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挑战下的旺盛生命:基布兹
2016-11-26沈阳
沈 阳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00)
困顿挑战下的旺盛生命:基布兹
沈 阳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00)
基布兹是以色列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基布兹在建立之初、中期转折和现期飞跃三个时期均面临巨大的挑战,是时代潮流中特立独行的“分子”。经历百年发展,生命力依旧旺盛,同时也存在许多新的困境和不足。
基布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
1 概念
基布兹(kibbutz)是希伯来语“集中定居点”的音译,也有人把它译为“农村合作社”或“集体农庄”。1909年,东欧年轻犹太移民在太巴列湖附近的德加尼亚创建了第一个基布兹名为“克武查”。在漫长的崛起、发展、兴盛、“衰弱”的过程中,基布兹始终坚守最初的平等思想。2003年以色列有基布兹268个,占全国人口的1.8%。①基布兹自建立之初起一直经受着质疑和挑战,基布兹人以其坚韧的民族特性,不断改革创新,使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2 三次挑战
基布兹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巨大的挑战仍屹立在以色列的大地上,成为以色列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细胞”。②
基布兹的第一次困境在其建立之初,换而言之,基布兹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直接的联系。排犹在历史上多次上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均出现过排犹热潮,近代排犹事态越演越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以及俄国均出现了大规模排犹浪潮。在这种形势下,犹太知识分子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经过漫长的探讨,最终选择了“迦南之地”——巴勒斯坦地区作为建国基地。生活在该地数千年的阿拉伯人成为摆在犹太民族面前的一条无法逾越的障碍。
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须从发展自身力量和联合外部势力着手。从自身来讲,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处于工人阶层的俄国犹太人带着不屈的精神移民巴勒斯坦。迫切的需要将社会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犹太人自己的家园。这批移民不远万里来到故乡之土,勤劳奋进。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其各自行动,只有以群体的力量才能克服环境的艰辛。老一辈基布兹正是以这种团结的精神、平等的思想和自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境。联合外部势力方面,犹太复国主义得到了英美等大国的支持。一方面英国希望通过犹太人来制衡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从而更迅速彻底地渗透中东地区;美国方面,自美国崛起以来,犹太精英就控制了美国的金融界,进而对政治进行干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俄国等大国乐于看到本国的犹太人离开,从而多采取不干预政策。
在犹太建国之初就是凭借着这些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被动变为主动。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更成为移民浪潮的推动剂,加快了基布兹发展的步伐。在随后的数十载,基布兹的“共有”形式为犹太民族以及以色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及社会基础。
基布兹的第二次挑战出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基布兹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基布兹不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成为了经济的“累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各种专业人才选择离开基布兹,追求更现代的生活。为了防止人才外流,延续基布兹的传奇,多数基布兹进行了改革。
经济结构的变革,由农业主导经济向工业主导转型;私有化改革,摆脱完全集体所有制的束缚,允许私有制的合理存在;改进管理方式,在保障集体的基础上按劳分配。改革虽受到质疑,加大了贫富差距,但其提高了基布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基布兹的第三次挑战就在当下。信息革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基布兹的集体生活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青年人的需求,大量青壮年离开基布兹,造成严重的人才外流,最终导致基布兹人口比例失调及老龄化加重。人口问题成为基布兹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人口困境可以从外部干预和内部吸引两个方面渐进解决。外部来讲,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布兹的扶植力度,利库德集团自执政以来在基布兹产业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关注及支持。从内部吸引角度讲,首先,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有效吸引青壮年从业人口;其次,向先进基布兹学习经验,实现创新科技引领经济发展。以色列北部先进的基布兹“阿勒法”于2004年向非洲的津巴布韦出口了14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包括防爆车、防毒面具等。③另外,大力开展基布兹旅游业也是留住年轻人发展基布兹的优良方式。
基布兹自其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通过自身努力、政府支持,不断求新求变,依然屹立在以色列历史浪潮中。基布兹不是时代的滞留品,它是时代的奠基人,它更像是花尽气力的老人,需要环境的搀扶也需要传承者。
3 基布兹生命力旺盛原因
基布兹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以色列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究其长存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历史原因。在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遭受了数次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流亡。当其再次回到“应许之地”时,民族意识高涨。世界各地移民怀揣着建设祖国的梦想来到以色列,以基布兹的形式开创家园。基布兹不仅是工作的场所,也是以色列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更是维系个人情感和民族国家情感的纽带,是不可替代的社会组织形式。
3.2 宗教因素。犹太教是支撑犹太民族经历磨难的唯一精神支柱。在基布兹的成立之初,第一批开拓者正是怀揣着对神的敬畏来到巴勒斯坦,开拓自己的国家,寄希望于这片热土,供奉属于自己的神灵,信奉自己的宗教。
3.3 民族特性。犹太民族在流亡的过程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特征。怀揣着信念,一个个基布兹被建立起来。正是基于这种民族特质,基布兹才能坦然面对挑战。
3.4 自身优势明显。基布兹实施范围适中,利于管控。近年,基布兹人口不超过总人口的2%,使集体生产形式得以顺利进行。自愿参加,集体参与,共同协商的原则使基布兹成为以色列发展的坚实后盾。迎接挑战,勇于创新使基布兹充满活力。
2010年,以色列有基布兹270个,占以色列对外工农业出口比例分别为9%和40%。④基布兹作为以色列的特有经济形态,在以色列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布兹显现出极大地不适应,经过自身的完善,仍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
注释:
① 新华社:《走访以色列农庄——“竖琴”基布兹》,2005年,第3-8页。
② 达州、振堂、徐向群等:《中国人看以色列》,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③ 刘素云:《以色列集体农庄“基布兹”进行全方位改革》,《世界青年报》,2004-02-20。
④ Hulda,“ Kibbutz Reinvents Itself After 100 Years of History”, Taipei Times, 2010-11-16.
D56
A
1672-5832(2016)11-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