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日报》:以“百姓论坛”促民生问题解决

2016-11-27顾振华

中国记者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 文/董 凡 顾振华



《襄阳日报》:以“百姓论坛”促民生问题解决

□ 文/董 凡 顾振华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地市级党报做好民生新闻,是抓住读者眼球,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对纸媒挑战日益增强的今天,走近群众,关注民生内容,做新报道形式、做厚报道内容、做大报道影响,更是地市报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民生新闻 襄阳日报 百姓论坛 报网联动

近几年,《襄阳日报》编辑部经过精心策划组织,推出“百姓论坛”这一报网联动形式,创新民生报道,促进了一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一些报道先后受到两任襄阳市委书记的批示、肯定,荣获襄阳市党建工作创新十佳案例,在社会中有了一定影响。

一、立体呈现,形成强势

对于存在的民生问题,《襄阳日报》编辑部认为,报道问题不是只简单曝光、进行指责,而是要探求问题出现的根源,既要听百姓的反映,也要听部门的声音,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问题得到最后解决。这也是开办“百姓论坛”的要义所在。

“百姓论坛”采取设置话题、嘉宾座谈、现场录像、报纸刊发、视频播放、两微跟进等综合表现形式。“百姓论坛”每期围绕襄阳本地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有关职能门领导、市民、网友代表走进汉江网演播室,相互之间、与网友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大家谈问题、谈看法、谈建议,座谈内容报纸予以整版刊发,同时在报纸刊登视频二维码,在汉江网上播放相关视频,并通过《襄阳日报》及汉江网官方微博、微信,宣传与推广活动,实现和读者、网友的互动。

为此,《襄阳日报》民生部与汉江网联合成立了采编播出队伍,其中报纸有文字、摄影记者,版面编辑,美术设计,汉江网则派出摄像、主持人、文案设计、技术支持、两微编辑等。

同时,汉江网专门将原有演播室进行改造,保障录影和网络互动的需要。报纸则加强版面设计人员,配备专门美术编辑,美化报纸版面,强化报道效果。

二、精心选题,取得效果

每次“百姓论坛”栏目举办,由编辑部确定一个话题,原则是:市委市政府有关民生的重大决策、重大城建项目、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等。2013年,襄阳市建成湖北省首条城市绿色通道,鄂西圈“三年行动计划”首批示范工程——襄阳岘山绿道。但作为管理方的林场不具备执法权,对很多不文明行为只能进行劝阻,由于责任不明、管理乏力,导致一段时间后岘山绿道上机动车乱行、公共财产屡遭损害、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逾演逾烈,群众意见很大。

虽然媒体也时有报道,但始终未得到解决。2015年9月,《襄阳日报》对此开展了周密策划,对这个存在一年多的痼疾“开刀”。在多方采访的基础上,《襄阳日报》首先刊登出“岘山绿道那么美,还望市民呵护之”的稿件,对岘山绿道发生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有图有文,同时组织与岘山绿道管理相关的林业局、城管局、公安局、林场、民政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市民代表来到汉江网演播室,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展开讨论。

报道见报后,引起广大市民关注,《襄阳日报》官方微信、微博刊发的相关信息在网友中引起很好反响,大家纷纷留言,谈建议,谈看法。同时襄阳义工群的网友们还和报社编辑记者一起,到岘山绿道义务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也引起时任湖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的重视,做出批示。襄阳市委办及襄城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连续召开协调会和督办会,理顺管理关系,将岘山绿道纳入城市道路管理范畴,公安部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抽调民警组建治安巡逻队,配备巡逻车,强化景区管理,岘山绿道的面貌很快为之焕然一新。市民纷纷致电报社,称报社解决了一件群众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绿道原管理单位林场、林业局的同志专门向报社编辑记者表示感谢,称媒体报道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也放下了压在他们心上的石头。

根据“百姓论坛”中嘉宾提出的一些问题,栏目积极总结归纳,不能现场解决、答复的,《襄阳日报》派出记者跟踪了解,采访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探讨破解之道。

“百姓论坛”开办以来,还先后关注了“文明祭祀”“长虹路治堵”“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消费者权益保护”“创业创新”“大气污染防治”等话题。先后举办十七期,共有百多位嘉宾做客“百姓论坛”,吸引了市民和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

三、锻炼队伍,担当责任

“百姓论坛”的出现打破了纸质媒体单向传播的瓶颈,着眼于增强读者与报纸的互动。首先议题设置要吸引人,要有内容,不能是空中楼台,而是要接地气。“百姓论坛”关注了一些公共民生事件,这些事件就发生在身边,人人可见,人人可说,而且通过媒体的努力,让一些问题得到解决。

这个平台既给市民提供了说话的地方,也给部门提供了解释的平台。很多时候,一个事件发生,产生不好的影响,管理方面有责任,但其中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关键是问题要说得合情合理,反而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绿道原管理部门事后向媒体感谢的原因。

给读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百姓论坛”每期话题、嘉宾确定后,都要在《襄阳日报》重要版面提前预告,告知读者、网友参与方式。同时通过汉江网、《襄阳日报》官方微博、微信进行告知,记者还注意搜集网友意见,与嘉宾互动。“百姓论坛”还结合BBS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之长,激发网民的参与热情。汉江网专门在论坛开辟专栏,给网友以讨论的平台。

“百姓论坛”也锻炼了编辑记者的整体能力,从话题设置,到主持串词,见报稿件,视频剪辑,编排播出,微博微信的设计发布,甚至于报纸版式设计,都不能马虎,需要精心打磨,这样才能保证报道效果。

更深的一点体会就是,媒体人不仅要当好报道者,更要做好“建设者”。媒体的服务,需要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影响力作用于读者和相关部门。报道群众的诉求,贴近群众的喜乐,了解民生的艰难,尽自己能力为百姓多做些事情,才是党报民生记者的立身之道,是党报民生报道的主题所在。唯有如此,民生新闻才会富有人情味,报纸与群众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党报的爱心和责任心也才能得到体现。

(作者分别是《襄阳日报》民生部主任、襄阳日报社总编辑)

编 辑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从电视民生新闻角度谈新闻报道创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