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①

2016-11-28何金陆守芹张伦厚刘永风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江苏民族

何金 陆守芹 张伦厚 刘永风

(淮海工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5)

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①

何金 陆守芹 张伦厚 刘永风

(淮海工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5)

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审视研究,认为西式体育文化的冲击、休闲体育文化的崛起、传统体育传承人才的缺乏、创新意识不足等因素是造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江苏高校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优化途径。

江苏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困境 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本身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而这种财富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聚敛,而普通高校对于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推动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高校也建立了拥有当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与项目,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

民族传统体育在该省高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些省学术会议上,不少学者在谈及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时都反映民族传统体育之路的艰辛。笔者对江苏省25所高校进行调查,试图对该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所在,并提出优化途径,为更好地促进该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在2008年,笔者曾经对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进行过调查,当时调查显示:江苏普通高校课程设置内容以武术类为主。很多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兴趣比较高涨,并且参与的过程中态度和目的都比较整齐,认可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1]。8年以后,在对25所院校的调查中,该省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就目前开设的体育项目而言,武术类项目还是大多数学校和学生的首选,而其他项目比较少。虽然还有些高校也增设了柔力球、舞龙舞狮、龙舟等项目,并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表面上似乎改善,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更喜欢那些现代西方的体育项目,比如:网球、篮球等,喜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比较少,甚至有些项目因为学生选择的人少,并没有进行课程的开设。就该校而言,2005年的时候,在民族传统体育开设方面开展的工作比较多,进行了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的设立,武术、太极拳、龙舟、太极柔力球、围棋、舞龙等项目在该校辉煌了几年时间,但近2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休闲体育等项目的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不进反退,发展比较滞后,舞龙、太极柔力球等课程因选课人数少几乎要退出该校体育课堂,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也不复存在,民族传统体育在该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像该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被调查的高校中有不少都类似。

3 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分析

3.1 西式体育文化的冲击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体育文化已经成了世界上活跃程度比较高的文化形态,各个国家也愈加重视西方体育的发展。从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体育文化大规模涌入中国,对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由于西方现代化的先发性,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成了一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由于西方体育在娱乐和竞赛等方面表现出的公平公正以及其科学性和进步性,这也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引进西方体育[2]。在不断地学习和模仿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年轻学生对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体验逐渐变得陌生,对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珍珠球、太极拳、毽球等项目不感兴趣。学校是宣传体育项目的最佳土壤,西方竞技体育在我国传播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这也让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2 休闲体育文化的崛起

休闲体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江苏是经济大省,随着该省经济高度发展,一些如定向越野、皮划艇、攀岩、动感单车、轮滑、瑜伽等休闲体育项目深受年轻人喜爱,也逐步开始进入该省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扩展了广大师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调查数据中,江苏高校已开设休闲体育项目的已达76.5%,一些院校如南京体育学院、常州大学、淮海工学院等高校还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各种休闲体育的大学生组织和协会在各个高校相继成立,休闲体育的崛起极大地冲击着传统体育文化既定的表现形式和规范,改变着其存在的方式。

3.3 传统体育传承人才的缺乏

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化探索,目前大部分高校将体育公开课改为体育选项课和选修课,以专项的形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还采用了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这也对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自身专业来教学,不过有些项目还存在普遍兼课的情况,这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情况比较明显。在调查的25所高校中,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18.2%,其他的教师都不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仅仅经过了短期培训便参与到了教学中来。这也直接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任课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并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还大都是武术类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数量比较的少。

3.4 创新意识的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概念本身需要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获得更好发展。传统的要和现代社会相适应,应该通过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诠释,这也才能够达成现代化理念,所以,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否则其很难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但是,目前的研究不论是理论还是应用研究中,都存在础理论不成熟、应用性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等较多问题[3]。

4 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化途径

4.1 拓宽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领域

一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领域来实现:一是强化媒体和网络宣传,将民族传统体育切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点来进行宣传,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这样才能够给其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需要切实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其更好地与文化接触,并形成良好的氛围。

4.2 让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在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中,校园民族传统体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走现代化道路。其实现途径有3种:首先要打造一批精品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千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所有项目均大力发展,现阶段是不现实的,只能从诸多项目中筛选出一些精品项目发展;其次要借鉴融合,建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互哺”机制[4]。无论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还是西方的体育文化,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比较宝贵的,其对人类健康发展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民族传统体育本身便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并且西方体育也不是完美的,所以,应该进行东西方文化交流体制的建立。西方文化本身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并且也比较浮躁,而通过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帮助其改正这些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勇于借鉴西方体育文化中正确的方法来改变自身被动、落后的地位;最后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姿势、新技术、新器材等,我们应该也利用现代高科技创新研究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索改造革新技术,研究新型高能器材,促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迈进。

4.3 让校园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化”

休闲体育项目以强势劲头进入江苏省许多民众的余暇生活领域中,并对该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强大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现代社会提倡的休闲价值观[6],在当今以休闲为主题的余暇消费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应适应民众休闲生活的需要,其发展要为民众休闲生活服务。因此,让校园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想要实现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化”,必须确保学生的认知正确,并且还应该将项目添加到高校休闲体育中去,不过分改造传统体育,不但能够让其满足学生的需要,还需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挖掘出来,更好的创新民族传统体育。

4.4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

要全面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理应放在首位,合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对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江苏高校要在思想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建设,积极引进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同时有计划地创造各种条件来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高校师资培训;另一方面,江苏高校可以利用假期进行职后教育,组织体育教师去少数民族地区观摩学习,感受当地传统体育,加强和当地人的交流与沟通,切身体会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精髓,提高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和文化素养。

[1]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1-53.

[2]陈永辉.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化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68-72.

[3]冉启琴,夏思永.论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85-89.

[4]胡小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体育与科学,2006,27(2):1-3.

[5]李荣芝,虞重干.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84-86.

[6]黎明华,欧阳江琼.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J].体育与科学,2010,31(5):65-67.

G807

A

2095-2813(2016)11(c)-01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88

2015-2016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LKT40)。

何金(1973,12—),男,汉,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江苏民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江苏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