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的运营分析及监管策略

2016-11-27臧海平

中国记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斗鱼主播监管

□ 文/曲 涛 臧海平

网络直播的运营分析及监管策略

□ 文/曲 涛 臧海平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强监管。本文对网络直播的运营现状进行了解析,并给出相关监管建议。

网络直播 运营 监管 建议

一、网络直播现状

(一)网络直播 “四面开花”

网络直播行业刚兴起时,直播平台数量只不过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家。而现在网络直播这个新领域,由于新闻媒体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大力拓展。一时间,网络直播 “四面开花”。既有一只小企鹅诞生过程的直播,也有心脏搭桥手术的直播,一些“涉性”“涉暴”的直播“擦边球” 也打到网上,可谓热闹非凡,吸引着全世界亿万网民的眼球。

(二)直播平台用户达2亿人

腾讯、阿里、小米等各大互联网巨头早已纷纷进驻直播业。目前,仅仅是移动直播的产品,就超过200种。有大数据监测平台统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视频直播市场的日用户活跃量规模已经翻番,达到了两千多万人。而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2015年中国在线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人,直播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新业态之一。

(三)直播进入移动视频时代

从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上传个人小视频的直播1.0时代,再到类似YY直播、六间房等网页端的“秀场”直播2.0时代,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3.0移动视频直播时代。直播平台势必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随着市场发展,无论是主播还是用户,市场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也会形成一个相对明朗的格局。

(四) 90后是直播平台主力

由于以女主播为主,因此网络主播行业也被称为“宅男经济”催生出来的新兴产业。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主播群体良莠不齐,有大学生、无业人员,专业游戏玩家,也有在职白领。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一部分是直播大型游戏解读,还有一部分是在视频直播中娱乐表演或是与粉丝互动,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粉丝打赏的虚拟礼物、平台工资以及游戏代言费用。所以,主播们靠着自己的吸引力吸引到大批用户,用户增加后,再继续进行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主播就是赚钱和融资的主要“工具”。

(五)“直播”平台产业链正在形成

根据艾瑞报告,2016年,游戏直播用户将过亿。生活直播平台的核心收入模式也已清晰:将通过平台专用摄像头、广告付费投放、观众打赏分成以及其他平台转播版权收费。围绕“直播”,平台可以去运营演艺经纪,通过广告去进行流量变现,甚至产生优质IP,进行全产业的内容生产。而对主播来说,除了打赏收入,电商、广告代言都是比较快速的变现方式。

二、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

(一)主播素质良莠不齐

网络主播们为了成名不惜一切代价炒作来吸引眼球,最初时,主播们靠“颜值”就可以吸引粉丝,但很快就有大量高“颜值”美女出现;随后,除了“颜值”还要有才艺,会唱歌能跳舞的主播成为新宠;紧接着,一大拨儿学霸级美女又横空出世,要想吸引到大批粉丝,主播们挖空心思,不惜违反伦理道德甚至做出违法的举动。

(二) 低俗内容屡见不鲜,观众人数水分大

“涉性”“涉暴”直播经常出现,比如2016年1月10日,在斗鱼直播平台中,一名主播做出不雅动作,吸引近千名网友观看评论,并且截图转发。尽管斗鱼TV及时做出回应,封号关停,把主播的真实信息报给警方,但是此事的影响却很大。另一方面,观众人数也常常与事实不符。如2015年9月,原WE队员微笑在斗鱼TV直播时,显示观看人数超过13亿,相当于全中国人民都在通过网络看直播。此后有消息爆出斗鱼TV为每个直播房间的观众人数都设置了不同的倍数增值。

(三)盈利模式不成熟

此外游戏直播行业与所有视频行业面临相同的困境,盈利模式不成熟导致“烧钱”经营。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善,如斗鱼TV爆出将公开招募娱乐主播,一方面开拓游戏之外的娱乐领域,一方面培养自己的主播,似乎是想摆脱高价挖角的方式。

三、监管引导对策

(一) 明确内容标准

加强在线直播行业监管必须从进一步明确内容标准入手。低俗内容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原始利益冲动。由于“低俗”所指涉的具体行为并不明确,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灰色地带。对在线直播行业的监管首先要做好违法、违规、低俗等不同行为之间的界定,从而真正做到执法监管有的放矢。

(二)厘清各部门职能

由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目前涉及公安、工商、网信、文化、广电等部门,因此厘清各部门之间的职能非常重要,否则容易扯皮留下监管空白地带。要大力推广网络主播和管理员实名制和黑名单制度,推进普通用户手机注册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实行行业许可证准入制度,从源头上确保网络直播规范合法。

(三) 明确管理主体责任

2016年8月17日,国家网信办在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就网站履行网上信息管理主体责任提出了八项要求。对于网络直播也有明确提到“加强对网络直播、弹幕等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上线的安全评估。”此外,还要求严格落实7×24小时值班制度。9月9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

(四)加大处罚力度

应加大对违法、违规平台和主播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等力量也应持续介入,与在线直播的亚文化特征形成舆论对冲。政府部门之间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在交叉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形成合力。

(五) 监管常态化

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那些困扰行业发展的乱象、游走在法律和道德边界的阴影,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雷霆执法”“定向清毒”,更需要将监管常态化。只要规则清晰,传播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各要承担什么责任是明确的,那么主播也好、直播平台也好,自然会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平台发展得越好,主播收益越高,反而会越谨慎,不敢去冒违法的风险。一些专家建议的主播“黑名单”制度,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

(作者曲涛是大众报业集团战略运营部主任;臧海平是大众网互动评论部副主任)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斗鱼主播监管
第一次做小主播
斗鱼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小斗鱼
斗鱼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