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2016-11-29曾献忠冯谢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脂蛋白硬化脑出血

曾献忠 冯谢琳

湖北老河口市第一医院 老河口 441800



·诊治研究·

分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曾献忠 冯谢琳

湖北老河口市第一医院 老河口 441800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期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3组血脂、血清脂蛋白谱的变化及特点。结果 脑梗死组、脑出血组TG、LDL-C、V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HDL-C、Apo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3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PreβLP1、PreβLP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βL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脂蛋白谱指标ɑLP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谱较健康人群改变显著,临床检测血脂、血清脂蛋白谱指标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脑出血;血脂;血清脂蛋白谱

本文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做分析对比,观察不同分组患者血脂表达特点,旨在探讨血脂与脑出血、脑梗死产生及发展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及6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脑梗死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5~79岁,平均(67.85±9.4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39例,糖尿病17例,吸烟史24例;体重指数(BMI)(23.5±2.6)kg/m2。脑出血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8~79岁,平均(65.62±8.9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4例,糖尿病19例,吸烟史26例;BMI(23.7±2.5)kg/m2。健康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5~79岁,平均(65.02±9.05)岁;BMI(23.3±2.7)kg/m2。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②发病后24 h内入院,经头颅CT、MRI检测确诊[1];③近2周内未服用调节血脂类药物的患者;④研究方案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研究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病史的患者);②合并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的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6]。

1.3 样本采集 3组患者均于清晨8:00空腹抽取血量5 mL置入干燥试管,3 200 r/min离心10 min,静置分离血浆置入干净试管备检。

1.4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1.4.1 观察指标:检测并比较3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非酯化脂肪酸清蛋白(AL)、载脂蛋白E(ApoE)、ɑ脂蛋白(ɑLP)、β脂蛋白(βLP)、中间β脂蛋白(IntβLP)、前β脂蛋白(PreβLP)的差异。

1.4.2 检查方法: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TC和TG表达水平,酶联免疫(Elisa)吸附法测定VLDL表达水平,免疫浊度法测定LDL-C及HDL-C表达水平,所有指标检测均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中完成;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ApoAl、ApoE、ɑLP、βLP、IntβLP和PreβLP的表达水平,辨别分析的剔选变量选择F统计值对应的P值作为准则,引入自变量选择P=0.10,剔除自变量选择P=0.11,后以此为基础建立辨别函数,对比分析辨别分类和原分类,分别对辨别符合率进行计算。

2 结果

2.1 3组血脂指标比较 3组TG、TC、LDL-C、HDL-C、VLDL-C、Apo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TG、LDL-C、V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HDL-C、Apo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脑梗死组TG、TC、LDL-C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见表1。

表1 3组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健康组比较,①P<0.05;与脑出血组比较,②P<0.05

2.2 3组血清脂蛋白谱比较 3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ɑLP、βLP、IntβL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βLP1、PreβLP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βL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脂蛋白谱指标ɑLP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见表2。

表2 3组血清脂蛋白谱比较±s)

注:与健康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脑出血及脑梗死均属于常见、高发的脑血管危症,早期症状轻微,预防难度较大,但病情发展速度快,临床救治难度高,病死率高[7]。研究表明,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出血及脑梗死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动脉血管壁受到侵害而导致组织纤维增生形成粥样硬化斑时,可诱发血管弹性下降,易破裂[8-9],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斑还可造成血管狭窄形成血栓和引起动脉内膜炎,这些均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高危致病因素。文献资料中,在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过程中,血脂可造成心、脑血管损伤形成,导致血管炎症病变并促进其恶化,因此血脂和脑出血、脑梗死的产生及发展具有相关性[10]。

本研究使用血清脂蛋白谱(SLPG)测定患者血清内血脂各指标表达,这是因为SLP能够先对血清脂蛋白各成分进行分类,后对其定量分析并形成对应的谱图,可清晰表达出血脂蛋白各组成部分及其再分层组成物间关系,可反映其动态平衡关系。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属于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DL-C能够在脑动脉血管内壁上逐渐积聚,导致动脉血管壁组织上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病变而诱发腔管狭窄。据统计,1 L血液内的LDL-C表达提高1 mmol,可致脑梗死发生率上升20%~22%,而1 L血液内的HDL-C表达提高10 mg/dL,脑梗死发生率则会下降12%~16%[11]。这是因为HDI-L能够显著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而其表达下降为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险因素之一。文献显示,高密度质蛋白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对脑血管动脉具有保护作用,而LDI-C增高和HDI-C降低可提高总脑卒中发生率。此外,高TG血症属于血脂代谢异常高特异性表现之一,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间具有密切相关性。本研究中,脑梗死组、脑出血组TG、LDL-C、VLDL-C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HDL-C、ApoE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P<0.05),表明脑梗死及脑出血和人体血脂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本研究脑梗死组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5),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血脂代谢异常存在差异性,可能是因诱发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理基础具有差异性。其中脑梗死血脂代谢异常能够导致脑动脉内膜血脂积累于管壁上,而后诱发硬化斑块,并导致血管腔狭窄和血栓沉积堵塞血管;脑出血致病机制主要因动脉硬化所致,并诱发微小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及形成玻璃性硬化病变[12],导致动脉血管生成动脉瘤,造成患者在高血压下脑血管破裂出血。

本文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的血清脂蛋白谱指标AL、βL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脂蛋白谱指标ɑLP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这是因为AL、βLP表达水平和LDL-C表达变化具有同步性,即同时降低、升高。此外βLP升高也与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清内TC升高具有相关性,而人体内ɑLP和βLP间处于动态平衡,当后者表达升高,可致前者相应降低,均表明患者体内富含脂蛋白颗粒或者高数量的残粒,降低机体血清内对脂类物质自清除能力下降,也反映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脂代谢异常。

综上所述,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谱较健康人群出现异象性变化,通过检测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谱指标,对于危症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 支燕芳,林淑琴.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23-125.

[2] 孙红光,张再辉,李光平.血脂水平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7(10):75.

[3] 林伟平,向彩霞,黄文.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6):977-979.

[4] 孙慧英,李涛.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67-170.

[5] 喻利.脑出血患者血清胆固醇的表达[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41-42.

[6] 赵龙辉,高丽丽,张秋娅,等.臭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235例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4(1):40-42.

[7] 刘瑞芳,骆艳伟,高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8(6):832-834.

[8] 王冬梅,胡俊,傅冬梅.血浆中血脂类生化指标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3(3):315-316.

[9] 张鹏,聂淑慧,薛令辉.普罗布考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2):188-192.

[10] 杨亚超,刘英霞,张江山,等.脑出血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肾脏损伤标志物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69-474.

[11] 郑俩燕,马琳,王淑荣,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病种质量控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6):625-627.

[12] 严培玲,王菁,黄锡亮,等.匹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8(6):864-865.

(收稿2015-10-31)

R743.33

B

1673-5110(2016)21-0075-02

猜你喜欢

脂蛋白硬化脑出血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