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2016-11-15许来仔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维稳连心桥民生新闻

许来仔

摘 要 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显得尤其重要。县、区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党和国家的“喉舌”,以及最贴近群众生活、工作、学习的新闻媒介,要充分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积极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政府分忧解压。通过主动为政府与群众搭建起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主动报道好突发新闻、民众投诉新闻;大力度培养新闻人才等各种途径,不断提升民生新闻质量,并成为党群和谐的“连心桥”,成为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县区级官媒。近年来,电白区广播电视台积极办好《民生栏目》,民生新闻成为了党群的“连心桥”,成为维稳“解压器”,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我们以电白区广播电视台为例,探索县、区级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唱响主旋律,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生新闻;维稳;连心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8-0171-02

以“平安、和谐”建设为抓手,构建和谐社会是符合我国国情,是各级党委、政府施政工作的重要部分,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县、区级广播电视台作为最基层、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党和国家的“喉舌”,最贴近群众生活、工作、学习的新闻媒介,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1 当好“传话筒”,为政府与群众搭建起沟通桥梁

媒体要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作用,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把握好舆论导向。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许多群体性事件,也是转型社会民众利益表达的一个渠道或者方式,如果政府过分压制,反而会积累更多的负面能量,从而将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复杂化,容易发生过激的社会行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无话可谈。这说明,民众的情绪如果不能通过媒体正常表达,就会以其他极端的方式表达,其结果将对稳定构成更大的挑战[1]。由此可见,党的方针政策能否有效、准确地传达给群众;百姓呼声能否有效传递到党委、政府,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县、区级广播电视台的受众大都是基层群众,因此,县、区级广播电视台要当好“传话筒”的角色,既传达好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也要关注百姓,传递百姓呼声,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达到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目的。作为县、区广播级电视台,要树立节目的本位观念,通过节目介入社会,为受众解疑释惑,为社会排忧解难。而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普遍存在一种旧观念:县级台只办时政新闻,不适合办民生新闻,或者受条件限制很难办出高水平的民生新闻。因此,要搭建党群“连心桥”,发挥县、区级广播电视台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用,首先就要破除县、区级广播电视台办民生节目难的旧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引领民生节目的发展,以民生节目的发展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早在2010年,电白区广播电视台便探索创设了在电白新闻中开辟《民生新闻》专栏,报道本地特色的身边事,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力度。节目通过新闻的形式,用平民的视角关注广大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邻里间矛盾激化等问题。节目推出短短两个月,先后播发了连续报道:《心桥——断头桥,村民心头之痛》《城区逢雨变泽国——市政设施改造有待完善》《村民食水难——建村村通自来水是一项德政工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经报道后,区相关部门更深入了解到群众所需,迅速通过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设施建设,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政府干实事让民众看在眼中,喜在心上,政府的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大大提升,社会和谐了,“传话筒”发挥作用了,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化解了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政府、民众、媒体三方共赢。

每年(5月16日12时至8月1日12时止)南海伏季休渔禁渔期期间,电白区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记者围绕禁渔后对渔民生活以及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采访调查,客观分析禁渔的长远利益与短期影响。新闻播出后,广大渔民进一步加深了对禁渔相关政策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禁渔工作的理解,为推动电白辖区内水域顺利实施禁渔,以及稳定人心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5年,电白区广播电视台结合电白区开展的“民生热线”直播活动,民生新闻记者全程跟踪热点问题,本着新闻的实质,如实报道社会热点,群众难点,主动落实“三贴近”,深化“走转改”,走村进户深入采访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我台关注民生,促进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本台民生新闻的权威和影响力。同时,电白区广播电视台还充分借力网络,开通网站、微博、微信,接受群众报料,使民生节目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力提升了群众的信赖度。电白区广播电视台通过办好民生新闻,有效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从而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名副其实成为党群“连心桥”。

因此,县、区级广播电视台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办好民生新闻,促进基层难题的破解,才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多正能量。

2 当好“跟踪员”,化解矛盾,推动民生项目加快落实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能否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监督作用是否发挥好。电白区广播电视台创设民生新闻志栏后,新闻舆论监督力度明显加强,有力推动了各项民生工程的加快建设。例如:市民投诉上排垌菜市商贩乱摆摊,占道经营,严重影响通行,经记者跟踪报道后,区工商、市场管理、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铁腕整治,最终还路于民。还有一些社会乱象经曝光后,促成了有关职能部门和事主迅速落实整改,有效化解了群众的不满情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3年初,电白区广播电视台深入开展“我承诺、你监督,抓落实、促发展”活动,电白区广播电视台对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做出承诺进行录像并播出。通过在广播电视台公开承诺,民生新闻记者跟踪报道,形成“目标倒逼进度、社会倒逼部门、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使电白区各级领导干部有压力、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效力。电白区广播电视台针对当地政府每年制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加大力度对民生工程推进情况的跟踪报道,对各职能部门起到了监督作用,民生项目的加快竣工,有力改善了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当好“战斗员”,主动出击化解社会紧张

心理

第一,迅速出击,正确处理突发新闻。2012年4月27日晚21时许,电白区广播电视台接到群众报料,325国道陈村段寨头桥出现重大险情,危及行车安全。接报后,电白区广播电视台记者冒雨连夜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及时采访到了区、镇两党委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部署抢险保通工作的画面以及险情情况和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情况等第一手资料。新闻播出后,及时消除了市民群众对交通是否中断、是否有人员伤亡等疑虑,增强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尽快恢复通车的信心。接下来的几天,电白区广播电视台又继续以后续报道的形式,定期对抢修的进度进行报道,发布权威消息,避免群众不必要的猜测与躁动,稳定了人心。

第二,以正视听,及时消除群众疑虑。每当遇上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多发期,电白区广播电视台均及时安排民生新闻记者深入各地采访,了解当地病情发生情况,为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同时,主动与疾控、医院联系,采访权威医学专家,及时消除社会恐慌,避免出现群众抢购货物等现象发生,维护了地方社会大局

稳定。

4 当好“学习员”,培养人才增强新闻源动力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能否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人。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新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培养社会责任感,记者首先是要熟悉现实生活、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并注意研究、分析。记者接触社会范围广泛,涉及领域多,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积累的情况越多,思路就越广,触类旁通、选择、比较的天地就越大,新闻敏感就越强。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普遍面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困境,因此要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培训,并鼓励其积极“走出去”,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变“办公室写作”模式为现场采写稿件,加大实践力度,不断丰富采编人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了不断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近年来电白区广播电视台举办多次业务交流活动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同时,选派骨干到上级台跟班学习,采编人员整体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同时,借力每年的新闻精品创作契机,激发记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的主动性,也是电白台激活维护社会稳定作用的方法之一。去年,电白区探索出了“一村一律师”模式。电白台记者深入采写了《电白:一村一律师在基层法治的作用》,新闻播出后,在当地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得到上级的肯定。通过宣传推广,“一村一律师”模式得到进一步规范,农村法治更加规范。

总之,作为县、区级广播电视台,必须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提升民生新闻质量,发挥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传声筒”作用,方能更好搭建好党群“连心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赢取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志安.政府维稳,媒体维什么?[N/OL].(2009-12-09).http://news.sohu.com/20091209/n268822657.shtml .

猜你喜欢

维稳连心桥民生新闻
大兴区各级工会搭建职企“连心桥”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民心工程”架起干群连心桥
架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财政“维稳”计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