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6-11-28刘惠斌
刘惠斌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是在小学六年级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始的,它不但是对小学语文内容的升华,更是对高中语文学习能力的铺垫,是具有至关作用的关键阶段,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度重视。同时语文阅读不单是对语文一科有重要作用,它渗透于学生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阅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照本宣科,教死书
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说是文本教学,但因很多教师掌握不了文字间的真正内涵,只能根据教科书、教材参考书等照本宣科,完全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直接列出阅读教材中所提的问题,给出答案让学生记忆背诵,在考试中能够根据记忆背诵答出即可,成为教死书。例如在文言文阅读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直接根据教材问题向学生提问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然后给出答案让学生背诵。学生根本没有参透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也并不能真正认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更不可能从唐雎身上得到情感的升华。
(二)套用传统教学格式,呆板无趣
教师经过长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应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章内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很多教师依旧套用传统的教学格式,比如拿过一篇阅读来,先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标清段落,分好文章结构,归纳段意,再分析文章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套阅读教学格式虽然完整且适用于任何阅读中,但呆板无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提不起做阅读的兴趣。
(三)教授过程空话连篇,空洞无用
语文阅读拓展涉及内容非常之多,教师在教授讲解过程中进行拓展学习等也是提高语文阅读面的重要手段。但很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倪倪而谈,很多内容与阅读内容、实际毫无关系,并没有对阅读效率的提高起到帮助,反而浪费大量时间,拉低效率。例如在讲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时,教师思如泉涌,讲的相当精彩,但其高尚的情操与学生有何联系,却一点没提,便会使得讲授内容不切实际,甚至空洞无用。学生根本无法联系实际切身的感受阅读中人物的性情,语文阅读的能力水平当然也无法提高。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最好保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从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语文每册课本中都会有学生感兴趣或不想翻阅的课文,在刚发课本时,学生往往会因好奇对课本进行翻阅。此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课本进行大体浏览阅读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篇目,进行相应教学。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课文,大家一般都会认真学习。但对于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点。通常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学习大家可能觉得枯燥的散文《春》时,通过优美的音乐或精彩的视频将学生们带入遐想的境界内,感受春的蓬勃生机,根据文本内容的变化不断创设新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
(二)采用丰富的阅读课堂形式,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格式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可以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采用以“师生”对话为基础的平等民主的方式丰富阅读形式。例如现在普遍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将学生分组,由他们自己阅读,查阅资料,进行阅读交流与心得,在表达与倾听中获得更多的阅读经验。教师从中进行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完成阅读任务。
(三)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的共鸣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必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文本通常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心灵情感的激荡,因此在阅读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感受文章所包含的韵味与情感,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一课时,在阅读中去感受为何“我”如此热衷看戏,代入自己,从而得出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那份友爱的渴望、是对那份轻松和美丽的向往。
(四)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评价机制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评价手段运用的好,对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促进语文阅读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将多种评价手段结合起来运用,例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语言赞美,还可在学生回答出问题时,调动学生们进行鼓掌或眼神鼓励,在合作学习中还要贯穿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从而调动一种积极活跃的阅读氛围。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困境,如何摆脱这些困难因素,提高学生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寻求解决的工作。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手段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点,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情感共鸣,营造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熏陶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