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青少年公益体验新途径
2016-11-27陈淑惠
文 陈淑惠
开拓青少年公益体验新途径
文 陈淑惠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征,从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为首都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场所,开展持续性的公益体验活动,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公益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协助青少年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合力解决的新问题。目前,首都青少年参与公益体验活动需求无法全部满足。青少年本人有奉献爱心、建立朋辈群体、拓展视野、参与集体活动的需求。家长同样希望通过公益体验活动增强子女的感恩之心、学会善待他人,通过团体活动提升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受挫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面对青少年及家庭的大量需求,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的社会实践平台和公益实践内容有限,商业化的体验式服务收费较高,这些都不利于广大青少年需求的满足。
公益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益体验活动,同样优势和劣势并存。公益组织依托自身开展的慈善项目、公益活动为青少年的体验活动提供载体,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全程参与项目的调研、立项、劝募、执行、实施、监督等各个环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不断成长、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向社会全方位展示公益行业公开透明的有效形式,也是建立、提升公益机构公信力的有效方式。但是,青少年公益体验活动的设计需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同时配合学校德育教育,在社会上开展活动时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公益组织单方面组织此类活动耗时耗力,无法满足众多青少年需求。
2014年10月,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捐赠者子女为参与主体,开展了公益体验活动。在得到参与者广泛认可的基础上,2015年5月以组建“爱心小天使”团队的方式,开始组织经常性的青少年公益体验活动。活动设计推出了“糖果福袋”、“多伦植树”、“萤火虫行动”、“助无腿少年圆梦大学”等微公益项目,孩子们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积极开展项目的宣传、劝募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带动、倡导更多的人士关注公益,奉献爱心。从项目前期的调研员、设计者,到项目中期的宣传员、劝募人、推介者,再到项目后期的监督员、反馈人,实现了项目的全程参与。
遗憾的是,此类青少年参与公益体验的活动,在首都北京还没有形成气候。
我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公益体验活动提供平台支撑,邀请各领域专家为青少年公益体验提供活动策划、培训、评估等方面的智力支持。
相关部门对“爱心小天使”这样有组织的团队在公园、商场、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开展的公益体验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
鼓励学校将公益体验活动纳入德育教育范畴,在课时、人力、组织、管理、资源、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