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6-11-28裴佳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

裴佳(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裴佳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与变迁的同时,高校大学生形形色色的行为问题也愈演愈烈,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尚且存在专业性薄弱、人员配置不足、主动介入欠缺、预防功能欠佳等问题,亟待探求新的介入路径和方法。本文试图在论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浅析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及社区社会工作三种方法介入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和优势。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即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正向的状态,具体包括正确的认知、健全的意志、协调的情感处理、良好的环境适应等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于长期以来经济上的贫困造成身心的种种不适,包括其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中存在的环境适应不良、情绪波动不定、人际交往困难、自我认知偏差、自我接纳障碍或焦虑、消极、抑郁等心理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正在逐步步入正轨,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通过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对学生加以疏导与影响,培养其形成健康人格,具有整体性,但不具有普适性,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指导,很难借助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需求,所以专业性不足,也尚且不能满足学生的异质要求,另外一种便是高校专门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具备一定专业性,但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及其他原因,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利用率极低,大多数情况下形同于无,此外,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局限于治疗功能,其预防功能与发展功能有待开发。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可谓大学生健康人格塑成的一种新模式,它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三种方法在解决贫困生物质贫困同时,舒缓其“心理贫困”。由此,不难看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

下面,笔者试图结合在HF机构的实习经历,逐一介绍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及社区工作介入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优势与意义。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是以小组为对象,将具有共同特点与需求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小组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经验分享,转变小组成员态度、行为、心理及偏差认知,促进成员的自身发展。 小组工作开展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我理论”,即人的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受他人对自己评价及其态度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HF机构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有幸组织了一次关于贫困大学生成长教育的小组活动,此次小组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探索挖掘自身潜能,并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建立健康的人际网络。四次小组活动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准备不充分、内容不合理、时间控制不当等问题。不过通过此次小组活动可以总结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及需求大都具有同质性,所以在社会工作者介入时,小组工作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案主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案主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个案工作开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优势视角理论和赋权理论。“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赋权”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

实习过程中,随着小组活动的开展,与个别组员有了深入接触,通过了解其需求,在自愿的原则上,我们有针对性地与个别组员建立了专业关系,将其作为个案对象进行进一步服务,在具体辅导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建立专业关系后,运用倾听、同理心等方法和技巧,引导案主表达出当前的困扰,深入发现其需求,进行准确评估;进而了解案主的个人情况与家庭状况,初步确定方案,服务过程中鼓励案主表达和认识自我,引导案主自决,化解焦虑;在持续跟进的基础上巩固成效,最终进行反思与评估。不难发现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是它强调环境改变与心理因素并重,学校个案工作不仅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眼前的相关问题、克服存在的困难,还能帮助贫困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较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区工作是指以社区为核心,依靠社区资源、借助社区力量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社区工作开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社会支持理论: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可以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还必须关注学校以外的系统,如家庭系统及社区系统功能的发挥与角色的扮演。贫困生需要得到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应该跳出学生本身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关注个体以外的整个系统是否功能完好,良性的社会支持对于贫困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目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经验已日益丰富,学校社会工作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与发展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但是学校社会工作自身还存在诸多困境,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还有待加强等。由于我国实际国情和本土化发展的需要,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董彬,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10).

[2]朱淑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社工服务模式运用[D],华中科技大学, 2013-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69-01

作者简介:裴佳(1990-),山西临汾人,社会工作方向,西北大学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用爱心浇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