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职业院校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探索
2016-11-26魏萌
魏 萌
基于慕课的职业院校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探索
魏萌
【摘 要】慕课能够创造名师教学大学堂,其集优势教学资源、大数据化等于一体。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慕课潮流已经引发了职业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本文基于慕课理念下,对职业院校教学手段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期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教学的不断发展,提高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慕课 职业院校 教学手段
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界最大的革新”,是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与BryanAlexander设计的。2013年,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引入慕课,从而推动了慕课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中的发展。慕课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很多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等等。并且慕课还成了我国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来看,具有开放性、随时性等诸多特点,其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手段,推进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慕课是教育思想上一次重大变革,是社会科学网络化和信息技术发展必然的产物,职业院校的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也会进入慕课时代。
一、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手段的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是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状况,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且,为了适合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职业院校教学手段要突出实践性,才能适应多媒体先进的表现手段。目前,职业院校教学手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堂吸引力不足,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引入了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但是教师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授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学生没有预先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理论,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缺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脑中对于相关知识感到茫然,因此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2)部分课程教学呈线性形式,对于部分知识来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学生每门课程的实践需求,学生受训的条件比较狭窄,只能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性的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手段根本就不能表达出知识点间的非线性组织方式,也很难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也无法促使各个知识点链接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图。(3)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和进度缺乏灵活的把握,主要是以被动接受为主。并且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缺少规划性和紧迫感,对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和实际岗位需求认识不够明确。职业院校学生目前缺少主动式学习方法,而慕课是一种主动式学习文化的显现,学生学习如果被动接受为主的话,就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慕课下,提升职业院校教学手段改革的建议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余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慕课要求教师要非常清晰的认识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要求教师要清楚说教课程知识结构等,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美切割课程内容等等。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要通过微视频教学“授业”,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上教师“解惑”,让职业院校的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变为动态智能教学,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反思,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持人,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应该是教学项目实施的组织者,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交流的目的。而课前课后通过微课程视频,学生应该自行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预习与复习。
(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充分利用学习空间改善传统授课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示范性专业网站作用,学校课堂学习要与专业建设并举,要与网络远程学习相结合。制作微课程中,要根据岗位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把握理论学习中的应用型,开辟若干个单位知识点,把握专业学习中的职业性,开辟复合知识点,把握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学习策略,并且可以采用超文本、非线性的形式组织模块之间知识内容,让知识从点到面拓展,促使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中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图,改善传统授课方式。
(三)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不同课程模块组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职业院校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取向,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微课程要根绝岗位职业技能据图要求,结合高职课程设置特点,进行课程模块切割与教学设计,并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融入职业教育观念设计中并实施与教学中,从而巩固学生旧知识点,轻松有效地内化新知识点,促进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不同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从而自主的选择学习相应的课程模块。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百家论坛,2014(1A):3~7.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呈.“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5~7.
作者简介:魏萌(1977-),女,长江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慕课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编号:B20154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