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2016-11-29王洪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危象肌无力胸腺

王洪敏

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黄冈 438000



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王洪敏

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黄冈 438000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03—2015-10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激素治疗、胸腺切除与否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 MG危象组平均年龄(33.4±10.5)岁,显著低于MG非危象组的(38.8±1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危象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史比例分别为85.7%、57.1%、54.8%,显著高于MG非危象组的56.9%、12.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及胸腺切除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术史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需规范激素治疗,积极预防感染及严格筛选胸腺切除手术指征。

重症肌无力;危象;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重症肌无力(MG)为临床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占领、封闭受体引起,典型特征为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异常[1]。MG患者存在威胁生命的征象,多与呼吸困难、分泌物难以排除致使机体严重缺氧有关,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2]。据统计,MG危象患者病死率高达15%~45%[3],为此了解其发病危险因素或诱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MG危象发生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0-03—2015-10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00例,资料完整,均经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等综合检查证实,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男40例,女60例;年龄18~72岁,平均(36.6±10.5)岁;Osserman分型均为Ⅱ型。

1.2 方法 整理并分析100例MG患者年龄、性别、激素治疗、胸腺切除术史等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MG危象组与MG非危象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100例MG患者中MG危象42例(42.0%),MG非危象58例(58.0%)。MG危象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危象组患者激素治疗、合并感染、胸腺切除史比例明显高于MG非危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G危象与MG非危象患者病例资料比较 [n(%)]

2.2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年龄、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及胸腺切除史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上述因素均为MG危象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MG危象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方法较多,包括大剂量激素用药、血浆置换、呼吸机干预等,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但MG危象总体病死率仍较高。为此需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MG危象发生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3.1 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危象独立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MG危象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较MG非危象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G危象与患者发病年龄有关,且发病越早(年龄越小),MG危象发生几率越大,但年龄对MG危象的影响相对弱。(2)激素治疗: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另一方面激素对机体免疫抑制会增加患者感染几率,易诱发肌无力。本研究结果显示,MG危象组患者激素治疗比例明显高于MG非危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激素治疗是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张忱等[4]观点基本一致。这是因激素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且部分较严重,尤其是重症肌无力危象时激素冲击干预,可能加重病情,引发呼吸机脱机困难、肺部感染等情况发生,延长危象持续时间。相关研究认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加重肌无力可能与激素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有关[5]。(3)合并感染:MG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后易引发气道高反应性或狭窄,气道阻力上升,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患者难以有效咳出分泌物,若多次咳嗽则会导致呼吸肌疲劳,进而引发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同时胸腺感染后致使乙酰胆碱受体构型变化,对机体免疫系统刺激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6],加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诱发MG危象。本研究MG危象组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MG非危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胸腺切除术史:一方面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造成机体发生系列生理变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类代谢物增多,诱导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胸腺切除术中肌肉松弛剂使用会加重肌无力症状,同时增加感染几率,易诱发MG危象[7]。

3.2 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应措施 针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规范激素治疗,加强病情观察:根据MG病情、患者需求等制定科学的激素治疗方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用其他有效治疗方案替代,如必须则严格控制激素应用剂量及时间,且激素治疗期间全面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激素治疗后7 d内,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等情况,有效预防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2)积极预防感染:保持病房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温度、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灭菌。同时减少家属探视次数,特别是感冒家属,有效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患者感冒,一旦出现咳嗽等症状马上告知医师并对症处理。若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迹象,则及时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抗生素用药。(3)严格把握胸腺切除术手术指征:术前须接受X线胸片、胸部CT等检查,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确定其是否可行胸腺切除术[8]。若患者可行胸腺切除术,术前需做好对症处理以稳定病情、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健康教育等准备工作,其中健康教育包括术前正确有效咳嗽方法、饮食指导等。术中无菌操作,由经验丰富专业医师操作。术后加强呼吸道感染、生命体征观察、心理辅导等综合干预,以有效预防或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危险因素较多,针对性的从规范激素治疗、预防感染、严格把握胸腺切除术手术指征等多方面入手能有效预防重症MG发生。

[1] 陈斌,侯江涛,杨晓军,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多因素分析(附252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7):390-392.

[2] 田钦勇.胸腺瘤的病理类型、Masaoka临床分期与重症肌无力、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

[3] 赵红霞.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发因素、抢救及其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68-69.

[4] 张忱,李蜀渝,肖波,等.重症肌无力危象74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2):94-95;99.

[5] 李付华,刘小军,张清勇,等.重症肌无力危象32例集束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52-54.

[6] 吴菲菲,吴涛,蒋建明,等.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诱因和预后[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5):335-336.

[7] 郑梓煜,叶子,刘江辉,等.重症肌无力危象撤机困难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10):875-877.

[8] 冯春梅,费益君.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12):29-31.

(收稿2015-11-11)

R746.1

B

1673-5110(2016)21-0082-03

猜你喜欢

危象肌无力胸腺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前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