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研究

2016-11-30牛杰冠马天浩王丽洁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山东省山东会员

牛杰冠,马天浩,王丽洁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研究

牛杰冠,马天浩,王丽洁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250102)

在推进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体育学术社团改革的方向成为全体体育人不可回避的任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学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推进学会改革的对策,以期促进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现状;改革;发展

为加强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而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已成为社会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全体体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面对并积极推进。山东体育科学学会自1984年9月成立以来,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山东省体育事业服务,在提升体育学术水平、促进体育科学普及、培养体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沿革等方面的原因,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健康发展的障碍。基于此,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研究并推动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使其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发展现状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在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社会道德风尚下,广泛开展体育科技活动,促进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科技人才的成长,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登记管理机关为山东省民政厅,挂靠单位为山东省体育局,秘书处设在山东省体育局科技宣传教育处。学会实行会员制,由热心体育科学技术的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自愿组成,是依法登记的学术性社会组织。

目前,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已建立运动训练、体育社会科学、运动医学、体育信息、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制研究、体育仪器器材、体育史、学校体育等10个专业委员会,发展会员450余人,是山东省唯一的省级体育科技学术性社会组织。先后5次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评为全国先进学会,3次被山东省科协评为省级先进学会。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会刊《山东体育科技》由山东省体育局主管、山东省体育科学学会和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主办,其特色为突出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与科研、体育社会科学、大众体育、体育管理与教学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注重论文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山东体育科技》2011年起改为双月刊,并入编2011年版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跨入了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先进行列。既在宣传普及体育科技知识、介绍传播体育科技成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对业务主管部门依赖过强,存在行政化倾向

由于山东体育科学学会挂靠单位为山东省体育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的秘书处设在山东省体育局科技宣传教育处,所以学会的发展过度依赖业务主管部门,日常管理也存在行政化倾向。当然这一管理模式在某一特定时期对学会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当下,这一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以下负面影响:1)学会运营以追求政绩为目标。由于学会管理人员和日常工作人员都非学会聘用,大都为国家行政人员兼任,为了干出政绩,可能会导致学会的工作偏离学会的宗旨;2)削弱会员主体地位。学会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必然会导致以学术研究为主业的会员地位的下降,影响会员参与学会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会的活力;3)学会管理缺乏专业化意识。由于主管领导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对推动体育学会发展的专业化知识存在一定的欠缺,加之主业工作繁重,对学会的工作和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2.2主体地位和管理体系不够明确

首先,在管理体制上,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办事机构秘书处是挂靠单位山东省体育局的内设机构,学术管理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的不同使得学会的管理制度存在内部矛盾;其次,管理人员和日常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学会无专职人员。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学会员管理和人才进出机制上,社会化和职业化道路是未来必然的选择。再次,桥梁纽带作用未能很好发挥,服务社会意识有待加强。当下的学会运营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学会“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体育科技活动,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的宗旨,自身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社会作用及影响力较为有限。

2.3学会内部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山东体育科学学自成立以来,相继颁布了学会章程并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使学会的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当下亦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章程和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后,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加之十多年来几无更新修订,已无法适应山东当下体育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学会工作管理、工作评价、工作激励和内部监督方面的规章制度亟需建立和完善。

2.4经费来源有限,学术活动开展较少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作为非盈利的学术性社会组织,是依靠其“广泛开展体育科技活动,促进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科技人才的成长”的职责来团结广大体育工作者,促进全省体育科技工作发展的。由于学会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一定的经费保障是其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学术活动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下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缺乏经营意识,目前只能从挂靠单位获得有限的拨款来维系运转,受经费掣肘,各项业务开展举步维艰,实际上已多年未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体育学术活动,其在全省体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因此,大刀阔斧式地改革势在必行。

3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对策

3.1脱离挂靠体制,独立自主运营

山东体育科学学会若想重新焕发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迈出与挂靠单位脱钩、独立自主运营的第一步。毋庸讳言,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许多本应依法依规规范运行的活动经常变通进行,而由于思维的惯性作用,长期的变通性做法逐渐转化为“合理的”常规性做法,这也是当下包括体育学术团体在内的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时,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壮士断腕、自我革新的勇气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意识,敢于放手,使其按照市场法则,走上现代社会组织独立自主、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发展道路。

3.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内部自治结构是现代社会组织科学、高效运营的基础。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应按照现代科技学术社会团体的组织架构,健全自己的组织机构。现代科技学术社团一般包括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分支机构应包括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分会,负责学会的日常管理和学科发展。为健全学会的民主监督制度,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应首先成立监事会。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监督学会的各项活动,确保理事会及管理者正确有效地行使职权。其次,增设工作委员会,由其负责贯彻执行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有关决议;承办学会常务理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并与学会秘书处保持紧密联系。第三,依章程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讨论修订学会章程和相关管理办法,使其与当下全省的体育科技工作要求相适应;健全学会日常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做到依法依规运营。

3.3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学会活力

第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协作管理机制。山东体育科学学会作为非盈利社会学术团体,在其管理层应实现管理、研究与日常事务的协作与平衡。管理层由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秘书长组成,他们之间应做到既分工明确,又能相互制约;而工作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应互相独立,学会秘书处则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学会的日常事务。第二,建立灵活开放的会员管理机制。山东体育科学学会作为联结、协调全省体育科技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其会员覆盖面、层次和人数是学会社会影响力重要的评价标准。推动学会会员管理机制的改革,首先可以适当放宽会员的准入条件,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体育科技工作的青年人才加入学会,为学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可以对会员进行分类管理。一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会员进行纵向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不同行业的会员进行横向管理,以满足不同类别会员的需求,增加学会的凝聚力。第三,建立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机制。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准确把握前沿研究动态、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山东体育科学学会应为会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平台,例如举办学术会议、理论热点研讨会、博士论坛、优秀毕业论文报告会等,形成全面持续的学术交流机制。

4 结语

众所周知,面对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沿革带来的问题,任何领域的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推进、持续努力的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我们推动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改革,不是对当下体育学术团体管理体制的“挑战”,更不是对学会主管部门的“夺权”,而是基于学会现状做出的促进学会更好发展的探索。相信依照国家推进社会团体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学会实际,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就一定能实现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汪流.全国性体育社团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9-21.

[2]杜利军.试论新形势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01, 21(3):7-10.

[3]李兵,黄亚玲.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34(8):28-31.

[4]叶国雄,刘远祥.我国体育社团研究述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1):1-4.

[5]杨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6]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7]王旭光.对全国性体育社团发展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6):31-32.

[8]巫兰英.对我国体育社团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2):32-33

[9]董传升.论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公共转向:从国家体育到公共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4-19.

[10] 刘青,雷红.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3-5.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handong Sport Science Society

NIE Jie-guan, MA Tian-hao, WANG Li-jie

(ShandongInstituteofSportScience,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On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t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task for all sports people to explore the reform directions of sports academic societies.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an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andong Sport Science Society, we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that Shandong Sport Science Society are facing and propose relevant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Sport Science Society.

Shandong Sport Science Society; status; reform; development

2016-05-12

山东省体育局局管课题“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的发展研究”。

牛杰冠(1984-),男,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05

A

1009-9840(2016)04-0010-03

猜你喜欢

山东省山东会员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会员专区
山东省即墨市
会员天地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