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和硕马的特性与发展
2016-11-28依明江买日甫
依明江·买日甫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41200)
简述和硕马的特性与发展
依明江·买日甫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41200)
和硕县是新疆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养马条件优越,马产资源丰富,从古至今和硕县农牧民在养马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中介绍和硕养马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品种形成,特征特性,选育繁殖等方面的情况。
和硕马;蒙古马;中亚马;大山马;焉耆马;杂交;性能;简述
1 品种来源及发展
1.1 品种来源
和硕马来源于蒙古马,从历史上看是以蒙古马为基础与中亚马杂交,在当时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经过具有养马经验的蒙古族同胞长期的驯化和培育而形成的。在焉耆盆地平原区形成的和硕马与和静县大小尤尔都斯山区形成的大山马按其血统来源,形成历史均相同,因而在品种分类上,国家农业部于解放后曾将上述两产区马匹统一命名为焉耆马。但又因两产区的自然条件不同,马匹的外形的性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故又将山区产的马称为焉耆马的大山系,盆地区产的马称为焉耆马的平原系,到1982年自治区召开的新疆畜种资源调查验收会期间,认为往年对焉耆马的命名不够确切,经会议确定将命名的焉耆马重新命名为两个品种就,即产于和静大山区的马称为巴英布鲁克马,产于焉耆盆地的马称为和硕马。
1.2 群体规模
和硕马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到1970年发展到0.87万匹,为历史最高水平,1971年新设博湖县后,原属和硕县的两个人民公社的马匹划归博湖,本县和硕马的存栏数降至0.6万匹,直至1985年,马匹数量基本稳定在0.5万匹左右,在以后的10年内因农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蔓延,马匹数量有所下降,到1998年马的存栏数降至0.29万匹。1998年以后马匹数量逐年上升,到2014年发展到0.52万匹 (发展情况见附表)。
由此可以看出,存栏数量从2011年开始有所增加,但变化变化幅度不大,这与牧区农牧民传统的养马习惯浓厚有关。
2 体型外貌描述
和硕马具有明显的乘挽兼用体型,结构匀称,骨骼粗壮,体质结实,和硕型马头部较干净清秀,蹄形小。前躯发育良好,四肢结实有力,蹄质坚固。头禀性灵敏,悍威明显,能驮善走,属兼用型,为其以善走而著称,俗有 “和硕出走马”之威名。毛色以骝、栗、黑三正色为主体,占马匹总数的74.9%。
3 体尺、体重
和硕马在我国马种中体尺属于中上,属我国优良地方遗传资源畜种之一。成年马的平均体高为:公马高142.6cm,母马高 138.9cm,骟马高144.1cm,平均体重为:公马367.7kg,母马538.5kg,骟马371.7kg。
4 主要生产性能
4.1 挽力及速度和驮重
和硕马具有较全面的生产性能,成年马的平均骑乘速度为1000m是1分37秒,5000m是10分19秒,25km是1小时25分,成年马的平均体力为205.7kg,最大挽力为 400kg,质重125kg,中速行走日行60km。役马单套胶轮大车载重1.6t日行30km,其产肉性能良好,中等膘度的成年马,其屠宰率为35.7%,净肉率平均为31.5%,骨肉比1:2.18,且其瘦肉多,热量高为低脂肪高蛋白肉品。
4.2 马匹的选育和改良
和硕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开展群众性的选种选配工作。1966年至1976年制定了和硕马的选育计划,从基础母马中选出160匹马匹,进行全面鉴定、编号、登记,并按等级和毛色建立了核心群,并制定了和硕马的鉴定分级标准。从此以后和硕马的体尺外貌和生产性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优良马更是供不应求。到80年代后期因社会对马匹的需求量下降,以及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等多种因素,对马匹的系统选育工作被迫中断。
4.3 繁殖性能
和硕马在饲养管理上全系群牧,除少数牵引交配外,大多数是自由交配。和硕马性成熟期在1~2岁,母马3岁,公马3~4岁参加初配。哺乳幼驹自然断乳,因而直接形成影响着马匹的繁殖能力,经多年调查统计母马的平均繁殖率为53.5%,幼驹成活率88.1%,繁育率为36.1%,在哺乳母马中大部分存在着两年一产的隔年结果现象。
附表 近年和硕县马发展情况表 (单位:万匹)
和硕马利用年限一般为12~14年。每匹成年公马圈配20~25匹母马,组成小群进行交配。发情配种季节,牧区一般在5月,而平原区有在2月初开始配种,发情盛期在5~7月间,发情持续时间 5~10d,发情周期平均22d,产后第一次发情,多见于8~10d内,妊娠期335天。
5 饲养管理
和硕马主要在牧区分布,以放牧为主,夜间不补饲;在农区半舍饲,饲料充足,管理精细。目前,和硕马的繁育由农牧民自行开展,当地农牧民正通过市场出售马乳、马肉来增加经济收入。
6 对品种的评估
和硕马是以乘挽兼用型为主的优良地方品种,能适应高寒牧区粗放的群牧饲养方式,有较好的速度和挽力,是适合传统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需要的兼用型马种。在育种上应在以往杂交改良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实行引进混血走马对本品种改良,进一步增大体格,改进外形结构,选育能驮善走兼用型马,扩展和硕马用途,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