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向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影响
2016-11-30史连峰
史连峰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目标定向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影响
史连峰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0)
该文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目标定向教学法运用在篮球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篮球技能水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实施目标定向理论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欲望,并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教学法。
目标定向教学法 技能水平 高职学生
学生在学习参与体育活动时趋向于使用不同的定向,当学生参与学习体育活动的定向不同时,他们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对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的理由、对于自己能力的认识,判断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以及参与体育活动时的行为表现等的方面也会不同。正确的目标定向能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去接受挑战,寻求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正确的目标定向则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而对学习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要着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使它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特别是形成一种外在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训练起到积极的作用。鉴于此,目标定向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就非常有必要了。该文将目标定向教学法运用到普通高职篮球教学上,从篮球实际教学课当中证明目标定向教学法的意义并找到其实施的依据和建议。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运动队学生30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现有的书籍和万方、维普等各大网站的信息,共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包括理论著作7本、期刊10份、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20篇,了解目标定向教学法的发展趋势,最后把对该次论文有用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验法
对30名高职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任务目标定向组、自我目标定向组和对照组,共3组,每组10人,测试成绩通过10周训练再次测试,得出数据,为统计分析做准备。
1.2.3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的结果用Excel对研究数据进行了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用数字的形式表述出结果。
1.2.4逻辑分析法
对所掌握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进行逻辑分析,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目标定向教学法的作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一些思维形式对其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表1 全场运球实验前后数据比较(±s)
表1 全场运球实验前后数据比较(±s)
教学前 5.29±0.37 5.3±0.601 5.16±0.205组别 任务目标定向组 自我目标定向组 对照组教学后 4.88±0.297 4.94±0.359 5.11±0.196 P 0.001 6 0.043 7 0.095 7
表2 投篮实验数据统计(±s)
表2 投篮实验数据统计(±s)
组别 任务目标定向组 自我目标定向组 对照组教学前 6.1±1.51 5.5±1.64 6.1±0.94教学后 8±0.81 7.2±1.61 6.4±0.84 P 0.003 3 0.034 6 0.081 1
2 结果与分析
2.1实验过程简述
从2015年9月5日到2015年11月13日,共10周的时间里,把30名学生随机分成了3组:任务目标定向组(强调与自己原有的成绩进行比较,关心自己能力的提高及技能掌握和发展,注重个人的努力程度,相信努力是达到成功的必备条件),自我目标定向组(强调与他人的成绩进行比较,注重个人之间的竞争和社会性的比较,关注个体运动能力的表现充分性),对照组(无目标定向)。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按照要求练习。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加入目标定向练习。3组统一教材,统一教师,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进度,统一测量方法。练习时间为10周,3组分3个场地同一时间练习。
将见全场运球、1 min自投自抢投篮两项作为篮球技能水平测试的项目,先在实验前测出30名运动员4项成绩数据,然后在10周时间里对这4项进行练习,10周后进行测试,记录成绩。
2.2全场运球实验前后数据比较分析
由表1得出:从全场运球成绩的均值来看,任务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5.29 s,自我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5.3 s,对照组的均值为5.16 s,3组的成绩都比较接近,无明显差异。教学后再从3个组的成绩来看,任务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4.88 s,与教学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任务目标定向组学生见线折返跑成绩与教学前有很大幅度提高,自我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4.94 s,与教学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自我目标定向组学生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对照组的学生成绩均值为5.11s,与教学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说明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教学前后没有明显提高。
2.3投篮实验前后数据比较分析
由表2得出:从学生投篮成绩的均值来看,任务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6.1个,自我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5.5个,对照组的均值为6.1个,3组的成绩都比较接近,无明显差异。教学后再从3个组的成绩来看,任务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8个,与教学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任务目标定向组学生见线折返跑成绩与教学前有很大幅度提高,自我目标定向组的均值为7.2个,与教学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自我目标定向组学生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对照组的学生成绩均值为6.4个,与教学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说明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教学前后没有明显提高。
3 结语
在教学中,任务目标定向组和自我目标定向组的学生技能水平测试结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前两组的练习情况要比对照组的好,说明目标定向教学法适用于普通学生的篮球教学。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实施目标定向理论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欲望,并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教学法。对照组的学生技能成绩教学前后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与目标定向组学生的练习训练情况有显著差异。
[1]段文杰,张永红.免费师范生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自主学习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师教育,2010(4):34-39.
[2]王长生.关于体育教学中认知策略与目标定向关系训练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18-22.
[3]孙延林.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10-14.
[4]柴宗乾,张广林.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跳高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82-85.
[5]宋进文.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04(2):56-58.
G807
A
2095-2813(2016)04(a)-00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