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官”马怀兰:带村民致富是抗癌的方式

2016-11-28一润

党员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村官乡亲们夫妇

一润

她与丈夫拥有自己的公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却不幸先后身患癌症。夫妻俩手术后回到老家休养,面对贫穷的山村和乡亲们一双双祈盼致富的眼睛,她用自己的羸弱之躯让小村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巨变。她就是“全国最美‘村官”、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井沟村村委会主任马怀兰。

老板夫妇回村休养却心酸

昔阳县井沟村是马怀兰丈夫周银柱的故乡。但在2002年之前,周银柱少小读书离家之后,和这个小山村的交集甚少,尤其是父母去世后,他基本没回过家乡。

夫妻俩曾是同学,毕业后在同一所小学当老师。20世纪80年代,丈夫周银柱下海经商,组建了自己的装饰公司,马怀兰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随丈夫一起经营公司。二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县城买了车,又换了大房子。

然而,这种富足安定的生活却在2002年突生巨变。那年春节,马怀兰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左乳切除手术。五个月后,丈夫周银柱出现血尿症状,被确诊为肾盂癌,做了左肾切除手术。万念俱灰之时,马怀兰和丈夫商量:“咱们回老家井沟村养病吧,那里空气新鲜,还能吃到绿色环保蔬菜,有利于我们身体恢复。”周银柱同意了。

2004年3月的一天,把公司交给亲戚打理后,马怀兰夫妇拖着病体,一路颠簸,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当走进村庄的那一刻,夫妻俩一下子愣住了:故乡已不是想象中的模样,道路泥泞不堪,民居院破壁残,到处杂草丛生。

听说老周夫妇回来了,乡亲们提着南瓜、土豆、豆角等自家种的蔬菜来看望他们。望着眼前衣衫破烂、灰头土脸的乡亲们,马怀兰夫妇心里酸酸的。“除了山坡上那几亩薄田,村民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不到600元,买东西大部分用玉米换。”听了乡亲们的话,马怀兰夫妇不知说什么才好。送走乡亲,夫妇俩心头都像塞了一块铅,一个朴素的念头在夫妻俩心里不约而同地开始萌发。

重病女子当选村委会主任

就这样,马怀兰夫妇在井沟村住了下来。大约过了十来天,井沟村时任党支部书记陈润籽代表村里找到夫妻俩诉苦:“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补贴水泥修公路,但村里根本筹不出运费、机械费和工资。”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开口,马怀兰夫妇就答应出钱。

得知马怀兰夫妇要垫资修路,村民们纷纷你一百、他五十地捐起了修路款,连出嫁的闺女都积极捐款。高兴没多久,陈润籽又发现,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里,竟然没有人能够主持这一工程,他只好又去求马怀兰。于是,这之后,马怀兰家的小院就成了工程指挥部。周银柱不顾术后身体虚弱,每天起早贪黑,联系施工队、购买物资;马怀兰亲自上阵,每天负责十几个重劳力的伙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经过三个月的艰辛努力,3.5公里的出山道路终于打通,村民们欢天喜地,马怀兰夫妇却为此花去了40万元钱。路的尽头是一座桥,村民们给这座桥取名“长寿桥”,以表达他们对马怀兰夫妇的祝福。

望着通村的水泥路,再看看村里凹凸不平、污水横流的泥土路,马怀兰又萌生了一个想法:实现水泥路“户户通”,“这就跟装修屋子一样,地铺了,就想换门刷墙啊”。

于是,夫妇俩又出资30多万元,开始修建长达8公里的“户户通”水泥路。马怀兰一个人担当“项目经理”“会计”“采购”“运输班长”,甚至是“厨师”,乡亲们感激地说:“井沟村的路是马怀兰夫妇俩用生命铺出来的。”

他们的无私付出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2005年6月,井沟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53岁的马怀兰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贫穷村华丽转身

要想致富就得发展产业,但畜牧、种植都离不开水,而井沟村缺水,常年干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怀兰想了两个办法:建水窖集雨水,引外水进村。

但这么大的工程,启动资金怎么解决?“当时刚刚修了路,马主任经济压力不小。”村委会委员、妇女主任梁砖妮回忆说。正在发愁的时候,传来县里行政大楼要拆迁重修的消息。于是,马怀兰就带着井沟村村民进城到拆迁工地上捡废弃的旧砖瓦。“去捡砖的时候,天不亮就得赶到拆迁工地上,正是三伏天,日头毒,连壮小伙都有几分吃不消。可马主任和大家一样上工地,饿了啃几口玉米面干粮,渴了喝几口凉水,一直从早干到晚。一连几天下来,手起泡了,人累瘦了,但她一声不吭,晚上回家打吊针,白天还是坚持着上工地,硬是和大伙儿一起捡了8万块砖和3万片瓦,用这些砖瓦建起了村里急需的一口2000立方米的大水窖和10间库房,为集体省了三万多元钱。”说起这些,梁砖妮的眼里有泪花在打转。

此后,马怀兰带领村民相继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集雨场(带)、6座总容量2万立方米的地下蓄水窖和3万立方米的截水塘坝,铺设了5000米的引水管道。原来干旱少雨、吃水困难的井沟村,从此告别了缺水的历史。

有了水,就可以开展经济林和生态林的种植了。马怀兰让村里集体出资买核桃苗分给村民,在全村种植核桃树两万株。同时,马怀兰还不间断地组织村民在周边山坡上种植生态林,在道边种植草坪花卉。几年下来,全村种树近30万株,村民生活在“村在林中、房在树下、人在花街”的美好环境中。2010年,井沟村获得了首届“山西环境保护奖”“全国绿色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致富事业永不停歇

如何让井沟村富起来一直是马怀兰的心头大事。为此,马怀兰几乎将所有可行的乡村致富项目都考察过,有可能成功的都进行了试验。看市场上土鸡蛋销量不错,她就引进养殖技术;看特色养殖兴旺,她就在村头弄了场地,养羊养猪养鹿;文化产业有了新商机,她带着村民一人学一门手艺,扎花灯、编中国结、做手工艺品……

致富不避亲。后来,马怀兰又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让井沟村与自家的银鑫公司“企农结合”。2007年,马怀兰和丈夫商量出资300万元,注册了昔阳县第一家企农合作社。井沟村以土地入股,村民以生产工具、大牲畜、富余房舍及劳力等入股,“井沟企农合作社”横空出世,农民变为股东。这样,村里每年能有一笔固定收入,村民也从中受益。

银鑫公司在制售花灯方面很有优势,公司于是免费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并负责花灯产品销售,成了村民增收的“金手杖”。

看如今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正蓬勃发展,马怀兰把井沟村的自然环境制成画册,打出广告。2012年7月,井沟村迎来了第一批乡村旅游夏令营。此后几年,村民的窑洞变成了客房,打谷场的劳作成了游客们的乡村体验,果树的护理成了采摘的项目,村民成了导游……开拓“农家乐”旅游线,让井沟村的老百姓又赚了一把。

井沟村美了,乡亲们富了,而这对曾经在当地响当当的夫妻企业家却花光了自己多年来的全部积蓄,最后甚至不惜卖掉了城里的别墅。陈润籽有本账,记着这对夫妇十多年来给村里出的钱,已经超过500万元。对此,马怀兰说:“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心里高兴。我们这样做不想图什么回报,就是想着为大伙儿做点事。”

2014年10月16日晚,第二届“寻找全国最美村官”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马怀兰与自己的“贤外助”周银柱携手登台领奖。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是:“穷了自己,富了乡亲,倾情桑梓的拼命‘村官。”主持人白岩松感叹:“他们不但为村民办了一件件事,修了一条条路,也延伸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啊。”马怀兰大着嗓门说:“是啊,医生说我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体质也越来越好了。”

如今,多元化发展使井沟村人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建起了八里民俗花灯街,正在打造“中国农民花灯第一村”。井沟村成为省市文明村、省级生态村,马怀兰也被评为“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

当有人问起井沟村的未来时,马怀兰笑言:“如果老天爷能多留我几年,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井沟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全村每家一辆小汽车,把井沟村建设成全国新农村的样板!”

(摘自《妇女生活》2016年第9期)

猜你喜欢

村官乡亲们夫妇
唱村官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我要当个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