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江晚报》:让主流媒体变“年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2016-11-27文/沈

中国记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新闻评论

□ 文/沈 芸

□ 文/丁浩宇

《钱江晚报》:让主流媒体变“年轻”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 文/沈 芸

年轻人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一定在哪里。纸媒如何将读者群向年轻人群体延伸?这是主流媒体的一个时代课题。将近“而立之年”的《钱江晚报》,近年来做了许多年轻化的探索,主要经验是:主动出击,拥抱变化,引领时代,寻找未来的革新之路。

钱江晚报 新媒体 年轻化 创新表达

一、创建平台:一报多翼,差异传播

在“全面改革、全面融合、全员融合”的指导思想下,《钱江晚报》不断推进融合发展,创建多种平台,已形成了一报多翼的多媒体传播渠道——

2013年,《钱江晚报》推出微信矩阵,以官方微信为龙头,20多个子微信蓬勃发展,目前已聚集了300多万的粉丝群体,成为令人瞩目的“钱江晚报现象”。

2014年,《钱江晚报》启动“边锋媒体化”改造,在边锋游戏主页上开设新闻专区,让玩游戏的人看新闻,日访问量平均达到500万,超过国内一半以上省级新闻网站。这一尝试,开创了利用成熟网络平台进行主流新闻传播的独特模式。

2015年,《钱江晚报》客户端“浙江24小时”上线,主打本地化、实用化的“服务+资讯”,不走寻常路,差异化竞争,不采用任何行政推广手段,上线半年下载量已突破50万,活跃度极高,成为APP市场的特色产品。

如果说新闻是一盘菜,那么《钱江晚报》以前只做一道菜,而现在每天端上来的菜都口味各异、风格不同,通过差异化产品,满足了各个年龄层的需求。据统计,《钱江晚报》新媒体各个平台的总用户数已达到4000万,而且年龄层比报纸读者明显下降。据第三方平台调查,《钱江晚报》微信读者的年龄以30岁-40岁为主,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边锋用户的年龄层在30-45岁,男性占60%。而“浙江24小时”客户端的年龄层最低,在25-35岁。新媒体的一报多翼、差异传播,与传统报纸形成了较好的结构差。

二、 抢占热点:引领话题,瞬间引爆

平台有了,如何吸引用户,培养用户?《钱江晚报》在两个方面做了重点突破,一个是内容建设,一个是营销推广。

新媒体时代,话题的保鲜性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话题慢了一拍效果就会一落千丈。尤其针对年轻人的话题一定要“瞬间爆炒”而不是“文火慢炖”。为了抓到最新鲜的话题,《钱江晚报》对全国的上百个新媒体号建立了监控体系,每三分钟就刷新一次热门话题排行,一旦发现爆点,马上组织推送,努力做到发现话题、设置话题,引导舆论。

以2016年5月的两个新闻为例:

5月10日阿里巴巴举行集体婚礼,新媒体编辑发现朋友圈上非常火爆,马上派人赶到现场采访,晚上5点钱江晚报官微推送《今天杭州这场婚礼太牛了》,成为杭城首推,该条微信达到了50多万的阅读,传递了阿里这个全球最大的网商平台温暖的企业文化。

5月9日钱江晚报微信推送了《杭州小伙发明自拍神器,刷爆美国人的朋友圈》一文,第二天阅读量达到了51万,点赞达到1700多个!此消息最早发在一个互联网的业内小号上,新媒体编辑网上一搜发现这个小伙居然是杭州人,马上调动一切资源四处打听,挖出了这个小伙“身高1.88米、颜值很高、杭四中毕业、斯坦福博士”等鲜活的内容,推送后瞬间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数百家网站和微信号转载,大大激发了杭州人的自豪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以上这两条新媒体稿,在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没有见报。新媒体吸引年轻人,选题和写作方式都区别于报纸,报纸上的稿件,新媒体端不一定用,而在新媒体上阅读量很高的稿件也不一定要成为报纸的选题。这就是《钱江晚报》的差异化报道尝试,服务好各自的用户,才能更好地留住用户。

三、 创新表达:介入交互,生动有趣

对年轻人来说,一本正经的、口号公文式的话语方式已经很难打动他们,“你若端着,我便无感”,他们要的是能让自己觉得畅快、直击内心的表达。老一代的读者是看着报纸长大的,年轻人是玩着电脑手机长大的。做新媒体一定要抛弃以往的报纸思维,改变过去单一的文字传播,尝试更适合社交媒体的表达方式。否则,你若端着,我便无感,自娱自乐的新闻在新媒体上只有死路一条。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报纸,它的传播不是单向的,是交互的,应让用户在交互中参与进来。《钱江晚报》把这种思路用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钱江晚报》新媒体推出了“你为我代言,我为你点赞”策划,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到底说了点啥,哪一条最能打动你的心,请读者来投票。策划推出以后,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并得到代表委员的称赞。

2016年互联网大会时,《钱江晚报》策划了“大佬们的朋友圈”,在游戏中把浙江的成就,大会的内容自然地融入,由于互动性参与性强,取得了广泛的传播,一时刷爆朋友圈。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互联网固然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新闻创新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以前纯粹的文字传情已远远不够,怎么样的方式适应互联网阅读习惯?这是每一天,每一条稿件,都要思考的问题。

四、分享营销:玩法新鲜,体验独特

做新媒体,有两个词经常提到,一个是内容,另一个是营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内容的传播渠道,更是营销的模式。《钱江晚报》在实践中发现,以前用一些福利活动还能吸到一些粉丝,但现在效果越来越差,真正能产生爆炸式效果的营销,一定是能带动大家一起体验,实现“用户+用户”不断复制连接的传播扩散。

2016年春节期间,《钱江晚报》官方微信推出春节策划活动“猴年新春红包节”,创造性地用了“喊红包”的新玩法,共吸引970多万人次参与互动,一场活动增加用户12万,引起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春节时推出送红包活动的微信号成千上万,《钱江晚报》的活动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这个方式新颖独特,有很强的分享力和传播效应。

分享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平时我们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活动自己会不会参与,会不会分享给朋友?《钱江晚报》在2016年3月推出的“钱江晚报30周年请你上头版”H5游戏,就是具有强烈趣味性和分享性的营销活动。 我们在后台设计了几十种文案,每个人参与游戏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如“×××因为颜值高,钱江晚报请他去南极看企鹅”“×××因为有爱心,钱江晚报请他上头版”……强烈的趣味性吸引众人疯狂转发。这条游戏参与人次最后超过10万,很好地扩大了《钱江晚报》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作者是《钱江晚报》新媒体中心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思想·激情·文采——一名地市报总编辑的新闻评论写作体会

□ 文/丁浩宇

内容提要 新闻业界流行一句话:“新闻评论是新闻的高峰,而评论员则是通往高峰的跋涉者。”打开党报,读者往往最爱阅读那些变成楷体的新闻评论,因为新闻评论闪耀思想的光芒,代表着党报的立场、水平和品位,能解读者精神之渴。在《仙桃日报》办报实践中,本文作者总结出“思想、激情、文采”等评论写作的关键特征。

关键词 新闻评论 写作体会 仙桃日报

一、思想:带着问题思考,寻找破解答案

——观点鲜明,敢言人所未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谁能在认识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上有正确主张和独家观点,谁就能站稳舆论阵地。党报评论应主动应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抓准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和存在的思想困惑,鲜明表达立场观点,廓清思路,形成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例如,《仙桃日报》的《田野呼唤年轻身影》,就是一篇紧扣时代主题、直面三农问题的新闻评论。

该文对年轻人不愿种地的现实进行了理性分析,写道:

“不愿种,这是众多年轻人的无奈选择。在喧嚣的舆论场中,‘跳农门’似乎成了农村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标签,而‘盘泥巴坨’似乎成了没出息的代名词。这种长期主宰舆论场的观念,让年轻人在思想上失去了对土地的敬畏与热情;另外,农业是弱质产业,加上收益的低下,劳作的艰辛,养家糊口的艰难,这些,都是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挣钱,也不愿种地的根本原因。”

“不会种,这直接导致众多年轻人远离土地。有的从小跟随父母外出漂泊,常年生活在都市中,对土地没有感情,何谈回归土地,奉献青春?有的虽身在农村,但照样没人言传身教,没人鼓励其学习农技,不知如何春种秋收。他们宁可在城市的角落里无所事事地游荡,也不想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点‘土’成金。”

该文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大声疾呼:

“苍苍白发,垂老身躯,怎能让一望无垠的田野焕发生机?年轻人远走他乡,逃离土地,何谈农业的希望和未来?明天,究竟谁来种地?!”

该文也不乏温情的希冀:“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美好的蓝图,需要人们绘就。毫无疑问,挥动如椽巨笔的,只能靠青年一代。”

——讲明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言论的作用,是靠讲道理,靠说服人来实现的。要想把道理讲明讲透,就需要做到全面准确。没有全面准确,花里胡哨的文字只能是持之无据的游谈。而全面准确不等于空泛枯燥、套话连篇,说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讲一些大而无当的道理。如何做到全面准确呢?这需要作者有较强的概括力。概括力是一种智慧,能够在复杂万端的矛盾中理出头绪,一语道破天机。概括力来自学识的积累,来自经验的总结,更来自长期不懈的艰苦的思想劳动。例如,《点“土”成金,希望何在》一文,就是一篇力图把话讲入人们的耳里、把理说到人们的心里的新闻评论。

文章高度概括,论点新颖。在谈到“我们该如何种地”时,作者提炼了三个“请别”的论点,即“请别忘记深植于心的土地情结”“请别轻视脚下这片土地的高贵”“请别放弃点‘土’成金的梦想”。使整篇文章层层递进、气势恢宏。

文章旁征博引,论据充分。在围绕三个“请别”论点论证时,作者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作论据,用事实说话。引用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乞食,被农夫给予土块的故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说出国人土地情结的深厚;引用以色列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以及仙桃优越自然条件,说出仙桃不要妄自菲薄、辜负大自然的资源禀赋;引用国内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说出仙桃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方法。

文章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在谈到领导干部不重视农业时,作者直抒胸臆,发出内心呐喊:“如果情系沃土,就请我们的干部少坐沙发,多坐板凳;少吹空调,多流汗水;少端高脚杯,多喝大碗茶,切实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激情:创新写作方式,贴近受众情感

——在采访中发现选题,使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一起跳动。现场采访是我写评论的一大特点。办报实践证明,独家采访基础上撰写的评论传播效果一般都不错。个中原因,是在采写过程中掌握了事实现场的实际、群众的呼声和现实的问题,写出的评论才能言之有物、针对性强。例如,《倾听非遗柔弱的心跳》一文,是我在采访仙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赶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当日发表的一篇新闻评论。

该文做到小切口,大主题。尽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全部来自采访素材,但小中见大,发人深思。在提出问题时,写道:“雕花剪纸、花鼓戏、皮影戏、沔阳三蒸、沔阳渔鼓、沔阳道情、沔阳民歌、沔阳善书、仙桃贝雕、仙桃麦秆画等,这10项仙桃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也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天地中展现独特的魅力,向外界呈递出一张张仙桃文化的闪亮名片。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宏阔背景下,它们还是无奈地发出迷茫的叹息:明天我将如何存在?”在分析问题时,写道:“‘十年之后,也许仙桃人再也听不到沔阳善书了。’看着传承人后继乏人、生存困难、‘人亡艺亡’现象,69岁的善书传承人李洪源忧心忡忡的低语触颤人心。探访仙桃非遗由兴到衰的下行曲线,多少有些让人为之唏嘘。”

该文饱蘸个人情感。评论感情的表达,不是无节制地空喊口号,不是无来由地空发感慨,而是融入“我”的见识和认识。有“我”在,肯定就有“我”的观点、思想与爱憎。文中谈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时,写道:“假如城市文化奋进的路上必须要亏欠一些什么,那么最不应该亏欠的,当是非遗传承人的心;假如城市文化发展的途中必须要抛弃一些什么,那么最不能抛弃的,当是对非遗的良知、责任和担当。因此,对非遗的物质回馈、经济支持、感恩与反哺不能吝啬,对非遗的历史情感、文化情怀不能缺失。”写出这样的话语时,我顿觉痛快淋漓,激情绽放。

——在表达上娓娓道来,使受众悦读中欣然接受评论观点。如果读者不爱看,作者自认为写得再好的评论,也只能是孤芳自赏。因此,我在写作时,尽量避开“要”“必须”“一定要”“非……不可”之类表示命令的语言,与读者平等对话,做到像朋友谈心那样,以清新、亲切、自然的口气围绕主题,娓娓道来,层层递进。力戒八股味、说教味,倡导人情味、文化味,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接受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例如,《谨记党员的身份》一文,就是一篇改进文风的新闻评论。

该文追求自由表达。为文之道,贵自由表达。不自由,毋宁死。文中开篇巧妙提出问题: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时刻要对照党章查自己。文中写道:“他的声音,总给人力量和启迪。他说:‘不左比不右比,对照党章查自己!’‘党员,不是商标、不是广告,是火车头、是旗帜、是先锋队!’‘共产党员,是世上最难写好的字,需要用一辈子的心血来写!’……”“他叫吴天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如一把标尺,丈量着党员的高度:在平凡的每一天,是否还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否明白党员的身份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分析问题时,行文采用散文笔法,让文字像清泉一样自然流淌。在论证“党员是无私的”这一论点时,写道:“党员是无私的。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年代,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更是党员回应时代要求的标准答卷。”兵无常势,文无定法。不跨界,难跨越。比如文体,你能说一篇好的散文、杂文不是评论吗?拿着“绳子”捆别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不打算捆你,你却作茧自缚。

该文含而不露、点而不破、借古喻今。文中处处设有“暗靶”,明眼人一眼能看出来。在批评现在少数党员不讲规矩和组织原则时,写道:“党员是讲规矩和组织原则的。直到今天,还有人记得这件往事:‘你应该立即回去!’当年,陈云的女儿陈伟华在北京郊区当老师。一次冒雨走了十几里路回家,却因为没有请假,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毛泽东曾提议立下不做寿、不送礼等‘六不’规矩。朱德教育党员干部一再强调,党内不能有特殊的共产党员,‘这是规矩’。”

三、文采:讲究写作技巧,追求语言美感

——善用修辞手法,掀起文字波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让读者“享受”思想这一抽象过程,不能缺少优美的文字、形象的表达。有的人总认为:评论的魅力在思想,语言只要能表达出意思来就够了。这样的说法虽然有道理,但不全对。美一点的语言,读者爱看,思想也就会更好地传达。就像嫁姑娘,用牛车拉出去,与用花轿抬出去,效果当然大不一样。文章运用比喻、对比、排比、对仗、设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可将文章写得生动、文采飞扬,通俗易懂。例如,《带着新闻的情怀奔跑》一文,是一篇善用修辞手法的评论。

该文在开篇提出问题时,运用了设问手法,写道:“我们在互祝节日快乐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梳理、品味新闻岁月积淀的精华,随即,又陷入长长的思索:明天,我们的路在何方?”该文在陈述仙桃日报社采编人员的业绩时,运用了排比手法,写道:“我们在传播真实、真相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跋涉;在廓清市民思路、探寻仙桃发展方向的激情中坚守;在斑驳陆离的社会背景中擦去功利,呵护新闻工作的神圣与尊严。田野,阡陌;乡村,农舍;街道,社区;厂房、车间;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严寒……我们且行且记,燃烧生命,记录变迁,诠释历史。”该文在概括报人的作用时,运用对仗手法,写道:“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笔底波澜,推动社会进程。”该文在阐明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时,运用了引用手法,写道:“著名理论评论家余秋雨在《都市良知》一文中写道:‘是谁在平常中发现了不平常,在悲剧中发现了崇高,在复杂的都市风景中找到了足以燃烧千万人心灵的火种呢?是新闻界。……真的,我不能设想,没有一大批出色的记者,中国将如何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这些激情四溢、如诗如画的文字,气势宏伟,一气呵成,读来铿锵有力,让人热血沸腾,为言论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语言简洁明快,力求清新活泼。老舍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炼的文字。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读者爱看简洁明快、清新活泼的评论文字,因为这样的文字能让读者一下子领悟文字的要义,并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那些内容偏狭、语言生涩、表达不畅、陈话、套话、官话、空话的文字,读者会望而生厌,敬而远之。例如,《坚守,因为我们相信未来》一文,就是一篇文字清新活泼的新闻评论。

该文在谈及“坚守”的意义时,写道:“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渐行渐远的2015年,‘坚守’二字,温暖于胸。相逢的狂喜,逆境的突围,必经的困厄……所有的境遇,自在人心。你若匍匐惊惶,即使走到最好的地方,仍是毁灭;你若不改自信坚守,则任凭何处,都是成全。”在对仙桃市2015年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时,写道:“登高望远,方知攀登艰辛;花开明艳,浸透奋斗泪泉。仙桃大地,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怦然心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种追求让我们心驰神往。”在承上启下,对新年进行展望时,写道:“新年的365天,已然排列成灿烂多彩的生命阶梯。点燃生命的火焰,寻找远方的自己,请您和我们一道,踏上新征程。”

这些文字,简短洗练,表述准确,节奏感、跳跃感强,富有哲理,显得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是湖北仙桃日报社总编辑)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新闻评论
半小时10万+ 3小时破百万 575万阅读打破纪录 钱江晚报官微如何将同题作文打造成爆款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