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16-11-2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易损中度颈动脉

王 超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室 菏泽 274000



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王 超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室 菏泽 274000

目的 比较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81例经MRI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患者(142支血管)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MRI检查后7 d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67例患者(103支血管)于MRI检查前行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超声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MRI检查示重度、中度、轻度狭窄血管中检查出斑块与溃疡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与DS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72),超声与DSA检查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系数=0.586);MRI与超声检查对易损斑块的检出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血管狭窄程度判定、易损斑块检出方面较超声更具优势,且能够就斑块形态、成分进行分析,超声检查略逊一筹,更适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筛查。

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

研究证实[1-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均是目前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方法[3],本研究探讨两种方法在判定血管狭窄程度与易损斑块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无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史;(2)无幽闭恐惧症、体内金属异物等MRI检查禁忌证;(3)无颈部放射治疗史;(4)无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可诱发心源性脑卒中的相关疾病史。

1.2 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2014-01-2015-10于我院接受治疗临床怀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经颈动脉高分辨率MRI检查提示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1例(142支血管)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24例;年龄47~80岁,平均(66.5±8.2)岁。所有患者均于MRI检查后7 d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67例患者(103支血管)于MRI检查前7 d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3 检查方法

1.3.1 MRI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Skyra 3.0T MRI扫描仪,以颈动脉专用8通道表面线圈行高分辨率MRI检查,先行2D TOF MRA扫描,初步确定颈动脉斑块的部位、范围及颈动脉分叉位置,而后对斑块部位行轴位扫描,获取T1加权(T1WI)、T2加权(T2WI)、质子密度加权(PDWI)与三维时间飞跃(3D TOF)四种不同序列与加权图像。

1.3.2 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查患者颅外段颈动脉情况,探头频率5~13 MHz。以头颅颈部交界点作为颈动脉颅内段与颅外段的划分依据,选择可以探测的最远部位,通常位于分叉水平以上4~6 cm。测量与图像分析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完成。

1.3.3 DSA检查:检查设备为PHILIPS V3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比剂为碘海醇。以Seldinger法穿刺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植入导管套鞘,常规应用肝素抗凝,在导丝引导下将造影管分别插至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椎动脉行血管造影术。颈部动脉血管与颅内段血管分别成像,摄取颅外段颈动脉的正位、侧位影像。测量与图像分析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完成。

1.4 图像分析 图像分析内容包括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分型(其中脂质型斑块、混合型斑块归为易损斑块)。MRI、超声、DSA图像评价血管狭窄程度评定均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NASCET)》[4]中颈动脉狭窄率的规定。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以μ检验排除抽样误差影响。以Kappa系数大小划分6个区段的方法来判定3种检测结果一致性的强弱,即:(1)Kappa系数<0,极差;(2)差,Kappa系数0~0.20;(3)弱,Kappa系数0.21~0.40;(4)中度,Kappa系数0.41~0.60;(5)高度,Kappa系数0.61~0.80;(6)极强,0.81~1.00。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 重度狭窄检出比例最高,明显高于中度、轻度狭窄。见表1。

表1 MRI检出斑块、溃疡情况 [n(%)]

2.2 MRI、超声与DSA结果一致性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在判定103支血管狭窄程度方面,MRI与DS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72,μ值=17.352),超声与DSA检查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系数=0.586,μ值=15.352)。

2.3 MRI、超声易损斑块检出情况 MRI共检查易损斑块25处,这25处易损斑块中,超声检出4例(16.0%),6处疑似易损斑块,后经MRI检查为非易损斑块。MRI与超声检查对易损斑块的检出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621,P=0.000)。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稳定性会逐渐降低,一旦斑块破裂便会诱发血栓形成,颅内颈内动脉分支梗死,造成缺血性脑卒中[5]。斑块稳定性不仅是衡量其危险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6]。

形态结构、内部成分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两大主要因素,其中斑块内部结构存在很大复杂性与异质性,判定具有较大难度[7]。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方法较多,如MRI、MRA、CTA、DSA、血管超声、彩色多普勒,这些方法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判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MRA、CTA、DSA虽然也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8],但无法全面显示斑块的内部结构与血管壁情况[9]。目前,血管超声与MRI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形态结构的两种常用方法,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如血管超声对于斑块内部的组织成分差异的分辨率明显低于MRI,对于斑块的真是病理情况的反应必然存在较大误差[10]。随着多序列、高分辨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表明该种方法可以更好第显示斑块成分,也能够较少第鉴别斑块内部成分的差异[11]。

在本研究中,MRI检查易损斑块的能力不仅高于超声检查,且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MRI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更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MRI检出斑块与溃疡的可能性越高。检查显示,MRI重度、中度、轻度狭窄血管中检查出斑块与溃疡的比例差异显著,且重度狭窄检出率最高,明显高于中度、轻度狭窄。同时,斑块的不同成分在MRI不同序列影响上的信号特征也具有自己的特点[12],有助于医师通过MRI判定斑块稳定性,以预测患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可能性,以便早期制定应对方案。

综上,MRI在血管狭窄程度判定、易损斑块检出方面较超声更具优势,且能够就斑块形态、成分进行分析,超声检查略逊一筹,更适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筛查。

[1] 曾理,杨鑫荣,余新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78-79.

[2] 林徐颖,周诚.MRI 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632-634.

[3] 王勇,王庆军,菜幼铨,等.MRI 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2):299-303.

[4] North America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S].N Engl J Med,1991,325(15):445-453.

[5] 陈卫国,陈燕萍.临床急诊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74-376.

[6] 彭少华,王成伟,尹喜.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J].临床荟萃,2012,27(6):495.

[7] 李树合,周定标,娄昕,等.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显示的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514-516.

[8] 高天理,于薇,张茁,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的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0):915-917.

[9] 宋国亮,赖党强,陈奕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7):87-88.

[10] 戴颖钰,李勇刚,朱默,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MRI与超声成像特征[J].江苏医药,2010,36(7):753-756.

[11] 曾枝柳,梁海冰,石春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质地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10):1 178-1 180.

[12] 张雪峰,李海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MRI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 829-8 831.

(收稿2016-01-17)

R743

A

1673-5110(2016)21-0068-02

猜你喜欢

易损中度颈动脉
小米手表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