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

2016-11-26王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药熏蒸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宇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中药熏蒸

【中图分类号】R27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07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痛病”的范畴,主要发病因素是机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迫使髓核突出,诱发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并刺激神经根,导致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或下肢坐骨神经呈放射痛,严重影响腰部功能活动,导致活动不灵或活动障碍的一种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严重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是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此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多因负重或重体力劳动引起,一般男性患者比女性多,常见于腰椎第4、5椎间盘,第5腰椎、第1骶椎间盘,第3、4腰椎间盘次之。该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可分为湿热型、寒湿型、淤血型和肾虚型四种。笔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20~55 岁,平均年龄(32±7.5) 岁; 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3±1.5)年;中医分型:湿热腰痛8例,寒湿腰痛8例,肾虚腰痛18例,淤血腰痛16例;病变位置: 一侧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者24例,一侧发生者较多,双侧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者16例,上下型椎间盘突出症者10例;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单侧突出7例,中央膨出8例,腰3~4椎间盘突出11例,腰4~5突出15例,腰5~骶1突出9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3±8.5) 岁; 病程8个月至6 年,平均病程(3±2.5) 年;中医分型:湿热腰痛10例,寒湿腰痛10例,肾虚腰痛15例,淤血腰痛15;病变位置: 一侧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者22例,一侧发生者较多,双侧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者17例,上下型椎间盘突出症者11例;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单侧突出8例,中央膨出9例,腰3~4椎间盘突出10例,腰4~5突出12例,腰5~骶1突出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变位置、突出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入选患者年龄 20~55岁,伴有腰部慢性劳损或外伤史,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且咳嗽等腹压增大时疼痛明显;X 线检查可见脊柱侧弯,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腰椎生理前凸不明显甚至消失,疼痛向下肢放射,椎间盘变形、变窄,导致患者整个腰部活动受限,两个相邻的椎间盘边缘部位出现增生的赘性骨组织,比较多见的是腰椎第3、4、5 及骶1椎间盘突出,伴有明显的椎体硬膜囊受压现象。CT或MRI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部位或程度。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与之沟通交流。查体直腿抬高试验,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排除心、脑、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排除骨结核、骨肿瘤、骨质严重疏松者;皮肤软组织损伤不能针灸者。

1.4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具体方法:①针灸治疗。主穴为腰夹脊穴、秩边、环跳、委阳、后溪、足三里等穴,配穴分别为阳陵泉、承扶、委中、风市、悬钟穴、太溪、承山、昆仑等穴。嘱患者俯卧位,用0.3mm×40m毫针,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每次选用3~5个穴位,轮流取穴,以舒张进针手法进针,根据解剖特点达到所要求的深度,得气后留针30min,手法为平补平泻,1次/d,10d为一疗程。②推拿治疗。针灸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俯卧于硬板推拿床上,覆盖消毒巾,以一手掌根及拇指沿脊柱两侧进行点、按、揉、拨等,松解腰背肌、臀大肌、梨状肌等肌群,痛点重压,以解除患者患处组织粘连, 推拿治疗10min后,让患者侧卧在床上,患侧在上,靠床的下肢伸直,便于操作,患侧下肢屈曲,医生立于患者前方,面对患者,用左手按压住患者肩部,右手按住患者的臀部,先让患者放松,再自行活动腰部,脊柱的旋转力线正好抵达示指和中指按压的损伤部位,待患者完全放松,腰无阻力时,医生相对用力,做有限度的扳动,使脊柱在纵轴上旋转,此时可闻及关节复位“咔嗒”响声,力到为止。推拿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该手法要领在于稳、准、狠,效果明显,利于错位的小关节回位,且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勿过于劳累,剧烈活动,不坐矮凳、软沙发等。③观察组在上述①、②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熏蒸法治疗,方药组成:透骨草28g,伸筋草28g,五加皮28g,川芎12g,生五味子12g,当归尾12g,鸡血藤12g,千年健12g,桂枝12g,木瓜12g,桑枝12g,泽兰叶12g,海桐皮12g,红花10g,制川10g,草乌10g,陈醋250mL,黄酒20mL。上药放入2000mL清水中进行熏蒸,温度控制在48℃~55℃之间,以患者耐受为宜,避免烫伤,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蒸30min,时间不宜过长,10d为1个疗程,两组皆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2] 治愈: 腰腿部疼痛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腰部活动自如,能恢复正常工作;有效:腰腿部疼痛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直腿抬高 50°~70°,椎旁压痛和放射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可从事一般性工作;无效: 腰腿部疼痛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直腿抬高小于 30°,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经半年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为6%,对照组为12%,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多因椎间盘变性或外伤引起的骸核、纤维环向椎管突出,压迫神经根,诱发局部炎性粘连、水肿,患者自觉腰腿疼痛、麻木。治病属于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基本病机为腰府失养,筋脉痹阻。外感腰痛为风、寒、湿、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内伤腰痛多于肾气亏虚[3]。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推拿、针灸、物理康复等。推拿以轻柔和缓渗透为主,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改善肌纤维粘连等作用,可减轻局部肿胀,从而使疼痛逐渐缓解。针灸是利用毫针通过针刺筋脉穴位,利用灸炷或灸草的热刺激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来治疗疾病,具有行气止痛、散寒祛湿的作用。推拿、针灸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备受人们青睐。中药熏蒸则是通过皮肤的吸收使药物直达病灶,如经络、筋骨以及肌肉中,以促进周围的血液能够正常地循环,起到活血化瘀、强筋健骨的作用,使受损组织得到修复,进而神经根受压迫的症状也随之改善。

本研究结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针灸推拿疗法,是理想的非手术疗法,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继东,吴松,梁凤霞.针灸数据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医杂志,2016,57(01): 75-77,86.

[2] 张晓阳.腰痛与椎间盘突出[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24-418.

[3]陈永军,韩冠宙.综合性运动干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38(01): 58-60.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中药熏蒸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推拿联合牵引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构建《针灸推拿》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