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2016-11-27李卓嘉雷学会

运动精品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道德行为心理健康

李卓嘉 雷学会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瑜伽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李卓嘉雷学会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释瑜伽运动与健康促进的密切联系,分析得出:瑜伽运动能提高人体生理健康水平,调节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人的道德行为准则,对当下人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瑜伽运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行为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享受着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身心健康也正在遭受着巨大危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对人类身体造成潜在威胁,身体负重、神经紧张、孤独感和隔绝感时常占据着我们,人们的健康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人类当中只有5%的人是健康的,有20%的人是有疾病的,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表明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且,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将提高到18.2%,未来老龄化的压力是长期并持续增长的[2],健康问题俨然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政策对医疗卫生、体育运动的投入,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瑜伽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联合国在2014年12月11日也宣布将每年的6月21日设立为国际瑜伽日,国际瑜伽日的确立为提高全世界人们练习瑜伽带来更多的健康意识。该决议还指出,全世界人们应作出更健康的选择和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瑜伽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应成为促进健康的最佳途径。

2 瑜伽运动释义

《瑜伽经》中将瑜伽准确的定义为: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瑜伽就是身与心的结合,借由控制心灵的变化而得到的特殊经验被称为瑜伽[3]。瑜伽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有其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瑜伽运动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术,能够调节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心、灵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当今的瑜伽运动不仅仅只属于哲学、宗教的范畴,更有着医学、养生等的科学体系。现代人所称的瑜伽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帮助人类提升意识从而发挥潜能的体系,主要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健康。

3 瑜伽运动与健康促进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的状况,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4个方面。所以,今天人们所追求的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上的和谐完美状态。瑜伽运动曾经只是东方圣人与苦行僧们的隐秘,现已被全世界所接受。瑜伽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制,使其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的练习,从而得到进步与提高,来促进练习者生理、心理健康,并使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让练习者体会到健康的幸福。

3.1瑜伽运动提高人体生理健康水平

生理意义上的健康,是指躯体与器官系统的无病、健壮,即是说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组织及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处于良好状态[4]。瑜伽运动能通过改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来更好的提高人体生理健康水平。

瑜伽体式中的抬腿控腿式、自行车式、前屈式等都是以腰腹与腿部的活动为最多,范围也较大,动作虽然缓慢,但是持续时间较长,减脂的效果比较显著,长期练习体式可以减少身体核心部位及大腿多余脂肪。并且,瑜伽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机体热能消耗,改善物质循环,因而,对减少多余脂肪、塑造完美体形有较大的益处。

瑜伽练习运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瑜伽中的“完全式呼吸”,可使横膈膜与躯干的呼吸肌参与运动,同时练习时要求静心、投入,有利于对大脑思维的控制,从而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帮助人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神经系统。借由瑜伽体位练习,改善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使其支配的各内脏器官不会过分亢进或不足,调整内分泌系统。瑜伽运动通过体式配合呼吸、正位扭转脊柱、按摩挤压内脏器官和伸展拉伸手臂四肢等体式,使整个循环系统趋于平衡。因此,瑜伽运动可改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

瑜伽运动的半月式、树式、鸟王式等体位,伴随有节奏的呼吸并保持一定时间,能够提高自身的平衡感。下犬式、轮式、束角式、广角式等体位都是针对柔韧性的练习,可以使身体柔韧素质有明显进步。另外,拜日式、流瑜伽及阿斯汤加等成套的练习,使瑜伽练习者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瑜伽运动对于促进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使其全面均衡发展。

3.2瑜伽运动调节人体心理健康状态

李顺英的研究表明,瑜伽运动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极限、不与他人攀比的运动精神息息相关,容易激发自我能力,提高自信心,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5]。国外研究同样表明,瑜伽运动有利于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情绪。瑜伽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一些高难度的力量性、柔韧性、平衡性瑜伽体式能增加练习者的自信心,体式中的犁式、肩倒立式能很好地缓冲急躁和焦虑,同时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对缓解抑郁症、治疗焦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瑜伽运动的乌加依呼吸法充盈肺部,太阳式以及月亮式呼吸法、经络清洁呼吸控制法、风箱式呼吸控制法等,使练习者更有持久力,舒缓神经,加强整个系统,因此练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经络也得到镇静与净化,使内心更为宁静明晰。日常生活的纷乱给身心带来压力,造成不均匀的呼吸,这是身体应对压力的一种症状,长期以来就会造成焦虑、抑郁暴动和愤怒。通过各种瑜伽呼吸法并配合收颔收束法,收腹收束法和会阴收束法等,能够使内在的平和气息从脊柱内的神经能量得到释放,影响着大脑的化学平衡,从而改善练习者内在的心理状态。

帕坦伽利将身体、呼吸、心灵与“真我”的融合,即专注、冥想和三摩地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制感中控制心,在专注中完全集中于一念,在持续专注中达到冥想。在冥想中,人们体验到放松、扩展、安宁与平静。因此,瑜伽不仅仅只是一项身体的运动,联合国大会第69届会议主席萨姆·库泰萨强调:数世纪以来,各行各业的人们修习瑜伽,认识到瑜伽独具令人身心合一的特点,瑜伽实现了思想与行动的和谐统一。

3.3瑜伽运动提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双人瑜伽、团队瑜伽以及艾扬格瑜伽中的相互辅助,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人际交往,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友爱与和善,消除人际关系紧张状态,更好的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体会到瑜伽带给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体现出和谐的氛围。瑜伽运动能够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之一,瑜伽以大众广泛参与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瑜伽练习者以健康为出发点,具备较强的全民健身意识,通过集体合作,培养相互协调能力,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当今社会,竞争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工作、生活等处处充满竞争,经济拮据、情感巨变等现实,无形中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压力。尼赫鲁大学梵文学者J.N.贾认为,瑜伽运动它有助于现代社会人类寻求身心解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同样,瑜伽运动独有的关注内在,使自身学会与心灵独处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特点,是与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同的,瑜伽运动属于静态无竞争性的活动,从而减少练习者的竞争意识和攀比之心;另外,瑜伽运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与天气的影响,灵活多变并具有趣味性,让所有练习者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瑜伽运动独有的亲和力与普及性可与他人一同练习,一些情侣瑜伽、亲子瑜伽的运动,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通过瑜伽运动结识许多新朋友,扩大交际圈,从而使生活更加充实。

瑜伽运动适用于不同人群,因其特有的优势,便于人们相互之间指导与传播,并因其功能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颇受大众瞩目,进而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独具优势的项目。世界卫生组织也已经敦促各成员国,鼓励国民多进行瑜伽运动等身体活动,使瑜伽运动成为一项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运动项

目。

3.4瑜伽运动完善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瑜伽运动不仅只是体式带给练习者身体的强壮健康,同时将架起连接心灵的桥梁,解除自身内在疑虑与困惑、充盈内心孤独与冷漠,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也有重要意义。瑜伽的修行过程中更注重强调于德的修行,认为道德首要:必须以德为指导,德为成功之母,德为成功之源[7]。瑜伽的八支分法前两个分支就是遵守道德规范及准则,它也是瑜伽运动的基础所在。

瑜伽运动应遵循制戒与内制,制戒即超越国家、地域、信仰、年龄和时间的戒律。瑜伽练习者应遵守非暴力、求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的道德规范。这些戒律是社会和个人道德规范,假如不遵守这些规范就会使内心不安定,也有可能“带来混乱、暴力、欺骗、偷盗、放荡和贪婪”[8]。内制是那些用于约束个人的行为规范,制戒则是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帕坦伽利列举的五个内制是:纯净、满足、热情或克己、自我研习、敬奉神[9]。通过制戒与内制将练习者内在私欲清空,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身的内外净化:外净化为端正行为习惯,努力美化周围环境;内净化为根绝六种恶习:欲望、愤怒、贪欲、狂乱、迷恋、恶意和嫉妒[10]。制戒与内制要求高度的自律,阐述了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提醒着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消灭自私自利,强调团结、和谐、博爱。因此,瑜伽被看作是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几乎不受任何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和文化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去尝试并可以在身体素质、道德完善和精神发展方面得到良好的修炼[11]。

4 结语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瑜伽运动通过不间断的练习发展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促进人体生理健康;瑜伽运动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完善人的道德行为准则,有利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瑜伽运动特有的健康功能,使其自身切合中国本土的实际需求,从而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庆文.亚健康状态与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6(5):46-48.

[2]魏建国.人口老龄化趋势[N].光明日报,2015-3-18 (16).

[3]沙吉难陀著,陈景圆译.瑜伽经[M].北京:商务印刷馆国际有限公司,2013:3.

[4]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1.

[5]李顺英等.瑜伽对肥胖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研,2010,31(5):81.

[6]牛震.印度欲借瑜伽提升文化软实力[N].文汇报,2015-6-25(8).

[7]李顺英,黄盛.浅论瑜伽的社会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6(25):13.

[8](印)B.K.S.艾扬格.瑜伽之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3:18.

[9](印)B.K.S.艾扬格.瑜伽之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3:20.

[10]李顺英,黄盛.浅论瑜伽的社会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6(25):13.

[11]陈丽霞,史兵,张西平.瑜伽的中国化进程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91.

On the Yoga Movement and the Health Promotion

LI Zhuo-jia,etal.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Hube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o explain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yoga movement and health promo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yoga movement can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human body,regul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e of human being,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and perfect the moral code,have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people's health at present.

Keywords:yoga movement;physical health;mental health;social adaptation;moral behavior

作者简介:李卓嘉(1992 -),河南洛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道德行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