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2016-11-29叶作龙汪祖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出血性高血糖房颤

叶作龙 汪祖强

湖北阳新县中医院脑病科 阳新 435200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叶作龙 汪祖强△

湖北阳新县中医院脑病科 阳新 435200

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造成居民死亡和致残因素,每年100万患者中死于脑卒中,是心脏病的3倍以上[1]。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是造成脑卒中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两种发病机制不同的脑卒中类型。本研究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出血性脑卒中73例患者,男41例,女3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A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和肿瘤脑出血或缺血患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高血糖为1999年WHO提出标准,高脂血症采用1997年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颁布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高胆固醇血症中总胆固醇5.7 mmol/L,高甘油三酯超过1.7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 mmol/L。吸烟为平均每日吸烟1支连续1 a以上,饮酒平均每天饮酒50 g以上且持续1 a以上。肥胖为体重指数在25 kg/m2,房颤诊断标准为心电图诊断标准,即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1.3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相关设计好的调查表,收集记录人口资料学,包括个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和入院血压、血脂、血糖情况。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在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尿酸、纤维蛋白原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标的比较±s)

2.2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单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在年龄(>60岁)、吸烟、饮酒、肥胖、高甘油三酯症、高胆固醇症、高密度脂蛋白症、房颤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P<0.05);而在高血压、脉压增大、高血糖发生率上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和性别无关(P>0.05)。见表2。

2.3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缺血性和出血性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单因素分析 [n(%)]

表3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研究表明,55岁以后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增加50%,60岁后缺血性脑卒中是出血性脑卒中的1.3倍,这说明年龄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2]。另外,高血压、高血糖和脑卒中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故控制血压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3]。本次研究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高血压、脉压增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比率较高,且在分布上不同。这和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生率高,但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率低等均有关。关于血脂和脑卒中的关系,研究证实,高血脂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脑动脉硬化发生,总胆固醇升高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粥样硬化[4]。

结果显示,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倍以上,而应用华法林后房颤发生率减少60%以上。因心脏脱落血栓容易引起脑血管发生堵塞,另外心功能较差患者脑动脉血流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5]。本研究在独立危险因素上未显示,可能和本文房颤患者例数较少有关,且随访时间较短有关。众多流行学认为,糖尿病易引起脑病微小动脉和腔隙性梗死的发生,是目前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且高血糖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高血压会造成脑循环动力发生障碍,造成脑动脉管腔狭窄,造成脑血流供血不足,诱发缺血性脑卒中[6-7]。吸烟会影响全身主要心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等[8]。饮酒就会诱发心律不齐和心脏内壁活动,增加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凝血系统,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促使脑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脑血流量下降[9]。

综上,我们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要进行健康教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除了防治共同的危险因素,对出血性脑卒中要强调控制血压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缺血性脑卒中要定期监测心脏功能,要控制房颤发生,加强对全身主要动脉的监测和防治。要通过饮食、适当运动,戒除烟酒、坚持长期规律性用药和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延缓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稳定斑块,促进动脉侧支循环建立[10]。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要监测血糖、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以下,尽可能降低脉压差[11],且要加强饮食控制,要低盐低脂和糖尿病饮食,通过控制体质量加强运动等多种方式综合控制血压和血糖,同时规律性服用药物也至关重要,可降低血糖、血压紊乱,降低脑卒中风险性。

[1] 金意,鞠忠,乔大伟,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4(3):285-286.

[2] 李立新,李琳琳.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5(2):313-315.

[3] 黄久仪,王桂清,杨永举,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J].上海医学,2011,29(11):813-815.

[4] 贺林项.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J].吉林医学,2014,21(1):4 690-4 691.

[5] 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2(1):47-51.

[6] 李焰生,林岩,王瑞芳,等.上海地区2201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2012,33(9):799-802.

[7] 付守芝,张友恩,李孝全,等.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C].//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年会论文集,2011,1(2):342-343.

[8] 周高雅.长沙地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4):92-96.

[9] 黎四平.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延边医学,2015,6(4):160-162.

[10] 杨芳,李继英.诱发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2011,29(1):6-7.

[11] 张仲,郭建雄.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1(3):321-322.

(收稿2015-11-03)

R743.3

B

1673-5110(2016)21-0076-03

△通讯作者:汪祖强,E-mail:382038531@qq.com

猜你喜欢

出血性高血糖房颤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