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11-28张雅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领悟新课标人文

张雅琳

之前,有人提出文本“工具论”,有人提出文本“人文性”,新课标又提出了“工具与人文的统一”。笔者以为,我们在反思二者孰轻孰重的同时,都应该首先考虑文本在语文教学思维中的重要性。

应该说,当前语文教材的文学色彩越来越重,即使是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也不是简单地体现这些文体的基本特点,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形象性、生动性。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是一个科技说明文单元,它除了具有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十分强调文本的可读性、文学性。那么,新课标的“工具性”又如何体现呢?我想,这一任务也要在文本的学习中去实现。我们只有通过“文本”这一形象、生动、质感的“案例”让学生逐渐做到心领神会,正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个“源头”便是那些鲜活、生动的文本,学生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具体学习,方有“清如许”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所以,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应该是把握“文本”。这可以说是与其他文科学科形成鲜明的区别,例如历史、政治课本只是知识的表述的与承载,无需学生对文本的强化,只要他能够掌握知识点就行了。但语文若离开了课文,脱离文本的具体语境,学生即使对一篇文章理解了,也会限制他对文本进一步的学习,那么,知识还是死知识,不会举一反三,所谓“人文性”只是一堆说教。如果这样,语文能力便无从谈起,“人文”教育也是空洞的,文学鉴赏也是味同嚼蜡。

新课标中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在重视学生语感培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把握语文知识,我们应该做必要的“延伸、联系”。这种“延伸”不一定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更彻底地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思想、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比如讲到《赤壁赋》中的“夜游赤壁”一段,可以联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前五句,充分让学生体味月色下赤壁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境界。由此这般,学生才会进一步领悟结尾句中作者为什么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文本的“延伸、联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体味意蕴,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为了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思维。如果我们的延伸、联系离开了文本,我们只能讲故事,学生也只是听热闹,何谈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样的道理,我们联系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绝然不能代替学生去诠释、把握文本,背景也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

用王国维的一句话来总结我对“文本”与“延伸”的理解:“入乎其内,故能感之。出乎其外,故能悟之。”我们走进文本,方能具体切实地学习语文,我们适当的延伸、联系,方能对其有灵活深刻地把握、理解。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文本进行,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新课标所说的“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所以,课堂交流最核心的便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例如我们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由于节选部分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场景变化频繁,叙述近乎琐碎,描写亦趋铺陈,如果我们仅带着自己的理解,而忘了文本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难解其中韵味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反复阅读,走入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初步交流,我们才能充分实现师生交流,学生才能有所借鉴地理解这部名著的内涵,才能感受这一文学经典的魅力。

时下,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使用,它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教学条件与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对于我们拓展知识的外延,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多媒体的使用与教学本身并不是完全交融,例如知识逻辑的推演不能用直观代替,因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知识的体验不能被图画形象代替,因为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更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做到与文本结合,这是多媒体语文教学应该处理的关键问题。

我曾观摩了一节运用多媒体讲授姚鼐的《登泰山记》的公开课,文中有一段对“泰山日出”极精彩的描写:“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此为本节课之重点,但教师只是疏通文意,点明时间变化,色彩对比,便用课件展示了几张“泰山日出”的照片。语言的形象是通过抽象的语音符号间接实现的,必须通过想像为中介产生其形象的意义,它与图像的直观形象是有着思维性的不同,可以说,这种多媒体的使用是对语感、语境、体验的淡化,是对语文思维的湮没。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多媒体使用必须首先考虑语文思维的独立性,必须根据文本的特点来使用,必须根据与文本相关的延伸来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做到知识的明白、直观与理解。我甚至可以说,盲目迷信地使用多媒体只是在语文课堂教改中搞“洋务运动”,真正变革语文教学首先得明确文本在语文教学思维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使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教师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他们才有在具体语境中领悟知识的可能;教师只有让学生融入文本,他们才有切身地感受思想人文的可能;教师只有让学生领悟文本,他们才有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可能。

猜你喜欢

领悟新课标人文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多么痛的领悟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