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影响的研究

2016-10-24包雪鸣史凯军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太极拳实验组个体

包雪鸣,史凯军

(1.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 201620)



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影响的研究

包雪鸣1,史凯军2

(1.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200241;2.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201620)

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湖州市某中学31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前后测测试,其中239名实验组的被试接受1年的太极拳练习,以探讨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除性器官烦恼这一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像烦恼的后测检验差异显著;除性器官烦恼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实验组的前后测差异均显著;而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青少年处于中等的体像烦恼水平;太极拳练习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的体像烦恼水平,促进青少年对体像的认知。

太极拳;体像烦恼;心理;青少年

体像(Body Image)是人们对自身身体的心理感受,表现为个体对身体形态、容貌、功能以及他人对其身体评价等产生的不同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多维心理感受的总和[1]。依据体像问题的严重程度,体像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正常的体像心理,体像烦恼,体像障碍。对体像的不同认知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和发展,在体像认知中,体像烦恼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引起的心理烦恼[2],是一种介于正常的体像心理和体像障碍的心理状态。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体像烦恼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向青春期的转变并发展出独特自我的关键期。在这时期,伴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发展,个体会更关注自身的容貌、形体,对自身的变化变得十分敏感,容易产生焦虑和认知偏差。另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还处在发展中,心理不够成熟,所以他人的评价、媒介的引导都会影响个体的体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群体存在一定水平的体像烦恼。骆伯巍等(2005)对3 121名大、中学生的体像烦恼进行调查发现,22.3%的青少年学生存在体像烦恼,7.6%的学生存在形体烦恼,8.9%的学生存在性别烦恼,5.2%学生存在性器官烦恼,5.1%学生存在容貌烦恼[3]。付连国等(2014)调查发现,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率为77.1%,体像曲解率为44.9%[4]。体像烦恼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习和个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高亚兵等(2006)研究发现青少年体像烦恼与自尊呈显著得的负相关,大中学生肥胖指数与自我对体重的主观认识呈显著正相关[5]。郑铮等(2006)研究发现,个体的体像越消极,在人格上越倾向于情绪激动,易生烦恼,易受环境支配,焦虑,常有不满感[6]。彭文波等(2005)研究发现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有消极的影响[7]。可见,青少年时期,个体可能面临着不同水平的体像烦恼,它可以来自于自己对身体的错误认识,也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体像是青少年时期,甚至整个人生阶段需要面对的发展事件,体像的认知是影响心理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正确的体像。

基因决定身体的发展结果,身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难以有大的改变,但是后天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促进身体的发展,并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在众多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方法中,体育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并能帮助形成良好体像的有效途径。个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感知到身体的活动和变化,意识到自我掌控身体的自主性。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个体会感觉到身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促进个体的体像认知。李茂川(2014)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频率的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显著性差异,锻炼频率越高,身体意识越高[8]。时倩(2012)研究发现,通过9周有氧健身操的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体像[9]。刘洋(2013)[10]、朱丽等(2009)[11]、马嵘等(2013)[12]的研究均发现,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林友标(2010)研究也发现,青少年心理和体质的改善能带动对生活质量的认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3]。这些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降低个体的体像烦恼水平,提高身体意识和身体自尊水平。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促进个体对身体的认知。但是,是否每一种体育锻炼都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自我,它们的作用是否都一样?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验证。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太极拳作为一项注重身心兼修的传统中华武术运动,它所强调意念的作用,动作之间讲究的协调、柔和等特点,让个体在修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运行,能够体会到主观意识对身体的控制,这些对于正确体像的形成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讲:“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太极拳在注重肢体动作流畅性的同时,更强调意念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意念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长期具有负性的意念可以摧毁身体的防御系统,破坏人们的身体机能。太极拳是一套在模仿世间万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它所强调的气的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它的动作舒缓、流畅、自然轻松,它所强调的腹式呼吸能够改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使个体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气达到流畅和平衡,是愉悦身心、进行自我修炼和休闲的有效形式。它比其他运动形式更能够促进对身心自我的认知,更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发展。李凌云(2007)研究发现,习练太极拳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症状有积极影响;对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14]。牛志宁(2009)研究也发现,经过15周的太极拳练习,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有了显著性提高[15]。包雪鸣(2013)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16]。相关的研究均得出太极拳练习对身心健康和发展或多或少具有促进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发生相应变化,对美的东西更加专注和追求。由于社会审美的导向作用,青少年也会更在意自身的形象,可能体像烦恼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更有可能发展为体像障碍。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进行研究,探寻能够提高青少年体像认知的途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身体的建构,虽然已经明确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提升个体的身体自尊水平;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太极拳练习对降低个体体像烦恼的作用进行专门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已有的体育锻炼对降低体像烦恼水平的作用,假设太极拳练习对降低青少年的体像烦恼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降低青少年的体像烦恼水平。

1 研究方法

1.1被试

选取湖州某中学七年级312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23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接受一年的太极拳练习干预,7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被试。实验组中男生101人,女生138人;对照组中男生32人,女生41人。两组被试平均年龄为12.55岁。

1.2研究工具

采用高亚兵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测量。该问卷由容貌烦恼、形体烦恼、性器官烦恼和性别烦恼四个维度组成,共25个题目。问卷采用3点计分,分数越高,体像烦恼越严重。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615,重测信度为0.777,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17]。

1.3研究过程

第一,将312名学生以自然班级为单位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测验。

第二,采用简化的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教学内容,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太极拳练习干预,每次教学练习时间为30分钟,每周练习5次,节假日正常休息。对照组不进行太极拳练习,在此期间,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均正常参加学校的其他体育活动。

第三,在为期一年的太极拳练习结束时,同样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施测。

第四,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体像烦恼水平的影响作用。

2 研究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前测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被试体像烦恼的各个维度及总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两组被试的体像烦恼水平相当,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配合理。青少年具有中等的体像烦恼水平。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像烦恼的前测T检验(M±SD)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情况比较

对两组被试的后测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除性器官烦恼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维度的差异均显著。实验组后测的体像烦恼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太极拳练习对降低体像烦恼的起到积极作用。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像烦恼的后测T检验(M±SD)

*P<0.05; **P<0.01;***P<0.001(下同)

2.3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自的前后测配对检验分析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像烦恼的前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对于实验组,除性器官烦恼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体像烦恼维度的前后测得分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对于照组,体像烦恼的各维度得分的前后测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被试的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分数。这进一步说明了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的体像烦恼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的体像烦恼配对样本T检验(M±SD)

3 讨论

为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确保被试的同质性和匹配程度,选取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被试。前测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是平衡的,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具有中等水平的体像烦恼。其中“形体烦恼”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是“性器官烦恼”。形体烦恼得分高可以体现出身体的变化给青少年带来的身体认知上的烦恼。身体的明显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冲击,甚至有些个体会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这个时期也是自我意识、人格等心理特征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此阶段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有效的宣泄途径,便有可能造成个体心理困扰。个体由于对自身体像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能认识并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对体像的不满意。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2.55岁,正处于由青少年时期向青春期的过渡的阶段,第二性征发育迅速,却表现出很低的性器官烦恼。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学生的性意识和对性的认知不全面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性比较难以表达。在施测的过程中,研究者也观察到被试在回答关于性器官烦恼的题目时会表现出不自然的反应可以说明这一点。对于“容貌烦恼”而言,被试处于中等水平,容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应该做的是认识自身容貌的独特性并做到自我接纳。对于“性别烦恼”,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正逐步走向定型。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对自身性别也会出现苦恼和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在该研究中,被试具有较好的性别认知。

通过对两组被试的后测检验发现,除性器官烦恼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维度的差异均显著。两组被试的得分均有所降低,实验组体像烦恼得分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说明了太极拳练习对降低体像烦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形体烦恼”和“容貌烦恼”,这得益于个体正确身体自我概念的发展。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水平,冯魏(2015)发现太极拳练习导致了身体自我概念的显著变化[18]。朱丽(2010)研究得出太极拳锻炼者比健美操锻炼者有更多积极的身体自我概念[19]。

分别对两组被试的前后测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实验组除性器官烦恼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维度差异均显著,后测得分比前测低。而对照组的前后测并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了太极拳练习对降低体像烦恼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运动,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感知到身体的运行,可以感受到意识对身体的控制,因此能够降低个体的体像烦恼。祖晶,等(2015)研究发现,不同体育项目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体育舞蹈﹥武术﹥篮球﹥乒乓球﹥田径[20]。由此可见,形体上的运动比对抗性的运动和技能运动对身体自尊的积极作用更大。太极拳作为一项重意念和形体的运动,是降低体像烦恼的有效的运动方式。

体像烦恼的临床表现有: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对自身某些方面很不满意,有强烈改变自身某方面身体特征的欲望,并伴随着某些消极情绪。体像烦恼是一种错误的身体认知方式,最根本的心理表现便是对自我的不接纳,并由此产生的烦恼、焦虑等情绪。如果体像烦恼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太极拳之所以能够能够促进个体自身的体像认知和体像自尊水平的原因在于:第一,太极拳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所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和变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个体能够理解这种思想的精髓,便能够真正做到自我接纳,将自己放到宇宙之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太极拳运动是有氧呼吸的运动,但并不像其他运动一样激烈,因此在柔和的动作中感受意识对身体的控制,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第三,太极拳运动家能够调节身心,促进身心达到和谐的效果。太极拳练习中,缓慢、均匀、细长的呼吸中能够感受到自体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感知到气息在身体中的流通。它所强调的腹式呼吸能够促改善呼吸、血液循环,消除个体的疲劳,在均匀的呼吸过程中,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而植物神经系统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在太极拳锻炼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随着气息的运动,个体也进入到一种微妙的自我意识状态中,并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总的来说,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能够帮助个体感受自身的身体状态,感受自我意识对身体的控制,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统一。太极拳是我国先贤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强身健体中得到了重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挖掘太极拳的更多功能,让其为人类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太极拳对于身心的积极作用已经被认识,同样,太极拳运动对降低体像烦恼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4 结论

第一,青少年具有中等水平的体像烦恼,得分最高的是“形体烦恼”,得分最低的是“性器官烦恼”。第二,通过一年的太极拳练习发现,实验组的体像烦恼水平有了明显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能够降低青少年学生的体像烦恼水平,对体像认知起到积极的作用。

[1]何仑. 幻想丑陋-体像与体像障碍的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周丽华,骆伯巍,高亚兵,等.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情感平衡性的相关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2):1-4.

[3]骆伯巍,高亚兵,叶丽红,等.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4):89-93.

[4]付连国,王海俊,李晓卉,等. 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关联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1):1174-1178.

[5]高亚兵,彭文波,骆伯巍,等. 大中学生体像烦恼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973-975.

[6]郑铮,何伦,等.身体变形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612-613.

[7]彭文波,骆伯巍,周丽华,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48-52.

[8]李茂川. 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1-49.

[9]时倩. 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大学生体像、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63-4765.

[10]刘洋.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形态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196-198.

[11]朱丽,陈国俅.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42-844.

[12]马嵘,黄春梅.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7):832-833.

[13]李凌云.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6):43-45.

[14]林友标, 章舜娇. 太极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30(4):105-123.

[15]牛志宁.高校太极拳选修课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58.

[16]包雪鸣. 习练太极拳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9):33-47.

[17]高亚兵,彭文波,周丽华,等.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5-1006.

[18]冯魏. 太极拳运动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2):106-108.

[19]朱丽,王艳红. 太极拳和健美操锻炼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2):81-82.

[20]祖晶,徐蓉. 参加不同体育项目锻炼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37(10):96-99.

Effects of the Taichi practice on the body image depression of adolescents

BAO Xue-ming,SHI Kai-jun

(1.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2.ShanghaiInstituteofVisualArts,Shanghai201620,China)

"Body Image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for Teenagers" was adopted as tool, and 312 adolescents from one middle school of Huzhou city involved in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Taichi exercise on adolescents' body image depression, 239 adolescent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practiced Taichi for 1 year.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Except for the dimension of the boredom of sexual org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all dimensions of body image depression in the post test of two groups. Except for the boredom of sexual orga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e- and post- test of experiment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pre- and post- test of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ot the conclusion that adolescents were in a medium level of the body image depression. Taichi practice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body image depression of adolescents, and promote the cognition of body image.

Taichi; body image depression; psychology; adolescent

2016-06-0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太极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基于个体与文化差异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DLA120312)。

包雪鸣(1968-),女,上海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体育心理学。

G804.82

A

1009-9840(2016)04-0065-05

猜你喜欢

太极拳实验组个体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