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起来须跨越“三大陷阱”
2016-11-28陶德言
陶德言
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但是,距离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后一公里”的路上,陷阱重重。第一,从党的建设来讲,如何跨越“塔西佗陷阱”?第二,从经济社会转型来讲,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三,从对外关系来讲,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中国强起来需要跨越的“三大陷阱”。
跨越“塔西佗陷阱”
所谓“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它指的是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具体到权力部门,“塔西佗陷阱”的意思是:如果对公共事务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等问题,都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以至于失去社会公信力。此后,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执政党和政府的生命。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总的来说民心是向党的。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政府的信任。现在的局面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一边做好事,一边总有人怀疑、讥讽。同时,群众的自我意识与期望值都在快速升高,如果我们的政策出现失误,就会出大问题。一旦公信力面临危机,中国就极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由此,当务之急且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破解腐败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腐败问题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我们党非常重视反腐败,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很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既治标,坚决惩处腐败,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又治本,有效预防腐败,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这场反腐败斗争绝不是小打小闹,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涉及官员层级之高、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从人均GDP4000美元迈向10000美元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矛盾集中爆发的阶段,很容易跌入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2015年,我国人均GDP是7924美元。按照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就将超过1万美元,达到12000美元,等于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说易行难,我们怎么跨越?
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我国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都越来越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中国“十三五”时期的核心命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须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十三五”规划提出“双中高”目标,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实现“双中高”必须打造“双引擎”,一是改造升级传统引擎,二是创造新引擎,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两点论”来看,中国具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自信。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仍然很充分。主要有三个有利因素:一是新型城镇化。中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差距,这就是发展的空间。二是中西部开发。中西部经济发展与东部差距比较大,中西部是我国下一步发展的新空间。三是挖掘内需潜力。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不足,长期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下一步发展的最大潜力是扩大内需、刺激内需。另一方面,关键是靠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唯有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新兴国家挑战老牌强国时产生的困境,被学者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地区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激烈冲突,多数时候将以战争告终。也就是说,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战争将变得不可避免。
世界老二不好当,这是普遍规律。当年苏联是世界老二,美国用冷战就把苏联搞解体了。当年日本是世界老二,美国用一个“广场协议”就让日本经济发展长期陷入停滞。中国能否打破“世界老二”的魔咒?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老二,“修昔底德陷阱”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后,开始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诸方面加快重返亚太步伐,围堵中国的态势愈来愈明显。因此,对中国来说,来自亚太地区的战略压力会越来越大。
从目前来讲,海洋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障碍,“三海联动”已成中国最大的挑战。一个是台海问题,祖国不统一,中国谈何崛起?另一个是东海问题,钓鱼岛争端不解决,日本怎么会心甘情愿做“亚洲老二”?再一个是南海问题,这是中国与东南亚声索国之间的问题,但背后实际上是中美在亚太间的较量与博弈。
实际上,从时代条件、全球化体系、国家属性等层面来分析,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以旧逻辑来观察中美关系,认为中美之间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那就是对中国大国关系的一种误读。
针对“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内涵逐渐明确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共同努力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是建立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环节,这关系到21世纪的世界是重复战争悲剧还是开创世界格局新未来。
中国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开始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注定不会太轻松,甚至还要经受新的曲折与磨难。各种形势表明,中国已进入崛起进程中的最艰难时刻,面临“三大陷阱”的严峻挑战。中国要跨越“三大陷阱”,真正强起来,这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冷静而理性地作出战略抉择。
(作者系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本文是作者为《强国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强国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所作的绪论,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