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2016-11-30周大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练员心理素质素质

周大伟

(东营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东营 257091)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周大伟

(东营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东营 257091)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技能的培训,青少年在运动技能上差异越来越小,最终在比赛中获胜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能够在比赛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是超常发挥,成为比赛中的黑马;而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则由于过于紧张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不适应赛场的变化,影响了运动技能的发挥,在比赛中较容易失败。这样的实例比较多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原本优秀的运动员因为心理素质的问题而失败。所以,国内外都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由于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影响了比赛的正常发挥,继而影响了比赛成绩的案例不在少数,运动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其比赛经验不足,在面对不熟悉的比赛环境和强大的对手时,往往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比赛过程中不能正确做出动作上的判断,导致失败。研究表明,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而导致失败,有70%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比赛不仅是要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和恐惧。尤其是在高手对决的时候,双方技术水平都比较高,比赛比的其实就是双方之间的心理素质水平。例如,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一样,她们成功的将劣势的比分追平直至战胜对手获得胜利,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强大的心理素质在起作用。所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1.2 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

现今对于健康的评价体系中,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心理健康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对于运动员而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定是健康的运动员,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了,才能承受住巨大的比赛压力,才能在不断地失败中找到动力,才能在赛场上永不放弃。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退缩,不仅运动生涯很快就会结束,也会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体育运动与巨大经济利益挂钩的时代,有些运动员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总是在比较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导致在社会上口碑很差,最终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健康的运动员,一定要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才能成长健康,才能对以后的社会生活有很大帮助。

1.3 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体育运动的较量中,运动员比的不仅是高超的技能,还要比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综合的去衡量一名运动员的职业道德、体育精神、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综合素质高的运动员才能最终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在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中,其心理素质是核心,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是无法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所以,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1.4 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运动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运动员并不是一个永久的职业,可以说运动员吃的是青春饭,当运动员短暂的运动生涯结束后,就要面临第二次就业的选择。不是每个运动员退役后都能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对于一些运动水平、知名度、文化水平等方面不突出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就业会更艰难。为了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退役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那就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既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水平。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只有保持住自己的道德准则,不迷失自我,坦然面对社会中的暂时困境,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

2.1 提高社会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在以往的教育中,由于人们忽略了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很多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社会评价不高,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不稳定,职业发展潜力受阻。这体现的不仅仅是运动教育的失败,也体现的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因此,在现代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中,定要将心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摆正教育观念,让运动员和社会都明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让青少年自己也明白心理素质的提高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等措施是提高青少年运动会员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关键。

2.2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一名教练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准,也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懂得如何去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如能将各种形式的素质培养完美地融合到运动员的平时训练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作为一名教练员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素质问题,遇到比赛时教练员不能表现得过于紧张,因为这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信心。教练员要及时发现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及时引导,帮助运动员排解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教练员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教育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潜移默化地对运动员形成一定的影响,让青少年运动员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可以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运动员能从教练员身上感受到正能量,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加强师资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素质。

2.3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运动员的情绪发泄,要引导运动员将那些不良的情绪及早地发泄出来,以免影响整体的状态。如果不良情绪在体内积聚的过多,就会容易造成运动员行为过激,导致出现一些严重后果。所以,在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要让运动员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将压力排解出来。例如,当青少年运动员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文字或者倾诉的方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来,以缓解压抑心情。同时,还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的娱乐活动,让青少年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得到身心放松,并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增强运动员的人际交往能力。

2.4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对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人们一直忽略了对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教育,只是片面地追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这严重制约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文化,所有的素质都是空谈。所以,应将文化教育纳入到运动员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具体做法为∶进行教育改革,增加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提高教练员的文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将比赛和文化课学习合理对待。

[ 1 ]施烜,佘宏靓.兰州市青少年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相关分析[ J ].卫生职业教育,2015(4).

[ 2 ]马天浩,张双玲.不同放松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效果[ J ].山东体育科技,2015(1).

[ 3 ]孙婉婷,于晶.不同年龄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J ].科技创新导报,2015(8).

G804.8

A

1674-151X(2016)11-016-02

2016-09-03

周大伟(1987~),初级,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教练员心理素质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