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CT 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2016-11-2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出血性间隔检出率

郭 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北京 100069



比较CT 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郭 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北京 100069

目的 探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H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3—2012-03 72例HI患者的CT与MRI诊断表现,比较CT与MRI对HI不同出血分期、不同出血部位、病灶大小、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及检测所需时间。结果 MRI检出率(86.11%)高于CT(5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幕上出血检出率65.28%,幕下出血检出率15.28%,高于CT的16.67%、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测的病灶(9.02±4.31)mm小于CT(12.12±4.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0.71±0.42)d短于CT(1.45±0.51)d,检测所需时间(20.06±6.18)min长于 CT(9.35±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HI的灵敏度比CT高,能判断出血分期、出血部位,可发现亚急性、慢性出血,缩短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但检测时间稍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CT;MRI;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HI)为脑梗死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表现,其诊断病理基础是血流动力的改变与再灌注[1]。HI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偏瘫、呕吐、头晕、头痛,意识不清、失语等,其中偏瘫所占比例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2]。随着医学发展,CT与MRI广泛应用于HI的诊断,HI的检出率有了极大提高,对HI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3]。因此了解CT与MRI对HI诊断特点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HI患者的CT与MR诊断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03—2012-03 72例接受MRI与CT确诊的H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4],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方面疾病,未进行溶栓治疗。男40例,女32例;年龄20~82岁,平均(55.46±13.39)岁;体质量48~84 kg,平均(56.12±7.81)kg;临床表现:偏瘫21例,肢体功能趣障碍18例,头痛9例,恶心11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6例,失语症4例,吞咽困难3例;既往病史: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8例,糖尿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颈动脉粥样斑块7例;病程2~42 d,平均病程(21.23±8.16)d;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例,高中及中专29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6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CT检查:全身螺旋CT扫描,扫描基线平行OM线,层后10 mm,层距10 mm,调整管电压及管电流,连续扫描16层。MRI检查:扫描基线为轴位图像的前后联合连线,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像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与MRI对HI不同出血分期、不同出血部位、病灶的大小、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及检测所需时间。

2 结果

2.1 CT与MRI对不同出血时期的比较 CT检出率59.72%(43/72),MRI为86.11%(62/72),MRI表现为T1加权像在片状低信号区见高信号影,T2加权像呈低信号;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为亚急性期;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慢性期。CT表现主要为低密度区内有稍高密度灶。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CT与MRI对HI不同出血部位比较 CT幕上出血检出率16.67%(12/72),MRI为65.28%(47/72),CT幕下出血2.78%(2/72),MRI幕下出血15.28%(11/72),MRI对幕上出血、幕下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CT与MRI对病灶的大小、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及检测所需时间比较 MRI检测的病灶小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短于CT,检测所需时间长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对病灶大小、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及检测所需时间比较±s)

3 讨论

HI其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具体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无统一定论[5],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最有可能的发病机制是梗死灶缺血后血管壁受损,脑组织水肿的变化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发生血流再灌注,导致继发性纤溶及凝血障碍,从而引发出血[6]。HI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颅内水肿、脑梗死面积、病变部位、发病时间等[7]。CT主要是用利用X射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其头像较清晰,扫描时间快。MRI通过核磁共振现象得到电磁信号从并重建人体图像的技术,是一种断层成像,具有对人体无电离辐射、多序列成像等优点,且软组织结构成像清晰度优于CT,但检测时间比CT长,费用昂贵,因此常先用CT多次扫描检查,最后用MRI确诊。

本研究显示,MRI对HI及幕上出血、幕下出血检出率均高于 CT,表明MRI对HI的灵敏度较高,主要原因为MRI中根据T1与T2加权像呈不同信号,可检测出CT不易发现的亚急性、慢性出血;MRI对脑细胞核的氢元素与脑细胞共振从而组成图像,能清晰的显示脑细胞的活动,判断出血部位。MRI检测的病灶小于CT,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短于CT,检测所需时间长于 CT,MRI主要检测较小的病灶,能更快发现病灶,但检测费时。杨飞等[8]报道,MRI可以检测出CT不容易发现的亚急性期、慢性期出血、微小出血与幕下出血,MRI诊断较CT更敏感,MRI分型对判断出血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MRI诊断HI的灵敏度较高,可判断出血分期、出血部位,缩短检出病灶距离发病时间间隔,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贺宇平,姚晓辉,鄂凤梅,等.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 901-1 902.

[2] 崔喜民,喻骏.出血性脑梗死CT、MRI表现与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4-635;638.

[3] Kim BJ,Lee SH,Ryu WS,et al.Low Level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creases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large artery atherothrombosis but not in cardioembolism[J].Stroke,2009,40(21):1627-32

[4]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3.

[5] 林允信,王恒辉,付学锋,等.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临床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5):528-529;531.

[6] 杨明辉.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 340-1 342.

[7] 李亚梅,丁岩,欧阳取平,等.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 400-1 401.

[8] 杨飞,崔书君,刘怀军,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 632-1 635;1 651.

(收稿2016-03-15)

R743.33

B

1673-5110(2016)21-0094-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间隔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