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分析研究
2016-11-28闫晓波李三禄张长庆朱俊峰黄建伟郭丽娜王瑨陈长春
闫晓波,李三禄,张长庆,朱俊峰,黄建伟,郭丽娜,王瑨,陈长春
(1.平凉市牛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平凉 744000,2.崆峒区畜牧兽医局花所乡工作站,甘肃 平凉 744000)
“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分析研究
闫晓波1,李三禄1,张长庆1,朱俊峰1,黄建伟1,郭丽娜1,王瑨1,陈长春2
(1.平凉市牛产业开发办公室,甘肃 平凉 744000,2.崆峒区畜牧兽医局花所乡工作站,甘肃 平凉 744000)
[目的]分析研究“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肉用指数法(BPI),对381头“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母牛平均BPI值分别为:一岁3.64±0.68、二岁3.69±0.56、三岁3.67±0.53、四岁3.51±0.22,均已达到肉役兼用型指标。[结论]“平凉红牛”母牛已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并正在向肉用型过渡,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奠定了基础。
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肉用指数
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养牛历史悠久,曾有“农民唯养牛”的历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平凉养牛业加速了由役用向肉用方向的经济转型。经过多年的杂交改良和选育选配,于2008年1月成功注册了我国第一件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1],即在平凉特定的饲养传统、自然环境下,以平凉当地黄牛为基础,先后引进秦川、利木赞牛、南德温等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体形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优异、商品性状良好的肉牛类群。
牛肉用指数 (Beef purpose index,简写为BPI),是描述一个品种或一个牛群体平均成年(一般为5岁)活重与其体高的比值,它可作为划分肉用牛与役用牛(品种)的量值指标[2],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对肉牛选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了深入挖掘“平凉红牛”的肉用特性,本研究以近年来测定记录的“平凉红牛”母牛体重、体尺数据为基础,利用肉用指数法,对当前“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进行了评估分析,旨在通过划分母牛群经济类型,确定母牛体型标准,进一步明确“平凉红牛”改良水平,为肉牛新类群(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2年到2015年在平凉市各县(区)肉牛养殖企业、肉牛养殖大户测得的1 200多头6~48月龄的“平凉红牛”母牛体重、体尺指标,从中选择所有一岁、二岁、三岁、四岁的母牛共381头进行统计分析。
1.2 项目测定
体重、体尺按常规方法进行测定。各月龄阶段体重、体尺均为实测数据。体重:用小型地秤测得的母牛活体重;体高(耆甲高):由牛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十字部高:两腰角连线与腰椎相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1.3 牛的经济类型划分
按产品不同,牛的经济类型一般划分为肉用型、肉役兼用型、役肉兼用型和役用型,不同经济类型对应的BPI值范围见表1[2,3]。在本研究中,为了便于不同年龄间统计和比较,利用黄牛不同年龄BPI校正系数[4,5](见表2)将各年龄阶段母牛实测BPI值均换算为成年状态下的校正BPI值,并根据校正值对母牛经济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对所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表1 不同经济类型BPI值范围
表2 不同性别年龄BPI校正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共选择不同年龄母牛381头,其体重、体尺数据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一岁、二岁、三岁、四岁母牛BPI值(校正)分别为3.64±0.68、3.69±0.56、3.67±0.53、3.51±0.22,均在3.3~3.9范围内,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所对应的经济类型为肉役兼用型,由此可以推断,一岁、二岁、三岁、四岁母牛已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不同BPI值(校正)对应的母牛头数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统计分析的48头一岁母牛中,BPI值≥3.9的16头,占33.3%,介于3.3~3.9的14头,占29.2%,介于2.7~3.3的15头,占31.3%,﹤2.7的3头,只占6.2%;191头二岁母牛中,BPI值≥3.9的58头,占30.4%,介于3.3~3.9的88头,占46.1%,介于2.7~3.3的45头,占23.5%;116头三岁母牛中,BPI值≥3.9的48头,占41.4%,介于3.3~3.9的45头,占38.8%,介于2.7~3.3的20头,占17.2%,﹤2.7的3头,占2.6%;26头四岁母牛中,BPI值≥3.9的1头,占3.8%,介于3.3~3.9的25头,占96.2%。
表3 “平凉红牛”母牛体尺及BPI值
表4 不同BPI值对应的母牛头数
3 讨论
牛肉用指数(Beef purpose index,简写为BPI)是一个高遗传力指标,受品种、年龄、饲养管理、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7],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肉牛不同经济类型划分的研究中,在肉牛生产实践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近年来测定的平凉市各县区肉牛养殖企业及农户所养基础母牛体重、体尺数据,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对平凉养牛业由役用向肉用的经济转型过程肉牛改良程度评估,对指导今后肉牛新类群培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牛产业是平凉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至2014年底,全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突破113.5万头和41.5万头。经过多年繁育改良,“平凉红牛”体躯结构更趋紧凑,前胸、后躯更趋发达,肉用体型逐步凸显。加快母牛繁育改良,培育母牛核心繁育群是奠定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对当前母牛群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体型评估,则有利于摸清目前全市肉牛改良水平,对于继续推进肉牛改良繁育、培育建立母牛核心繁育群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一岁、二岁、三月、四岁母牛BPI校正值均在3.3~3.9范围内,表明目前母牛群体已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总体分析来看,在381头母牛中,共有123头的BPI值≥3.9,占总体的32.3%,172头的BPI值介于3.3~3.9之间,占总体的45.1%,80头的BPI值介于2.7~3.3之间,占总体的21.0%,只有6头的BPI值小于2.7,仅占总体的1.6%。因此,以BPI值为依据划分母牛经济类型,在本研究中32.3%母牛已达到肉用牛体型标准,45.1%的母牛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21.0%的母牛尚处于役肉兼用牛体型,只有1.6%的母牛为役用牛体型。由此可见,“平凉红牛”母牛目前多处于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并正在向肉用牛体型过渡,证明近年来平凉在肉牛改良及肉用牛品种培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本研究结果,今后在“平凉红牛”基础母牛繁育工作中,应加强1~3岁母牛肉用性能评估,选留优秀母牛,加快由肉役兼用向肉用方向转型,进一步提高“平凉红牛”肉用性能。
[1] 李文彬,徐建峰,李三禄,等.“平凉红牛”肉用指数的相关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6): 29-31,34.
[2] 张英汉.论牛的肉用、役用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BPI指数)[J].黄牛杂志,2001,27(2):1-5.
[3] 张英汉.牛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J].国外畜牧科技,2000,27(3):34-36.
[4] 张英汉.牛的肉用指数及影响因素[J]. 中国牛业科学,2006,32(2):4-7.
[5] 戴德荣,王东辉. BPI指数在西杂牛经济类型划分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6):1-3.
[6] 张英汉.试析提出牛肉用指数(BPI)概念的理论意义[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1-5.
[7] 胡林勇,南小红,张金川,等. 秦川牛部分体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4):4-8.
Study on the Economic Types of “Pingliang Reed Cattle” Cows
YAN Xiao-bo1,LI San-lu1,ZhANG Chang-qing1,ZHU Jun-feng1,HUANG Jian-wei1,GUO Li-na1,WANG Jin1,CHEN Chang-chun2
(1.TheCattleIndustryDevelopmentOfficeofPingliang,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2.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WorkstationofKongtong,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types at different ages of “Pingliang red cattle”cows,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fostering new beef cattle population in Pingliang.【Method】The economic types of 381 “Pingliang red cattle” cows were classified using the BPI index mothed.【Result】The average BPI index of four ages (1, 2, 3 and 4 years old) of “Pingliang red cattle”cows were 3.64±0.68, 3.69±0.56, 3.67±0.53 and 3.51±0.22,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ows of “Pingliang red cattle” had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meat dual-purpose cattle,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ng of new group beef cattle in Pingliang.
Pingliang red cattle; cows; economic types; BPI
2015-12-06
2016-01-11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 (1302NKDL017)。
闫晓波(1983-),男,河南洛阳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牛产业开发和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张长庆(1986-),男,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牛产业开发和管理工作。
S8-9
A
1001-9111(2016)03-0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