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载体变革,看阅读转型

2016-11-26王安民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简牍甲骨文纸张

王安民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 开封 475001)

文献载体变革,看阅读转型

王安民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 开封 475001)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简牍到绢帛一直到后来造纸术的完善,网络兴起,中间都是慢慢淘汰前一种文献载体的。从龟甲 竹简的使用到龟甲的淘汰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竹简到绢帛同时应用于书写,我们从魏晋的史料中常常可以看到,纸张应用于书写,简牍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纸张与网络并行,就是现在,简牍与绢帛也退出了历史。我们可以预见新的书写形式的产生与网络并行,纸张也将退出历史。文献载体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载体;阅读转型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的甲骨文。它是我国文字的祖先,距今大约四千多年。清光绪25年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文的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甲骨文并非商代所独有,在商朝以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甲骨文很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

竹简也称间牍,是谁发明的已无从考。但早期的甲骨文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所以,殷商时期,只有社会上层的百余人掌握这种文字,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的传播,简牍的出现这种局面才得到改变。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魏晋时代是简牍与绢帛,(丝绸)并行的年代,绢帛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汉帛书主要发现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共12万余字。

近年来,随着阅读学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古代阅读史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古代阅读史及阅读理论研究。2001年王龙在《阅读史研究探论》中就阅读史研究的方方面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1]。2005年王余光 许欢《西方阅读史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任务和内容[2]。2010年许欢在《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一文中总结中国古代的阅读体系,具有从阅读垄断到有限控制四个特征[3]。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活动。从甲骨文起我国的阅读活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通过对中国古代阅读史的观察,可以发现,虽然阅读活动的主题,是读者和读物但文献载体的变革常常对阅读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文献载体形态的变化,是一个时代阅读转型的诱因,并引领了阅读转型的方向和特征。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在蔡伦之前已经有了纸张出现,但并未被广泛应用于书写[4]。蔡伦在前人造纸法的基础上以成本低廉的树皮,麻布为原料改进了纸张的生产工艺蔡候纸发明以后,凭借造价低便于携带的优点,很快在社会上,特别是中下层士子中流传开来。然而,纸张替代却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形态,虽然纸张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但从东汉末年直至三国时期官府的正式文书仍以简帛为主。关于纸张取代简帛的确切时间学界仍存争议。大致说来蔡候纸发明的一百年后,即魏晋时期,纸简更替的历史进程终于完成,纸张的优越性才待到人们的普遍认可。随着纸张作为书写材料的普及,人们的阅读行为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纸张的使用对阅读最为直接的影响是书籍数量的激增和流通速度的加快。在简帛时代由于制作工艺和造价的限制书籍只能为少数人所拥有,且种类稀少流通不便。纸张出现以后价廉而易得,普通士子也可占有阅读资料,社会上书籍数量因而激增。《隋书 经籍志》是几《汉书 艺文志》后我国现存较古老的一种史志目录,记载了隋朝一代藏书。其中,总序略论自汉以来官府藏书之聚散情况。谓刘向校书时,“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魏晋时期受战乱所累,四部藏书减至“两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朝谢灵运整理《四部目录》载书“六万斯千五百八十二卷”而至《隋书 经籍志》作时,则“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5]。可见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官府藏书迭遭兵灾,但数量上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我们考察了纸简替代时期阅读史所体现的特征,纸张作为一种低廉的材料凭借其更高的书写效率和低廉的成本最终取代了简帛,成为文献载体的主要形态。书籍数量成倍增长,原本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也拥有了相对丰富的阅读资料。知识阶层的增多又反过来刺激了人们的创作热情,私人著述数量激增进一步丰富了阅读的素材。

网络阅读早已普及而且无时无刻,无所不在。阅读的便捷,阅读内容的五花八门不能不说远远超出了传统阅读。虽说网络让一切无比便捷,什么都无须费力,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打开手机,就可以查阅天下。现在还有谁见过看手机还兼翻《辞海》等工具书的,即便想翻也没有那个环境与心情了。看书是静下心来的雅诗事,不是浮躁后的无聊。

网络阅读还是要费眼费工夫的,于是网络脱口秀应运而生,它的妙处是不妨一心二用有一搭无一搭亦无不可。如今有上千的公号视听节目替代了无数人的阅读,这样的方式比网络阅读还省事,别说查阅思辨,就是走脑有时都可以省略,也就是有重点的记忆。不可否认网络阅读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但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改变我们阅读时的心态,只有潜心,静心,不急功近利,不为猎奇八卦而阅读,网络阅读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变。

当我们对中国从古代阅读到现代阅读进行全景式回顾时不难发现,每次阅读转型背后,总能看到技术的变革,文献载体变迁的影子。上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阅读行为又面临着新的节点,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阅读转型正在悄然发生。从历史上看,新的文献载体取代旧的文献载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王龙;阅读史研究探论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年.

[2] 王余光 许欢 西方阅读史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 《2》

[3] 许欢 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图书与情报 2010《5》

[4] 潘吉星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49-58

[5] (唐)魏征 隋书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903-909 1089-1090

王安民(1966—),男,汉族,本科,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G252

A

1672-5832(2016)11-0276-01

猜你喜欢

简牍甲骨文纸张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甲骨春秋——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简介
纸张黑白变
地不爱宝
撕纸张
图说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