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路径探索

2016-11-27刘长亮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高职

刘长亮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路径探索

刘长亮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社团数量增多,社团建设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数量逐渐增多,社团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的意义

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对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创新创业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社团成员为发展社团,必将协调争取资源,打造社团品牌,从而逐渐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因此,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符合高校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增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

(二)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拓展拓宽就业途径。创新创业型社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发展目标,能够帮助社团成员构建创业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能够引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多低层次重复。社团活动是社团发展的核心,创新创业类社团应以创新创业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而大多数创新创业社团没有成熟、明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简单地把社团活动定位为娱乐活动、志愿服务、兼职实践等,很少能将创业理念与社团活动相结合。院系社团活动往往局限于院系,活动层次低、规模小,教育效果差。

(二)社团干部多素质不高且更替快。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社团队伍梯次,一年级新生担任社员,二年级老生担任社长、部长,三年级基本退出社团舞台。学生社团主要由校团委或院系团委负责管理,缺乏对社团的直接监督和管理,社团干部的更替没有健全的选拔制度,有的甚至直接指定负责人。因此,社团成员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社团也很难形成优秀文化的积累和沉淀。

(三)社团成员多创业意识淡薄。当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5后”,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面对挫折的韧劲,而传统的追求稳定、铁饭碗的就业思想,也导致学生缺乏创业的欲望和独立进取的创业精神。目前,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多以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为主,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业热情受抑制。

(四)学校对社团实际支持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开设创业理论课、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表层活动上,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支持力度略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社团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功能。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在场地和经费上的支持,仅仅依靠会费难以支撑社团创业活动的开展,制约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及发展路径探索

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特点,结合高职生素质、能力等综合情况,可在院校顶层设计、专业指导力量、制定激励措施、促进交流合作等多方面促进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

(一)注重顶层设计,优化创业环境。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的载体功能,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三个方面并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构建合理的理论培养体系,学院以GYB/SYB创业培训、校友讲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等为主体,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二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孵化功能,为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实践场地,并以创新创业文化节的形式,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凝练及理论的研究。三是校企合作,学院将创新创业社团推出去,将合适的企业引进来,利用企业“质量、营销、品牌”的战略意识,打造社团品牌,培养高素质社团人才。

(二)配备专业导师,加强专业指导。创新创业社团要根据学校或院系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制定社团发展方向。因此社团最好配备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兼备的专业指导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学校层面也可以集中学校优质创新创业指导力量,以团队的形式为创业学生排忧解难。指导教师要在社团发展方向、创业项目申报、社团活动开展办法、创新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三)制定激励措施,凝练核心团队。科学合理的激励能够激发、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应重视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干部的培养工作,对指导教师以工作量进行考核,按等级划分,对带领创新创业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重点奖励;对社团成员也要给予科学的激励,对参加创新创业社团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奖励,设立学分转换机制,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社团成员实行等级考核,实行荣誉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规范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增强社团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等。

(四)整合校企资源,促进交流合作。创新创业社团是高校联系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应该主动借助社会力量,强化跨校交流和校企合作意识,推动社团社会化发展。在创业资金筹集上,学校应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经费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中来,逐步建立国家支持、学校筹建、企业合作、企业资助等资金筹集方式,保障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团负责人要利用好创新创业社团这个载体,积极走出校园,联系企业,利用校企合作,提前进入创新创业过程,由创新创业的实战模拟走向真实社会的创新创业。

[1]孙鑫.高校创业社团的建设与研究[J].商业与学科,2012(6).

[2]李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及发展[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

[3]戎晓云.高职院校创业社团发展的实务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社团少年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