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6-11-28陈晓莉
陈晓莉
高中语文课堂始终是一门语言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从语言教学本质出发,分析语文的语言艺术所产生的来源与表现环境,继而帮助学生们提高语文信息的感知能力。朗读是学习语言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教师切不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视朗读的教学作用,要将朗读策略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朗读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读汉字读音,辨别汉字正确的字形,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示范的形式教会学生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对当前高中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不达标,不达标不仅表现在字音发音不标准,还表现在朗读感情不到位,对文章节奏把握能力差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从语文教学的语言本质出发,让朗读教学法运用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基本技能,继而实现语文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朗读模式概述
(一)个性朗读
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一直是教学难点,导入环节的设计一直是教师的备课重点,而在朗读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以朗读形式展现较好。学生们在课堂开始初期,往往并不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内涵,对具体读音、字形都有着较强的生疏感。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初期适当安排个性朗读,给予学生们充分自由的空间,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了解程度来决定朗读的方式及侧重点,将朗读课堂的氛围充分活跃起来,实现朗读教学课堂的自主性。
(二)集体朗读
集体朗读是在朗读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初期,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它着重于培养学生朗读语文课文的集体一致性,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意识到每一个生词的正确读音与字形,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们保持高度精神集中,还能够让其能够保持朗读技巧的敏捷性,不断在集体朗读的氛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篇幅的古代文言文,倘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单独朗读,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必然导致学习连贯性差,课堂积极性一再受挫,对朗读课堂模式的贯彻实施具有较大影响。而教师通过适当安排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们保持朗读自信心,一起解决学习困难与疑惑。
(三)朗读背诵相结合
自古以来,背诵是学习语言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学生们在经过熟练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因此,在朗读教学模式下将朗读与背诵相结合是提高朗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朗读教学模式的不成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对于朗读与背诵的衔接环节把握不好,导致学生们对朗读课文还是背诵课文方面具有很大的学习模糊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从课文的教学标准出发,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准确定位与分析,实现朗读与背诵之间的灵活衔接。
二、朗读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技巧
(一)做好朗读材料的定位与选择
根据朗读课堂教学重点准确选择朗读材料,并进行材料定位与分析是打开朗读课堂教学成功之门的第一步。朗读材料选择的成功失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们能否在课堂上通过朗读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正确内涵与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选择朗读材料时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材料因素中去,实现材料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相信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对课文表达的感情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继而以鼓舞学生心中对未来的期望为线索,在课外资料上给学生们选取了励志性的朗读材料,帮助学生们打开情感流露的大门,使其融入到朗读氛围中去。
(二)朗读示范与演练
学生们由于缺乏专业的朗读技巧训练,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与演练的方式,带领学生们逐步了解语文朗读的内涵与正确方法。教师在进行朗读示范与演练时要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肢体语言与口语朗读的融合,给予学生完美准确的视听享受。
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漂泊的旅人》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情的情感流露朗读示范。在朗读示范演练过程中,我灵活运用四肢,时而用深情的目光注视远方,带动学生们走进思乡的氛围中,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朗读环境分析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而言,朗读的环境极其重要,倘若高中语文课堂没有轻松、活跃的朗读氛围,学生便难以在课堂上害羞于张口朗读,使得连贯的语文朗读课堂流程中断,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推进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教师必须要为了学生,从学生朗读的本质理念与本质形式出发,考虑学生的朗读感受,为其提供良好的朗读环境,帮助他们不断激发朗读兴趣,以实现朗读效率的持续提高。
朗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课堂忽略的环节,传统语文课堂环境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压迫下一直忽视朗读教学的关键作用,从而导致高中生的朗读能力严重不达标,严重影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高。而且,朗读教学的策略运用一直是课堂教学难点,教师一定要从自身教学素养出发,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结合特定环境与学生特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