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汕头开放水平研究

2016-11-29赖明明陈能军蔡志刚

关键词:汕头市汕头水平

赖明明,陈能军,蔡志刚

(1.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汕头515063;2.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518060;3.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提高汕头开放水平研究

赖明明1,陈能军2,蔡志刚3

(1.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汕头515063;2.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518060;3.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提高汕头开放水平,与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密切相关。研究认为,开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水平,这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海洋文化与“开放,创新,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潮汕文化内涵一致,与汕头开埠以来创造的辉煌一脉相承。“开放”是汕头的性格;“开放”代表着汕头的过去、现在、未来;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提升开放水平——这是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汕头;开放性;海上丝绸之路

一、引言

汕头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自1860年开埠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就一直以“开放性”为汕头城市的特征。

第一,汕头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1858年11月18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

第二,汕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侨乡。近1000万潮汕籍侨胞中的70%聚居在东南亚地区,华商经济最发达,华侨经济成了汕头开放经济的主要特色,因侨而立,因侨发展。

第三,汕头是改革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991年4月,《国务院关于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确定,“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同意将汕头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汕头市区。”

第四,汕头是唯一被定位在华侨经济文化领域进行先行先试的城市。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相关政策的批复》同意,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同意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站在这个历史起点上,抓住提升开放水平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汕头市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促进广东省全方位对外开放,有助于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落到实处。这个课题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将开放经济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来研究意义重大,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古典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亚当·斯密[1]出版了《国富论》,在该著作中提出“绝对优势理论”。翔实地论证了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旗帜鲜明地说明开放经济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大卫·李嘉图[2]继承亚当·斯密思想后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一国即使不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贸易双方在生产成本上存在相对差异,也就是说,与另一国相比,即便某国在两个产业上都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选择相对具备优势的产业进行生产。因为另一国会放弃优势不明显的产业而集中力量选择更具优势的产业生产,这样双方也可以通过开放经济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D·格林沃尔德[3]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首次给出了开放经济的专业词条解释,认为开放经济指的是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往来无限制的一种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任何个人都可以与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贸易关系。[3]古典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与开放性关系的相关论述,其实也适用于研判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二)汕头经济特区角度的研究

作为经济特区的汕头,扩大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刘锦庭[4]认为大开放是汕头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对于如何构建汕头的大开放,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其中,主要有两个方向的探索:

第一,沿着推进区域合作的思路探索提升汕头经济的开放性。黄兰淮[5]建议发展汕头与港澳台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周运源、黄展鹏[6]认为粤东经济发展应加强与港澳台合作。陈乐群、黄浩瀚[7]强调创办汕头自己的大型企业,引进能改变汕头面貌的生产型大项目。

第二,沿着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探索提升汕头经济的开放性。陈松洲[8]建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林文生、彭涛[9]建议,打造服务之都建设宜居之城。

(三)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角度的研究

随着2014年国务院批复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对于汕头经济开放性的学术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推进:

第一个方向是结合国家战略研究汕头经济的发展与提升汕头的开放性。赖明明、陈能军[10]指出,汕头具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条件,应该选择增长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将汕头建成智慧、开放、宜居的“华侨城”。黄建固[11]认为以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第二个方向是结合服务业及金融业研究推进汕头经济发展与提升汕头的开放性。冯伯仲[12]建议推动华侨试验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

横向比较汕头附近的其他经济特区有关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有如下三个特点:(1)强调发挥要素禀赋打造开放经济;(2)强调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开放的广度;(3)强调自贸区发展增加开放的深度。

三、汕头开放水平评估及研究结论

在对汕头开放水平进行评估之前,首先建立城市开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表1)。该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划分四种类型,即:经济指标、经济政策、人才及劳动力指标、人才及劳动力政策。根据城市开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汕头的统计数据,对开放水平进行分析研究。

(一)汕头经济的开放水平

1.汕头产业结构的开放水平。表2数据显示,2000-2014年,汕头第三产业/GDP比率平均为42%。汕头第二产业/GDP为51%,两者之间相差9%。汕头产业结构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2008-2011年,第二产业/GDP比率从2008年的55.1%下降到2011年的51%,在近年来却又缓慢攀升到2014年的52.6%,显示汕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依赖度呈上升趋势。2013年,汕头第三产业/GDP为42.2%,广东省第三产业/GDP为47.8%。广东省三产比例平均为4.9∶47.3∶47.8。汕头第三产业/GDP比率落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一方面第三产业在汕头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低,汕头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水平相对落后,汕头的经济发展空间较大,产业结构开放水平的提升空间较大;另一方面以港口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业、科教文化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是汕头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表1 城市开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表2 汕头市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00-2015年)

2.汕头对外贸易的开放水平。表3数据显示,2005-2014年,汕头市进出口总额/GDP比率平均为46.4%,且呈逐年下降之势。2014年7月1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发布了《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4)》蓝皮书指出,珠三角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显示珠三角进入发达地区的阶段,但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珠三角与广东其他地区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大。2013年的数据显示珠三角达95.94%,粤东为2.02%,粤北仅1.21%,粤西仅0.83%。由此可见,汕头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与开放水平低于珠三角,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与开放水平又明显好于粤西、粤北。

3.汕头外商投资的开放水平。表4数据显示2005-2014年,汕头市外商直接投资/GDP比率平均为1.2%,2012-2014年均低于1%。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汕头比率偏低。2015年全年的数据在汕头统计局网站上尚未公布。

值得欣喜的是,汕头市2015年11月统计月报显示,201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0月)为1.81亿美元,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水平,较2014年同期增长16%。显示随着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外商对汕头的投资热情正在恢复。经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一方面汕头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触底反弹,“拐点”已经出现,发展前景转好;另一方面,汕头外商直接投资/GDP比率仍然偏低,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4.汕头经济政策的开放水平。对于汕头经济政策的开放水平,可从贸易、投资、海关、关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的结论是:第一,汕头经济开放水平的数据与汕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政策形成强烈反差。虽然汕头经济开放水平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上,汕头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不断推出鼓励出口与吸引外资的政策,进一步提高海关通关的效率;充分利用关税政策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第二,汕头经济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力度颇大,汕头经济正朝着建设开放型经济的目标迈进。

表3 汕头市进出口总额/GDP比率(2005-2014年)

表4 汕头市外商直接投资/GDP比率(2005-2014年)

(二)汕头人才及劳动力的开放水平

1.汕头人才市场的开放水平。表5数据显示,汕头市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保持着相当规模,长期以来在粤东地区名列前茅。分析研究的结论是:第一,汕头科教实力雄厚,潜力巨大,汕头对于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与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关系密切。第二,汕头科教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成立,将与汕头大学携手进一步提升汕头的科研实力。

表5 汕头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2013-2014年)

2.汕头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为经济聚集的过程。从劳动力市场看,经济聚集就表现为人口迁入。当然,人口迁入/迁出与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不能完全划等号,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也可以用其他指标进行评估;但是,此指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

在统计中并没有细化迁入与迁出人口的年龄数据,其中,既有适龄的劳动人口,也有老人、未成年人等非劳动力人口。本文姑且将人口迁入与迁出数据视作劳动力人口的变化。汕头人口迁入/迁出比率低于1,也即迁出的人口超过迁入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汕头劳动力资源流出超过流入。2014年汕头人口迁入与迁出整体数量低于2013年,但是比率0.74与0.75相若,整体变动不大。

汕头人口迁入与迁出主要是在广东省内范围。2013年从汕头迁入广东省其他地区的人口为16143人,从广东省其他地区迁入汕头的人口为10426。省内迁入/迁出比率为0.65,低于汕头整体人口迁入/迁出比率0.75,显示从汕头迁出的人口主要流向是在广东省内其他地区。

2013年汕头的省外人口迁入比率为1.15,2014年为1.08,反映从省外迁入汕头的人口多于从汕头前往省外的人口。

通过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首先,汕头劳动力市场供应不充分,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汕头对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及对于广东省外劳动力的吸引力。汕头迁出人口主要流向广东省其他地区。来自广东省外迁入人口大于从汕头流向广东省外的人口。其次,从省外迁入的劳动力并未形成规模效应。广东省外的迁入/迁出人口比率虽然大于1,但是,绝对数并不多。2013年仅为4313,2014年仅为3839,且呈递减趋势。最后,汕头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水平有待提升,汕头对于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对于劳动力资源而言,作为区域经济龙头的汕头并未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

3.汕头人才及劳动力政策的开放水平。对于汕头劳动力及人才政策的开放水平,从户籍政策、吸引人才及大学生毕业生政策方面进行分析。

(1)汕头市出台一系列引进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首先,汕头市主城区实行“适度控制、优化结构”的人口迁移政策,重点吸收大学本科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人才,优先审批调入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高级技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其次,颁布《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来汕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点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来汕头工作,包括:为人才来汕头创业解除安家后顾之忧,加大对优秀人才创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汕头市人才资源开发基金等一系列措施。

(2)进一步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根据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到2020年力争实现13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其中省内人口600万,省外流动人口700万。汕头、湛江、江门、惠州、茂名、揭阳等被建议放宽人口迁移条件。汕头实施居住满七年可入户政策。

分析研究的结论是:第一,汕头通过户籍改革及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图夯实推动经济发展与打造大开放格局的人力资源基础。第二,汕头对人才及劳动力是渴求的,汕头人才及劳动力政策的取向是开放性,相关政策措施是积极的。但问题是,人才及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政策并不一定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研究结论

对汕头市开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数据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汕头综合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开放水平高,经济发展;开放水平低,经济落后。近年来,汕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汕头同期的开放水平评估的结果也显示汕头的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以粤东地区航空港、高铁站的选址为例,汕头均失之交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区域交通枢纽的设置代表着开放水平的程度,未能充分认识到提高开放水平能够形成区域经济集聚效应,对于汕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汕头行政区划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一分为三”,随着汕头行政管辖范围的缩小,经济发展及规划的视野也随之收窄,客观上也局限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度,汕头与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经济总量在广东省的排名大幅度下滑,经济发展速度不仅长期落后于珠三角城市,而且落后于中西部不少同级别城市。

以粤东高铁站命名为例,也反映了粤东三市之间存在自我保护、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汕潮揭”的机场被称为“揭阳潮汕机场”,“汕潮揭”的高铁站被称为“高铁潮汕站”,一来没有统一的名称,二来哪个城市名称排前哪个排后,各持己见。如此命名对于外地人,则不知所云。粤东对外统一形象,统一命名公用设施,虽然只是形式,却反映了三市协调发展以及开放度的高低。

又以高铁潮汕站到汕头市月浦收费站收费标准为例,“汕潮揭”区内与区外车牌的收费标准是不同的,对区外车辆实行高收费客观上限制了区外车辆的进入,不是开放、而是封闭的表现。尽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复杂的,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汕头开放度不高的客观现实。

2.汕头综合对外开放水平低于珠三角地区。一方面,汕头综合对外开放水平低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珠三角地区;另一方面,这也显示汕头经济发展的成本低于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汕头的比较劣势与后发优势同时并存。

随着广东省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汕头在承接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过程中的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是,要把这种理论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就需要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汕头的综合对外开放水平。对于国内资金与国外资金、潮籍人士与非潮籍人士,一视同仁,打开门窗求发展。

四、提高汕头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提高汕头开放水平既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做好提高汕头开放水平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议如下:

(一)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

汕头的地理及经济区位、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潮汕人的性格与气质特质,充分显示汕头具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基本条件。

但是,汕头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首先,要成为粤东地区的区域经济、金融、文化、教育中心;其次,汕头要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在粤东地区的集散中心;再次,汕头要成为国内外资金、人才粤东区域汇聚中心。其核心就是提高汕头的综合对外开放水平。没有开放,就无法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放,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就只是一句口号。

因此,汕头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这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必由之路。

(二)争取政策倾斜加入广东自贸区

汕头地处福建与广东自贸区的结合部,汕头争取加入自贸区,就可以将福建与广东自贸区联成一片,形成中国东南沿海全面对外开放格局。提高开放度水平,推动汕头经济发展,不仅是汕头自身的事,而且也关系到广东省乃至更广范围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

从这个角度看,汕头加入自贸区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何时能够加入就与汕头提高开放水平的程度,以及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在推进汕头开放水平提升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阐述汕头加入自贸区对于广东省、对于国家的意义,争取政策倾斜尽早加入。同时,在争取加入自贸区的过程中,推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叠加自贸区发展模式。

(三)制定引资与引进人才的政策标准

全面改革,扩大开放,重视引进资金与人才,已经达成了共识,形成为政策。沿海城市是这样做的,中西部城市也是这样做的,相比较而言,汕头现有的引资与人才政策不具有比较优势。

以汕头实施居住满七年可入户的政策为例,在几乎所有城市均放宽迁入条件的趋势下,汕头该项政策已经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是否可以缩短为五年,或者三年?这是一个有待具体研究的问题。除此之外,汕头对于人才的渴求在吸纳大学生入籍的政策上并未充分体现。

汕头要发挥后发优势,就要将现有的引资与人才政策与发达城市,以及周边同级别城市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将开放度作为评估及调整现有引资与人才政策的标准。汕头只有在开放度上比其他城市“领先一步”,才有可能对资金、人才形成吸引力。尽快制定一套针对大学毕业生入籍的优惠政策。在与珠三角区域的城市比较中,汕头不占“地利”,就应该在政策上突出优势。

(四)建成粤东总部经济中心

充分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功能,引进大型央企、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总部经济不单是一栋建筑,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平台,为所在城市提供就业乘数效应、税收提供效应、消费带动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经济聚集效应。

汕头现有城市硬件条件不及珠三角地区,因此,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是发展区域总部经济,力争成为在粤东区域设立区域总部的首选城市。

(五)成华侨人居环境典范城市

汕头要想争取大型机构进驻汕头,需要改善汕头城市的人居环境,重视“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美化”,谋划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改善道路交通,整治城市市容,打造城市品牌。按照“智慧汕头,开放汕头,宜居汕头”的目标,将汕头建成华侨人居环境典范城市,推进汕头城建水平迈上新台阶。

(六)加大贸易、投资等方面开放力度

在贸易政策上加大开放力度。建立符合海外华侨华人意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利用进口退税与专项资金鼓励出口;重视外贸示范基地建设及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借力侨商侨团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在投资政策上加大开放力度。强调以华侨试验区建设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围绕试验区跨境金融、文化创意等九大产业,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的功能,推出华侨板。

在海关与关税政策上加大开放力度。加快通关速度,规范并简化进出口报关手续;增加保税区功能,申请在保税区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

“开放”是汕头的性格;“开放”代表着汕头的过去、现在、未来。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提升开放水平——这是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5-116.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5-89.

[3]D·格林沃尔德.现代经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36.

[4]刘锦庭.大开放是汕头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特区经济,1996(10):47-49.

[5]黄兰淮.发展汕头与港澳台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合作[J].南方经济,1999(9):80-81.

[6]周运源,黄展鹏.论新时期粤东经济发展与港澳台合作[J].广东经济,2011(3):24-29.

[7]陈乐群,黄浩瀚.汕头经济特区必须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路子[C]//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8]陈松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J].广东经济,2010(9):20-24.

[9]林文生,彭涛.打造服务之都建设宜居之城[J].潮商,2011(3):5-10.

[10]赖明明,陈能军.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SWOT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7-53.

[11]黄建固.“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下,探索汕头特区发展新路径[J].广东经济,2015(6).

[12]冯伯仲.推动华侨试验区资本项目对外开放[J].潮商,2015(4):24-25.

(责任编辑:佟群英)

F291.1

A

1001-4225(2016)07-0051-07

2016-04-07

赖明明(1965-),男,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能军(1981-),男,湖南衡阳人,经济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在站)博士后。蔡志刚(1980-),男,重庆人,经济学博士,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

汕头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5]14)

猜你喜欢

汕头市汕头水平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张水平作品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作家葛水平
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诗画汕头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