球彩票、棒球彩票、赛马彩票等;广义的体育彩票指的是发行彩票的目的与体育相关的各类彩票。 中国体育彩票是指为筹集体育事业发展资金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供人们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获取中奖权力的书面凭证。在党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各地区体育运动及高校体育锻炼必将促进人民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相应的体育消费也会增加。体育彩票作为本阶段体育产业中的新鲜力量,加之收益的影响,其发展也会受到激发,但由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体育参与人群的情况与消费能力有限的现实矛盾,体育彩票的发展在当前已经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因此,致使体育彩票业的发展道路势必曲折。

2.2.5中部地区的体育传媒业发展迅速

体育传媒业是以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体育人物等与体育有关内容为主要传播内容,为社会提供有关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体育信息与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体育传媒业,首先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也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体育传媒主要包括电视传媒、体育报刊、体育网站等专门的形式,还有一些综合类报刊和网站也在蓬勃发展。在传媒业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传媒也在快速发展。其中以中部地区的《体坛周报》为例,1988年,《体坛周报》作为体坛传媒的第一份刊物在湖南长沙成立,并且经过20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同时中国新闻研究中心将之评为体育类报刊种影响力、公信力最强的媒体。

2.2.6中部地区的体育旅游业作为该地区体育产业的代表得到迅猛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中部地区的体育旅游业也得到较快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首先,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效地将发达地区的体育旅游市场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游客量有效地衔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次,具有雄厚的体育旅游资源,将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完美地展现出来,并且实现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第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优势,使我国能更早地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第四,中部地区属于我国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势将东西南北巧妙地连接起来,其交通便利,利于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体育资源投资,游客量的吸引也避免了过分集中的现象;最后,就是中部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历史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括山西的晋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南湖北的楚文化、安徽的徽文化、江西的红色文化和道教文化。中部地区正是得益于这些深厚的文化体系,使体育旅游有了精神保障,进而体育旅游市场逐渐被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得更加迅猛。

3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优化策略研究

3.1打破中部地区传统体育发展观念,建立多样化的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观

共生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体育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体育产业则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多样性更是将主体系统进行层次划分,而作为体育产业的各个子系统均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随着体育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进一步发展。而这种体育产业内部主体的相互依存,以及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是典型的体育产业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就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逐渐明朗化,使之更加联系紧密。并且这种体育产业的共生也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是遵循社会共生规律的。

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共生必然也存在于区域体育产业中,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树立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观,就是要将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看作区域体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步建立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与区域体育产业之间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以及中部各地区体育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最后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优化策略,发挥竞争与协作的共生机制,进而促进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3.2建立中部地区公民意识培养机制,壮大体育产业共生主体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义务的认识和认同,具体包括:主体意识、权责意识、平等自由意识、参与意识等。参与意识主要介绍社会中的人或组织在体育产业中的参与情况。

由于体育产业主体多元化,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于体育赛事的承办、体育场馆的运营、体育服务的健全、体育用品的增加等都是社会资本发展I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同时应该加强新型的行政管理的建设,鼓励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投资社会体育资源,实现投资资金的联合筹办、体育场馆的联合建设以及体育资源设施的联合共享。而对于社会体育协会和体育中介,鼓励其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实现行业间的联合发展,壮大体育主体产业,使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协调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发展当地的企事业单位,扶持其做大做强,进而丰富体育产业共生主体,即以固有的国有体育资产为主体,联合相关体育资源的企业集团进行组建,形成大型的国有控股体育企业集团。同时企业对省内相关的体育资源进行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企业的集约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而对于省内的优势项目、优势资源、特有品牌,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提升省内体育贸易水平,促进省内体育产业的发展。

3.3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合理配置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共生资源

合理配置体育资源,规划体育发展前景,构建地方特色、良性互动、互惠共生的体育产业布局。首先,要加大对中部地区体育共生资源的投资力度,进而增加地区共生资源的总量,合理配置;其次,加大中部地区体育场地、场馆、设施的建设,为发展中部地区体育产业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再次,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联合或重组,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旅游、传媒等领域的特色企业与体育产业进行融合,扩大体育产业共生资源的总量,促进体育市场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发;最后,就是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上要突出重点,保证优势、特色体育产业的优先发展,各地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其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制定一批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前景较好的优势体育产业,促进区域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2015年博鳌亚洲论谈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因此在发展中部地区体育产业时,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利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沿线城市群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南昌、武汉、长沙举行多边体育赛事活动,实现多地场馆资源的联合利用、体育赛事的共办互赢、体育旅游的联合开发以及健身休闲信息的兼并与融合,进而实现中部体育产业的互惠共生。而山西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施行,降低其地区体育产业的市场门槛,鼓励优先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并依据省特色优势产业的特点以及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省内特色体育产业。河南作为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应以少林寺为依托,鼓励优先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并联合周边地区进行赛事举办,共同促进中部地区民族体育的发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当地特色体育产业,实现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共生共荣。

3.4建立相适应相协调的共生关系,实现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

共生关系的实质就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为实现中部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

首先,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加强对中部各地区特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体育与文化进行融合,政府积极加大对其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实现体育与文化的一体化;同时,加强对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的开发,探索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和发展,积极开发户外体育运动,扩充体育产业主体内容,为体育旅游路线的开发提供保障;为响应政府政策,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地区优势企业应加大对体育、文化、旅游等项目的关注,鼓励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支持体育展览等大型活动的开展,从而提升群众对体育的关注度,促进体育产业价值的实现,使区域体育产业实现融合的同时获得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共生。

其次,体育与健身健体的融合,即依据运动养生学、运动康复医学,研究提高其运动康复技术,促进“运动处方”的发展,从而减少运动员与群众在运动中的损伤;同时加强对运动损伤、运动康复等课程的宣传,增进群众对运动伤害的了解,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对运动康复机构的开办,实现体育与健康的融合,扩大体育产业主体。

最后,推进体育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科技、教育、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相关产业积极发展,实现与体育的重新整合,扩大双方的主体产业,促进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利用“互联网+”模式,鼓励体育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对体育用品、体育健身服务等的技术投入,提升产品服务和质量保证。

[1]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和研究——以淮海经济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1).

[2]邹统钎,陈序桄.乡村旅游经营者共生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北宅村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9):67-73.

[3]李国,孙庆祝.共生共荣: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9):50-54.

[4]杨锋,黄北翔,江广和.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湘、鄂两地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1).

[5]张斌.中部地区体育产业在后危机时代发展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

[6]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8.

[7]尹金龙.全球化背景下体育和大众传媒的共生——一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4.

[8]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

[9]常保荣,周子玉,王萍.陕北体育产业发展新思路——以延安保卫战实景表演为例[J].博硕论坛,2013,3(15).

[10]梁艳红.山西省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11]王卢英.河南省区域优势体育产业开发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

[12]张贵敏,王艳.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的基本定位——基于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3).

[1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08-25].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612/n8321663/n18534158/n19128649/n19128664/19128743.html.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07-24].http://zw.huangshan.gov.cn/CommonPages/TitleView.aspx?ClassCode=040200&Category=6&UnitCode=JD030&Id=300041.

[15]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08-10].http://xxgk.jiangxi.gov.cn/fzgh/gzjh/201508/t20150810_1190306.htm.

[16]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08-14].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5473/201508/t20150813_703297.html.

[17]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10-08].http://www.hunan.gov.cn/2015xxgk/fz/zfwj/szfwj/201510/t20151009_1891944.html.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2015-08-12].http://www.hnhw.com/news/show.aspx?id=675.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sports industry in central areas under symbiosis theory

LIU Na-na

(SchoolofP.E.,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12,Shanxi,China)

Sinc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ise of Central China",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s has been thriving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ymbiotic point of view studied the overall trend of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regions, designed to give comprehensive and rational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essence of symbiosis-coexistence and co-prosperity, so that sports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s can realize mutualistic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ode.

symbiosis; central region; sports industry; optimization strategy; symbiotic

2016-05-04

刘娜娜(199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共生体育产业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