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能力培养研究

2016-11-28赵小兵

冰雪运动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本功战术竞技

赵小兵,王 海

(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体育局,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2.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能力培养研究

赵小兵1,王海2

(1.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体育局, 黑龙江 七台河154600;2.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110034)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水平,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和摸索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应掌握短道速滑项目的致胜规律,明确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注重竞技人才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陆地和冰上基本功训练水平;利用好竞赛杠杆优势,切实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抓好基本功训练的跟踪与监控,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旨在为我国短道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培养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在历届冬奥会上,先后获得了9枚金牌、13枚银牌和8枚铜牌,共30枚奖牌,占金牌总数的75%,占奖牌总数的57%。由此可见:“短道速滑项目是我国在冬奥会上,名副其实的重点夺金的项目”[1]。世界第一集团的韩国、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是冬奥会金牌有力的争夺者。第二集团的意大利、荷兰、日本、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加大了经费和科研投入,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聘用海外军团教练,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如何保持我国短道项目的优势,实现金牌与奖牌的预期目标,这个破题性的关键决定了未来6年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竞技人才培养问题。而从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历程来看,那些取得佳绩和有着突出贡献的竞技人才,除了具备优良的体能和心理素质以外,还取决于他们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合理的基本技术。因此,短道速滑竞技人才的基本功训练,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教练员的重视。因此,本文围绕我国实现北京冬奥会竞技目标这一主题,分析我国当前短道项目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手段与方法,旨在为我国短道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1 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特征

1.1短道速滑项目的竞赛特点

短道速滑竞赛采用多轮淘汰制,以到达终点的先后名次来决定胜负[2]。先进行小组预选赛,前2~3名进入下轮,以此类推,根据项目不同和实际参加的人数,某一单项可以编排赛制1~6轮。通常500 m、1 000 m决赛只有4人参加,1 500 m决赛可达6人,3 000 m可达到8人参加。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出发,首轮比赛站位通过抽签决定,其后各轮次均按照上一轮比赛成绩分配道次,成绩优者排在内道。比赛途中在不违犯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可以随时超越对手。根据竞赛规则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短道速滑项目竞争激烈,战术变化多,比赛气氛浓,比赛轮次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1.2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特点

1.2.1短道速滑项目技术特点

短道速滑项目从技术动作结构上看与速度滑冰相似,但在比赛形式、服装用具、滑跑规则以及弯道蹬冰技术等方面与速度滑冰有所不同[3]。因此,在训练初期阶段应以直道、弯道基本技术教学为基础,即以提高支撑平衡能力为主,熟练运用内刃、平刃、外刃后,则要突出弯道技术教学。短道速滑技术主要是由直道技术、弯道技术、起跑技术、冲刺技术、接力技术等构成。由于场地小、滑行速度快,运动员需要具备很好的直道、弯道技术和强大的腿部力量,特别是掌握高超的弯道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短道速滑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蹬冰速度和收腿速度较快;弯道滑行冰刀蹬冰滑行的轨迹呈弧形;身体重心低;蹬冰方向较侧;弯道双支撑蹬冰时沿着弯道圆的弧线边蹬边滑弧;弯道滑行身体倾斜角度大;身体重心移动快等技术特点。

1.2.2短道速滑项目战术特点

短道速滑战术是依据短道速滑的特点、竞赛的规则、通过对客观状况的分析,结合临场变化,进而实施的以战胜对手为目标的个人或集体配合的具体方法[4]。战术是运动员充分发挥体能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体现团队力量的纽带。在对手实力相当时,战术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短道速滑的战术,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个人滑行战术和集体滑行战术两大类,个人滑行战术的方法包括出发抢位、领先滑行、尾随滑行、变速滑行、超越滑行、扣圈滑行、冲刺滑行等。集体滑行战术方法则包括进攻、掩护、策应、杀伤等战术。不同距离的短道速滑比赛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战术方法。出发抢位战术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长距离项目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体力分配、场上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领先滑行战术或尾随滑行战术。实施超越战术要注意超越的时机要突然,减少超越次数,避免过多消耗体能。

1.3短道速滑项目的致胜规律

首先,短道速滑是以名次取胜的,有人把它称为人与人争夺的比赛项目[5]。在具备一定身体机能的情况下,是人与人之间比智慧、比战术的项目;其次,如何正确运用战术,完成领滑、尾随、超越、反超越,在特殊情况下甚至摔倒爬起来再滑,只要在到达终点的瞬间名次在前,你就是金牌获得者;再次,短道速滑项目采用的是多轮次的竞赛方法,一般从预赛到决赛要经过一轮到四轮或五轮,按名次淘汰进入下轮;最后,在规则判罚上,短道对运动员犯规尺度的掌握比较复杂,运动员在固定场地内,你追我赶高速地滑行,从第一轮一直到决赛,都要保持不能犯规,出现任何一次犯规或摔倒,就会严重影响成绩或取消比赛资格。

2 短道速滑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与培养重点

2.1短道速滑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高超的短道速滑技术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技术就是一句空话[6]。短道速滑基本功的训练是让运动员自如地驾驭冰刀,完成各种冰上的动作,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基础,提高短道运动员适应高级别训练的能力。基本功是短道速滑必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基本功,短道速滑的学习才能够顺利进行。科学的基本功训练对每一个短道速滑学习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它对短道速滑的进一步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科学的基本功训练能够缩短培养一个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具有扎实基本功的运动员来说,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记住每一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动作幅度等。在做出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并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每一个短道速滑的动作在基本功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不具备良好的基本功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短道速滑技术,最多只能够记住每个动作的步骤,对于练习这些动作,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科学的短道速滑基本功训练,不仅仅可使运动员有效地做好每一个短道速滑技术动作,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够缓慢的增强运动员身体的可塑性和整体的协调能力。对于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几个基本功的训练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在科学的基本功练习的推动下,各项短道速滑的基本功技能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铸成扎实的短道速滑基本功底子。

2.2短道速滑竞技后备人才基本功训练特点与不同阶段培养的重点

2.2.15~7岁阶段(第一阶段)

基础功训练的第一阶段,我们可以界定为5~7岁的基本功训练阶段,此阶段竞技人才处于生长发育的缓慢阶段,肌肉发育落后于骨骼的生长,脊柱的活动性大[7]。冠状动脉的内腔大,血液循环快,血管壁弹性大,动脉血压不高,有助于心脏机能能力的提高,心脏有相当大的耐力,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和可塑性。此阶段的短道速滑竞技人才相对力量增长较快,柔韧性有所提高。从动作的表现来看,其模仿能力较强,掌握技术较快,是掌握基本功技术的尚佳时期。

2.2.28~10岁阶段(第二阶段)

基础功训练的第二阶段,我们可以界定为8~10岁的基本功训练阶段,此阶段竞技人才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呈现出中枢神经兴奋偏高、内抑制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和易疲劳等现象。心脏容量不是很大,单位时间的输血量不是很多,安静时的心率表现较高。这时促进和加强心脏的锻炼和活动,主要是依靠心脏收缩的频率来进行。女生9岁,男生10岁时,有氧耐力指标会出现较大的提高。男、女生之间的速度和力量的比较差异不大,此阶段是发展竞技人才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的理想时期。此阶段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采用陆地与冰上基本功相结合的方式,注重陆地和冰上基本功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全面促进和发展有氧耐力基础,逐渐和适当的增加专项滑行的负荷量。

2.2.311~13岁阶段(第三阶段)

基础功训练的第三阶段,我们可以界定为11~13岁的基本功训练阶段,此阶段竞技人才女生性发育处于最初阶段,表现为身高和体重增长快,运动能力随肌体发育不断提高[8]。肌纤维逐渐增粗,力量有所增加,心血管系统发展较快,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会使其心脏容积、最大摄氧量和呼吸系统得到有效的提升。此阶段是发展动作速度、协调能力、有氧耐力和相对力量的最佳时期。此阶段应采用全面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注意以中等强度为主和各种强度相结合的训练手段。此阶段的男生,仍继续保持陆地和冰上相结合的基本功技术和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陆地以肌肉耐力和快速力量训练为主,加强力量与柔韧练习相结合。以中等强度训练为主,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量,避免极限负荷的强度。

2.2.414~16岁阶段(第四阶段)

基础功训练的第四阶段,我们可以界定为14~16岁的基本功训练阶段,此阶段竞技人才女生性发育逐渐成熟,各器官系统接近成人水平、肌肉的弹性良好、肌肉力量增长迅速。神经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心血管系统呈现最高水平,大强度的负荷已接近成人水平,初步能够承担极限负荷。此阶段应在有氧代谢的基础上,以专项训练为主,渐进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提高无氧代谢的能力。女生应注意素质训练及控制体重,发展绝对力量,争取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应有所突破。男生则仍处于性发育阶段,各方面发育逐渐接近最高峰,机能、肌肉性质接近成年人,身高、体重、胸围、动作速度、肌肉力量等都比女生占明显的优势[9]。大强度工作能力增长。此阶段应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来突出专项训练,以中高强度为主,各种强度相结合,突出专项耐力,注意专项力量的提高。

3 短道速滑基本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强陆地与冰上基本功训练

陆地基本功训练本着全面发展的理念进行训练,以掌握和规范短道速滑基本滑行技术要领,使运动员建立初级的技、战术能力,发展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一般身体素质;培养速度、灵敏等专项运动素质[10]。主要以竞技类游戏形式组织训练,通过多变化、多手段训练方法,使运动员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逐渐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切忌操之过急,盲目过早的给运动员进行专业强化性的训练。协调素质的训练以软梯的各种动作、反方向的动作等为主。反应素质:听到口令后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速度素质:主要以短距离跑、接力游戏等方法进行速度素质的提高。专项主要以徒手模仿、布带阻力牵拉等手段来进行,并在技战术训练中,建立初级的抗干扰能力,培养运动员的坚韧的意志品质。

冰上训练多以游戏的形式来灵活运动员冰刀与冰面的感觉[11]。教练员应该领滑行、做示范,或者让学生切身感受自己扎实的短道基本功,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双人辅助和集体辅助练习等互动式的教学与训练方法[12]。可多为学生提供基本功扎实的实例,譬如观看大型赛会的比赛,各实例情况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应重点抓好竞技人才基本功技术的改正,明确直道、弯道、起跑技术动作等各项技术动作的特点,使其明确合理的身体重心和位置。以单腿支撑、单腿蛇形滑行等手段规范直道技术动作。以小“8”字滑行、正反弯道、交叉滑行等手段完善弯道技术。以阻力训练、反应训练、道次轮换来提高起跑技术动作,以此来不断地提高短道竞技人才的滑跑技能。

3.2提高思想认识,抓好跟踪与监控,切实提高成材率

竞技人才的特点是好胜心强,训练积极性高,但情绪控制能力较弱[13]。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中应提高思想认识,多从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入手,利用优秀的典型事例,使其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对于在比赛中出现怯场,没有发挥好的竞技人才,我们应多鼓励,少批评,及时分析和总结得失情况,主动了解他们想法,帮助解决其心理压力,帮助竞技人才逐步建立追求胜利的信心和能力。

在当前短道速滑竞技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跟踪与监控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的训练过程,是提升竞技人才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我国短道竞技人才的训练体系基本成型,但与老对手韩国相比,我们的训练水平、管理水平、成才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4]。如何改变和缩小这一差距,训练的控制问题是重点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既要早出人才,又要快出人才,但要避免像韩国那种昙花一现的或者说运动寿命过短等弊端。

加强科学训练意识,切实提高成材率。在短道速滑训练的全过程中,要依据和遵循竞技人才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并控制好适时和适当的强度与负荷训练原则[15]。首先,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早期训练可承受其内在潜能的70%左右动员阈为依据的大负荷训练,但不应超过70%以上动员阈的极限负荷训练。其次,必须要视竞技人才早期训练负荷调控的程序性:“一是先量后强度、二是先生理负荷后心理负荷、三是先教学与健身负荷,后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不应过多安排比赛性负荷、四是先一般负荷,后专项负荷”。另外,波浪型和直线渐进型负荷节奏为最佳。

3.3利用竞赛杠杆优势,全面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水平

国内短道速滑竞赛设计的常规化,促进了短道速滑项目的长期良性的发展,并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对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现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自治区相继开展了短道速滑的赛事活动。我们通过联赛这种形式,就是常年不断线的组织和开展短道速滑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这个杠杆优势来促进和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的参赛发挥能力。为了能够使我国短道竞技人才能够在2022年冬奥会中继续为我国争金夺银,建议短道速滑官方应从本赛季开始,增加青少年比赛的次数,青少年的比赛制度改为联赛制度,与此同时,竞赛项目要与国际奥委会接轨的同时,增加基本功竞赛部分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和全面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水平的提升和运用。

4 结语

基本功训练是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实现竞技目标的重要基础。明确短道速滑项目的竞赛特点和制胜规律,依据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成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对竞技人才不同阶段的基本功技术训练。与此同时,还应提高思想认识,做好训练过程的跟踪与监控,切实提高短道竞技人才的成材率。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明确负荷程序、切忌操之过急,盲目过早的给运动员进行专业强化性的训练。

[1] 王海,刘浩.黑龙江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09,31(4):9–12.

[2] 王海,刘云发,郭伟,等.吉林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9,31(1):9–14.

[3] 王雪梅,郝继群. 短道速度滑冰基本功训练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4(5):11–12.

[4] 范宏文,吴红. 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1):14–17.

[5] 朱佳滨,黄忠国,董欣,等.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5):5–9.

[6] 金明淑.短道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7,29(5):18–20.

[7] 崔娟.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安排的合理化探析[J].冰雪运动,2010,32(6):18–21.

[8] 蒋志斌,林友,冯长坤,等. 13~ 15岁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夏训阶段训练控制[J].冰雪运动,2003(4):47–49.

[9] 谢丽霞,李炳哲.从细节抓起提高我国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成材率[J].冰雪运动,2009,31(3):17–20.

[10] 李勇戈,王北铭.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专项能力训练[J].冰雪运动,2003(2):31–33.

[11] 王国庆,宋剑英.浅谈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J].冰雪运动,2005(4):11–12.

[12] 徐英男.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冰雪运动,2009,31(2):23–26.

[13] 于淼,刘忆冰,商立新.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专项负荷水平常用诊断与监控指标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5):19–23.

[14] 杨杰, 周游.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6):74–76.

[15] 刘贵宝, 张连涛.对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的思考[J].冰雪运动,2010,32(1):57–60.

Research on the Basic Ability Training of Chines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Athletic Talents

ZHAO Xiao-bing1, WANG Hai2
(1.Qitaihe Sports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Qitaihe 154600,China;2.Sports Science Schoo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asic ability training level of Chines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athletic talent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fi eld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relative effective means and method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Grasp the winning laws 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and defi nite the stage division of athletic talents training; 2.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talents, accordingly improve the land and ice training level of basic ability; 3.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mpetition leverag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bility; 4.Do a good job of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the basic ability training, and roundly improve their cultur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and service for Chines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o prepare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athletic talent; basic ability; training

G862.9

A

1002–3488(2016)01–0009–04

2015–10–20;

2015–11–2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268SS16005)。

赵小兵(1968–),女,黑龙江七台河人,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为冰雪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基本功战术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冰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