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蓝莓基地病虫害调查初报

2016-11-28任艳玲王兴宁于晓飞罗阿东柯绍英欧后丁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侵染蓝莓贵州

任艳玲, 田 虹, 王 涛,*, 蔡 秋, 陈 霄, 王兴宁, 于晓飞, 罗阿东, 柯绍英, 欧后丁, 黄 碟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2.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贵州 贵阳550000; 3.贵州大学 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出口蓝莓基地病虫害调查初报

任艳玲1, 田 虹2, 王 涛2,*, 蔡 秋2, 陈 霄2, 王兴宁2, 于晓飞3, 罗阿东2, 柯绍英2, 欧后丁3, 黄 碟2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2.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贵州 贵阳550000; 3.贵州大学 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25)

为全面了解出口蓝莓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2013—2015年在贵州出口蓝莓种植基地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为害蓝莓的病虫害20种,其中病害9种,包括生理性病害2 种, 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侵染性病害7 种,分别是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锈病、溃疡病和根癌病;虫害11种,分别是果蝇、金龟子(小青花金龟、铜绿丽金龟、斑喙丽金龟)、蚜虫(桃蚜、苹果黄蚜)、蝼蛄、小地老虎、叶蝉、天牛和木蠹蛾。对病虫害及其为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为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是灰霉病、金龟子和果蝇。

出口基地;蓝莓;病虫害

蓝莓,又称越橘、蓝浆果,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小浆果。蓝莓果肉细腻,口感好,可赏性、可食性俱佳,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除蛋白质、食用纤维、糖和酸等,还包括矿质元素(Ca,Fe,K,Zn等)、维生素(VA,VB,VC,VE等)、天然活性物质(熊果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物质。天然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本身具有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又与蓝莓内其他营养物质共同发挥强心、抗癌、全面提升机体能力的功效,是集营养、保健功能于一身的第三代水果[1-6]。目前,蓝莓在欧美及日本市场上价格一直处于所有水果类商品的顶端位置,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美誉,蓝莓果实利用形式分为鲜食和加工2种,鲜食价格比加工果高,目前,蓝莓参与国际贸易以鲜食为主,近年来全球对蓝莓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7]。蓝莓病虫害种类较多,国内外蓝莓主产区都有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报道,已经报道的蓝莓病虫害有近百种。最早开始蓝莓商业化种植的美国,在蓝莓的芽、叶、花、果和根茎部位都发现病虫害,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蓝莓种植的智利,已经发现了46种有害生物,我国山东、上海、云南和贵州等地也都在蓝莓上发现了数十种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通过为害相应部位,能造成植株生长受阻、产量降低和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能导致整株死亡,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或绝收[8-10]。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斜坡上,处于不同地理区划的交界地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占据全省大部分区域,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偏酸性土壤超过全省土地面积的50%。贵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水土等自然资源和充足的本地劳动力,特别适合需要精耕细作的蓝莓等高端水果种植[11-13]。贵州是西南乃至全国最早大规模开展蓝莓试种、商业引种的地区。20世纪末,贵州就开始试种、推广蓝莓,之后种植量与产量迅速增加。贵州蓝莓始终坚持走高端路线,如黔东南州提出打造出口县、有机蓝莓的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均积极申请出境水果果园出口注册登记,2013年麻江县通过质检总局考核,成为国内唯一以蓝莓为主要载体的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贵州出口蓝莓基地已经达几百公顷。蓝莓在贵州商业化栽培时间短,规模化种植初期病虫害较少,但随着蓝莓种植面积急剧增大,特别是出口蓝莓基地均是大规模连片种植,各地块间天然屏障、自然隔离较少,病原物日积月累,易于大规模流行传播,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导致蓝莓整体质量下降,单位产量减少,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选育、加工技术等领域[14-16]。有害生物相关研究的报道较少,大多数病虫害未见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如盲目用药,一旦农残等投入品超标,将会对贵州蓝莓高端形象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开展蓝莓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控研究,将对提高产量、质量,保障蓝莓外向型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在贵州5家主要出口蓝莓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观察、筛选病虫害主要类型及其田间发生规律,调查点各出口基地种植品种以兔眼蓝莓为主,共有近20个品种。

1.2 调查方法

以踏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系统调查,每个出口基地选择3个点进行定点调查,基地其他地方随机进行踏查,开花至挂果结束期间,15 d调查1次,剩余时间30 d进行1次调查。病虫害定点调查均采用5点法,病害调查时在每个调查点选取10株进行调查,虫害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进行调查,如小型刺吸类害虫采用枝条法计算,鳞翅目、果蝇、实蝇类可以采用网捕法等。调查期间对病虫害种类进行记录,对相应病虫害采集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系统调查,发现贵州各出口蓝莓种植基地都有病虫害发生。病害共有9种,其中生理性病害2种(表1),侵染性病害7种(表2);虫害共11种(表3)。蓝莓感染这些病虫害,被害部位或植株都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同种病虫害不同时期症状可能不同,不同病虫害症状有可能相似或相同,部分病虫害可能复合侵染,表现出更复杂的症状。

表1 蓝莓主要生理性病害及为害调查

Table 1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kinds of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 diseases and damage to blueberry

病害为害部位为害程度病因症状红叶病整株植株+土壤镁含量少,或吸收相对其他元素较少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失绿,之后变黄,最后呈红色并脱落黄叶病整株植株+土壤pH值过高、有机质含量过低及水分供应不足等影响了蓝莓对铁元素的吸收主要症状叶片失绿黄化,最早从新梢顶部叶片开始叶脉间失绿,之后叶脉的绿色也逐渐变淡并消失,叶片脱落,严重时嫩枝死亡,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注:为害程度用重(+++)、中(++)、轻(+)表示。下同。

表2 蓝莓主要侵染性病害及为害调查

Table 2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kind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amage to blueberry

病害病原为害部位为害程度症状灰霉病Botrytiscinerea叶、花、果实+++花期最易感病,花受侵染,先出现水渍状坏死斑,很快腐烂并被灰色霉状物覆盖,侵染叶部,多从叶尖开始,逐渐向叶内扩展,形成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着生灰色霉层根腐病Phytophthoraspp.Fusariumspp.茎基、根++首先小的侧根出现褐色坏死,后整个根系变褐枯死,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干枯,严重时候整个植株死亡白粉病Microsphaeravacci-nii叶+真菌病害,担子属菌亚门叉丝壳属,感病叶片变淡绿、黄色,皱缩,正面产生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脱落炭疽病Colletotrichumloeosporioides果实、叶+可以侵染多个部位,如叶、果实和茎,以侵染叶片为主,初期在叶片上形成略微突起的小圆斑,之后逐渐扩大,病斑部位在生长季后期形成小黑点,也可能坏死,形成穿孔,严重时可引起落叶锈病Phragmidiumpauciloculare叶+可在叶片产生褪绿斑,病斑背面产生黄色粉末,能导致叶片脱落溃疡病Pseudomonassyrin-gae枝条、芽+细菌病害,属细菌假单胞菌属,首先在枝条上形成不规则,病、健部界线明显水浸状病斑,病斑由红棕色至黑色,发病严重时病斑上部芽枯死根癌病Agrobacteriumtu-mefaciens根+细菌病害,属细菌土壤杆菌属,根部感病后组织增生,形成黑褐色,表面粗糙坚硬大,病树地上部植株生长衰弱

表3 蓝莓主要虫害及为害调查

Table 3 Investigation on the main kinds of insect pests and damage to blueberry

虫害种类害虫为害部位为害程度症状果蝇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果+++果蝇卵被产于果实(成熟、近成熟)果皮下,孵化后的幼虫取果实汁液为害,待发育成老熟幼虫后咬破果皮脱出,导致受害果实变软、腐烂流水,失去食用、加工价值金龟子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jucunda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斑喙丽金龟Adoretustennimacula-tus根、叶、花和果实+++老熟幼虫在地下取食根部为害,严重时造成根系不能正常供给养分和水分,整株枯死,成虫可以取食叶、花和果实为害蚜虫桃蚜Myzuspersicae苹果黄蚜Aphiscitricola叶、花+常在嫩叶、芽和花上群集为害,可能传播病毒,受害叶片营养恶化、出现不规则的卷曲、皱缩,甚至脱落,受害花和芽会失水、影响正常功能蝼蛄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根+取食蓝莓地下部分、严重时造成植株局部或全株因失水而枯死小地老虎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根+取食蓝莓地下部分、严重时造成植株局部或全株因失水而枯死叶蝉大青叶蝉Cicadellaviridis叶+通过刺吸汁液为害叶片,造成畸形、卷缩,严重时褪色,甚至全叶枯死。能传播病毒病天牛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枝干+幼虫蛀入枝干木质部,造成中空,树势衰弱,严重时整株株枯死木蠹蛾咖啡木蠹蛾Zeuzeracoffeae茎枝+幼虫钻蛀茎枝内取食,可使枝叶枯萎,严重时全株枯死

3 结论与讨论

红叶病和黄叶病2种生理性病害在各出口基地均有发生,但发病轻,为害小。这2种病害是蓝莓微量元素利用相对不足引起,但并非单纯土壤中含量不足,其发病与水分供给、土壤pH值、元素含量等都有关系。贵州各出口蓝莓种植基地大都建在山地,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苗木所在位置因为缺水,元素运输困难导致植株缺素,部分地块土壤pH值过高、盲目施肥等都会导致生理性缺素。

侵染性病害中,白粉病、炭疽病、锈病仅能侵染叶片,在各调查出口基地普遍发生轻,损失小;溃疡病和根癌病都能侵染枝条、芽和根,发病少,造成损失也不大;根腐病作为土传病害,发病植株死亡率较高,虽然发生果园少、发病率低,造成损失不大,但仍然值得重视;灰霉病能侵染叶、花和果实,侵染叶时虽然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但会增加后期感染源,花期较易发生灰霉病,特别是调查基地种植品系相近,花期相近,此时温湿度特别适合灰霉病菌传播,花受侵染会影响坐果,喷洒药剂防治时要考虑对授粉昆虫蜜蜂的影响,防治较为困难,造成的损失也大,2014年曾在部分调查果园造成60%以上的减产,灰霉病还可以侵染果实,给后期储藏、保鲜带来困难。所以,病害防治方面,灰霉病是重点和关键,根腐病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害虫中,主要为害根系的种类最多,包括金龟类3种、直翅目的蝼蛄和鳞翅目的蛾类各1种,其中金龟类的老熟幼虫在各个果园大量发生,啃食幼根,能造成较重为害,发病严重的果园,能造成近50%的死亡率,应重点防治。东方蝼蛄和小地老虎发生较少,造成的为害也小,但根部虫害发生后容易传播,为害严重,防治困难且易造成投入品超标,应加强研究和技术储备。主要为害叶片的害虫种类相对较多,包括蚜虫2种和叶蝉1种,它们发生面积小,对生产造成的为害和影响有限,常常被忽视,但有报道这3种害虫可以传播病毒,间接造成重大损失,应予以适当关注。为害茎、枝干部的害虫共有2种,虽然种类相对较少,发病植株、面积都不大,对产量造成影响较小,但该虫造成死亡率高,应加强研究与预防,避免大面积扩散造成重大损失。主要为害果实的害虫仅有黑腹果蝇。该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力高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果实一旦被侵染,就会失去商品价值。由于为害主要在果实成熟期,防控要综合考虑对果实和食用者的影响,遏制和根除极为困难,应作为防控重点。由于果蝇在很多国家被高度关注,列为检疫对象,大量发生会对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以出口高端无公害水果闻名的智利,就是由于在出口蓝莓中发现果蝇,主要进口国均提出较严的检疫要求或减少进口量。如全球最大的蓝莓进口消费国美国就要求检疫区内的蓝莓必须经过除害处理(低温或熏蒸)才能销售,除害处理措施严重缩短蓝莓的货架期,导致智利当年蓝莓价格大幅下降,给从业者造成严重损失,应加强果蝇无公害防控及对感染水果除害处理措施的研究。

本研究历时2年多,对贵州主要蓝莓出口基地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共发现20种为害蓝莓的病虫害,除灰霉病、金龟子和果蝇外,其他侵染性病虫害都发生数量少,为害轻。主要原因可能是出口蓝莓基地种植时间都不长,大部分病虫害没有形成优势种群,不具备大规模流行传播的条件,也和各出口蓝莓基地大都是规范化的大型重点企业,田间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水平较高,有问题能及时处理有关。本研究调查时间、地点都有局限,调查结果可能还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出口蓝莓种植基地全部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但现有结果仍然表明,本地区是病虫害发生较多、传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而且由于各蓝莓种植基地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为害有别于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呈现出特有的规律和特征,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本区域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研究。只有措施得力,扎实做好种植基地蓝莓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蓝莓产量、质量,使其在高端市场和出口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KRIKORIAN R, SHIDLER M D, NASH T A, et al. Blueberry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memory in older adultst[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 2010,58(7):3996-4000.

[2] 傅俊范, 严雪瑞, 李亚东. 小浆果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75-101.

[3] 陈华江, 陈伟平, 李建华, 等.浙江省适栽蓝莓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学报, 2013, 25(4): 777-781.

[4] DUAN J Y, WU R Y, STRIK B C, et al. Effect of edible coatings on the quality of fresh blueberries (Duke and Elliott) under commercial storage conditions [J].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 2011,59(1): 71-79.

[5] MORETTI M, CIUFFO M, COTTA P.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stinct strains of blueberry scorch virus (B1ScV)in northern Italy[J].ArchivesofVirology,2011, 156(7):1295-1297.

[6] NORBERTO S, SARA S, MANUELA M. Blueberry anthocyanins in health promotion: A metabolic overview [J].JournalofFunctionalFoods, 2013, 5(4): 1518-1528.

[7] 李亚东, 刘海广, 张志东,等.世界蓝莓生产和进出口贸易[J].中国果树,2010(2):72-75.

[8] 任艳玲, 周杰, 杨茂发,等.贵州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6):102-105,108.

[9] 刘佩旋, 郑雅楠, 辛蓓,等.蓝莓主要害虫发生防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6):31-35.

[10] 王涛, 廖炯峰, 张毅, 等. 蓝莓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 2015(10):118-123.

[11] 吴俊铭, 谷晓平, 徐丹丹. 论贵州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29(3):3-5.

[12] 聂飞, 安明太. 贵州野生越桔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 37(1):60-62.

[13] 王孜昌, 王宏艳. 贵州省气候特点与植被分布规律简介[J].贵州林业科技,2002,30(4):46-50.

[14] 杨玲, 聂飞, 周洪英, 等. 兔眼蓝莓在贵州的引种栽培试验及应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 2007, 35(5):48-52.

[15] 张珊珊, 鹿永华, 林德荣, 等.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 2015 (5):68-71.

[16] 李洪鲜. 黔东南州蓝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湖北林业科技, 2015, 44(1):64-65,71.

(责任编辑 张 韵)

Investigation on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on export base of blueberry

REN Yan-ling1, TIAN Hong2, WANG Tao2,*, CAI Qiu2, CHEN Xiao2, WANG Xing-ning2, YU Xiao-fei3, LUO A-dong2, KE Shao-ying2, OU Hou-ding3, HUANG Die2

(1.GuizhouLightIndustryTechnicalCollege,Guiyang550025,China; 2.Guizhou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Guiyang550000,China; 3.ProvincialKeyLaboratoryforAgriculturalPestManagementofMountainousRegion,InstituteofEntomology,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amages on export base of blueberry caused by the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we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 the main blueberry growing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5. Twenty kinds of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9 diseases and 11 insect pests, among which there were 2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s and 7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2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s were red leaf and chlorosis and 7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Botrytiscinerea, root rot, powdery mildew, anthracnose, rust disease, canker, crown gall. The 11 harmful insects were fruit fly, scarab(OxycetoniajucundaFaldermann,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Adoretustennimaculatus), aphid(Myzuspersicae,Aphiscitricola), mole criket, black cutworm, leaf hopper, longhorn beetle and carpenter moth. Among them, gray mold, scarab and fruit fly caused the most damage.

export base; blueberry;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10.3969/j.issn.1004-1524.2016.06.19

2015-10-14

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14Ik022);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149号)

任艳玲(1980—),女,河南濮阳人,博士,从事食品安全、特色农产品及其有害生物防控等研究。E-mail:43182481@qq.com

*通信作者,王涛, E-mail:745498931@qq.com

S436.63

A

1004-1524(2016)06-1025-05

任艳玲,田虹,王涛,等. 出口蓝莓基地病虫害调查初报[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6): 1025-1029.

猜你喜欢

侵染蓝莓贵州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蓝莓建园技术
蓝莓姑娘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