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着、感动着,也心疼着、骄傲着”
——同事眼中的平萍

2016-11-27朱殿勇刘亚辉张建新

中国记者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政同志部门

□ 文/朱殿勇 刘亚辉 张建新

“见证着、感动着,也心疼着、骄傲着”
——同事眼中的平萍

□ 文/朱殿勇 刘亚辉 张建新

知悉平萍主任获得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时,我们和报社其他同事一样,都特别高兴和欣慰,都觉得她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成绩的背后是多年的辛劳和汗水,她完全是凭借过人的精神、品格和才华赢得这项殊荣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觉得,平萍的经历正是对总书记希望的生动诠释。

一、牢记使命不忘担当:责任是力量

平萍家学渊源深厚,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她毕业进入报社先是从事文艺报道的,她的人物特写、人物专访总是充满独特的人文视角,意蕴深长,王蒙、冯其庸、高占祥、范敬宜、刘长乐等文化名人在她笔下各具神采;从事医疗卫生报道,她关注民生疾苦,战非典、防艾滋,在重大卫生事件报道上冲在前头、勇于探求真知,写下了很多具有启示意义的篇章;从事时政报道,她更是十几年如一日,起早贪黑,不但稳稳地扛起这个分量极重的担子,而且以一颗文艺的心观照政事的激越澎湃,她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拜谒焦裕禄纪念园亲手种下一棵焦桐的深情场面,记录了李克强总理深入丹江水库沿线看望南水北调移民的感人画面,描述了胡锦涛同志细问柴米油盐价格的感人时刻,刻画了温家宝同志顶着漫天飞雪与艾滋病孤儿共度除夕的温暖场景,捕捉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少林寺举起小沙弥的动人瞬间,见证记录了一个个重要时刻、重大节点,她的笔法,厚重高远,为时政报道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这些年,不管是严冬酷暑、还是深夜黎明,也不管是病痛缠身,还是家事当头,任务来了,她始终是放下一切、说走就走。她频走基层、作风深入、文风独特,她柔肩担道义、妙手写春秋,她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一个寒冷的冬夜,平萍写完稿从省委出来,才发现外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等了一个小时也等不到出租车,她只好顶着大雪、背着电脑一步一步走回去,5公里的路,到单位时已经成了雪人。

201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由于连续多天负重,平萍又开始失眠,这一阶段吃安定也不管用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每晚深夜围着宾馆一遍又一遍地走,以这样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让身体神经彻底陷入疲劳得以入眠。

二、孜孜以求不改初衷:风格是情怀

都说新闻是明日黄花,可是偶尔翻出十几年前的报纸,重读平萍早前的报道,仍然觉得回味无穷,见人见事见思想,她的确是把新闻当成作品对待的。

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是新闻界的大家和前辈,在平萍负责徐光春书记政务报道的五年间,徐书记称赞她的报道有思想有文采,认为她的散文式新闻增强了新闻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感染力,是一种很好的新闻探索和尝试。

平萍非常善于发现新闻,她总是显得慧眼独具。她早年的一篇报道《老医生妙手施治 小杨超蛇口脱险》说的是,漯河一个被毒蛇咬伤的孩子辗转到省里的大医院后,却找不到抗蛇毒的药,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在孩子的腿上、脚上开了8个引流口,才暂时保住孩子的命,最后各方辗转从外省找到了抗蛇毒的药,孩子才彻底脱离危险。然而,她没有止步于此,她敏锐地发现了“问题”——这种药那么难找,是很名贵、很稀有吗?经过大量细致的采访,她发现,答案恰恰相反,这种药很便宜!就是因为很便宜且有一定的保质期,在平原地区极少能用到,大部分医院就不进这种药,造成了药品储存盲点。她随后推出的记者调查《一口咬出个空白点》,以颇具悬念的标题揭开事件背后隐藏的行业缺陷。

在新闻报道中,她始终保持冷静客观,从不盲从。在2000年那次曾经引起舆论一片喊打声的“原阳有毒大米”事件中,她与卫生监督部门通过深入调查另获重大发现,第一时间写出《有毒大米一波三折,原阳大米原属清白》,第一个站出来为蒙冤的原阳大米正名。

在严肃审慎的时政报道领域,平萍除了做好常规报道,还经常独具匠心地发现其中的亮点,不失时机地写出大局意识强又非常有新闻性的作品。比如:《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说出来的》《省委书记关注的“小事情”》《要像对待城市孩子一样对待农民工子女》《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把好事办久》《省委书记找工作》《“共产党的干部跟老百姓不能隔着一道墙”》《要怒斥就怒斥自己》等都是她常规稿件之外的“新闻1+1”。这些脍炙人口的稿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很大影响。大处着眼,细处着笔,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急就章里,平萍依然格外注重细节,会讲故事、会挖细节,是她的文章生动感人、新风扑面、可读耐读的重要原因。

平萍去年采写的一篇《大国总理握手大工匠》,抓住李克强总理在洛阳调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时的一个片段,大量使用总理与大工匠的对话,一气呵成。作品立意高远,栩栩如生,大国总理对大国工匠的重视和尊敬,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尊崇,通过“大国总理握手大工匠”这一传神举动和作品的传神表达淋漓体现。而这篇稿件的采写是她在当天晚上十一点结束现场活动后才得以紧张进行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成稿定稿,充分显示了她驾驭重大题材的高超能力。

三、做人做文皆有所属:境界是坚守

2003年以来,平萍先后担任《河南日报》政文部副主任、时政部主任。特别是作为部门主任,她既要深入一线采访写稿,又要肩负起管部门、带队伍的责任,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工作中,平萍坚持率先带头,吃苦在先,亲历亲为,行走在采访第一线。凡是过她之手的新闻稿,必定是精益求精,部门每个同志都深有感受。她对大家写作稿件的要求是严厉甚至是苛刻的,她对稿子的要求是高的,不只是不能发生文字上的错误,她更经常强调的是稿子要有感染力、思想性。

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有部门同志提出,平主任有时批评人过于严厉。她为此难过了好几天,找同志们一一深谈。最后弄明白了,平时娴静温婉的她,工作起来却像个女汉子,丝毫不留情面。是的,没错,她曾给我们推荐过一部片子《穿普拉达的女王》,“不,你做得还不够”“当你众叛亲离的时候,你也离成功不远了”,片中这些话,我们都感觉到仿佛出自她口。然而这一切皆因时政报道的性质所致,因为她深知我们部门所肩负的责任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能有半点闪失。其实,平萍平时对待部门的同事,工作和生活上都非常关心,可以说既是领导、老师,又像自家大姐,部门也一直保持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和谐氛围。我们了解她的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心里的那份沉甸甸,也分享见证着她与我们这些年轻记者的同甘共苦。

她常常对大家说,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时政报道的自由空间有限,但在有限的空间内我们仍然要努力追求无限的自由,关键在于你怎么看、你怎么干、你怎么写。新闻写作方面形式主义的盛行,主要是懒惰和平庸思想在作祟。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体现的是找差距、明不足、求改进的天天向上的积极态度。人生一世,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轰轰烈烈,但如果我们年纪轻轻,就自甘平庸放弃探索,在业务上始终是不上不下,那么也就失去了有所为的可能和宝贵机会。有所为,对于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要辜负了我们自己。”这是平萍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部门同志的要求。在她的带领下,部门同志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深化字斟句酌的功夫,历练严细深实的素养,培养灵活创新的能力。每个同志都努力跑出权威、跑出声势、跑出境界,做所跑战线的专家,部门也不断获得各种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

有所为就必须有所不为。在做文上,她是高调的,追求极致的;而在做人上,她是极其低调的,有着少有的淡定和从容。河南省农业厅一位与平萍有过一事之交的同志在看到朋友转发的一条微信时,激动地写下了一段很长的留言,“2015年省领导考察我厅在塔吉克斯坦农业项目时,平萍曾随团访问,我见识过其敬业、职业的新闻人风格。错过合影、宴请、社交等多种活动,那一天的午餐、晚餐我们都在一起,她一直一边翻查采访本,一边敲击电脑键盘写稿,根本无暇吃饭、照相,只为心中稿子的全面、系统、专业,并无误、高效地发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也不为过赞!”在平萍为数不多的工作照中,有一张是她在瓢泼大雨中,一只手拿着笔记本和录音笔,一只手在本上急匆匆地写着,雨伞只好用脖子夹着,手、眼、耳、脑齐上阵也不够用啊!她就是经常处在这样急迫的状态中。

2006年普京到访少林寺,平萍是河南省官方派出的唯一一名持有A证可以一直随同的文字记者。普京走出少林寺,在警戒线外等候已久的外围记者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普京也高兴地同意了记者们的合影请求。可是我们却在那张大合影里没看到平主任,问起她,她淡淡一笑说,就我一个文字记者,我要随时记录啊,站在他对面看得清听得清,合影会误事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与平萍一路同行,我们见证着、感动着,也心疼着、骄傲着。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时政同志部门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