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中神话与史诗
——传承与远离
2016-11-26刘璐璐陈云飞
刘璐璐 陈云飞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东方文学中神话与史诗
——传承与远离
刘璐璐 陈云飞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人类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大部分分布于亚非地区,这使得生长于亚非地区的东方文学的历史异常悠久。神话与史诗,不仅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内容精彩丰富,并且代表着各个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源头。它们不仅促进了当地民间文学的繁荣兴旺,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神话;史诗;传承;远离
世界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各个地区代表着不同的文明。在这些文明中诞生的文学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其中,两河文明的巴比伦文学、古埃及文明的埃及文学、古印度文明的印度文学和华夏文明的汉文文学均被包含在了东方文学之中。另外,在伊朗高原产生的波斯文学,巴勒斯坦产生的古代希伯来文学也属于东方文学。
1 东方文学中的神话与史诗
在上古时代的东方文学中,首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最古老的口头艺术形式之一。各个古老的东方民族都为后世留下了神话。巴比伦文学中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创世神话《埃努玛·埃立什》、《七表诗》。古埃及流传下来的神话仅是其丰富的神话中的一部分,其中最著名的神话是关于奥西里斯和伊希斯的神话。古代伊朗文学的《阿维斯塔》也是伊朗古代神话传说的总汇。此外,东方各民族还留存着很多神话,有的仍在民间流传,有的则被记载入各类典籍之中。
史诗,是集歌唱和叙事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在东方文学中,也留下了世人熟知的史诗名篇。如,巴比伦文学中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它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中最古老的史诗;印度文学中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学中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
2 东方文学中神话与史诗的关系
笔者认为,东方文学中的神话与史诗的关系,既是一种传承的关系,又是一种远离的关系。
2.1 史诗是神话的传承
神话与史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史诗承载着神话,是神话的传承。笔者认为这种传承的关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神话为史诗的创作形成提供了源泉与基础。
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显示出希腊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基础,《荷马史诗》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同样,在东方文学中,神话也像土壤一般,为史诗的创作形成提供了基础与养分。
在两河流域神话和英雄故事的总集——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可以看出,神话是这部史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贯穿于整部史诗。单从其中提到的神祇便可见一斑,如:美索不达米亚众神之首的苍天神阿努、掌管创造的女神阿鲁鲁、丰收之女神伊什妲尔、太阳神舍马什、掌管天气的神阿达德(或称哈达德)等。另外,在该史诗中提到的永生者乌特纳庇什提牟,是巴比伦洪水神话传说中的幸存者。他与吉尔伽美什的谈话及赠送长生不老草,使这个神话中的人物完美地溶于史诗之中。
第一块泥板上刻印的史诗原文描述吉尔伽美什姿容秀逸,他的血统中三分之二是神,可以看出诸天神自然而然地创造、赋予了吉尔伽美什神性的一面。
神话为《吉尔伽美什》的创作提供了源泉,使得该史诗内容更为丰富,跌宕起伏,并且更具民族特色,显示出古巴比伦人民对世界、人生、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其次,史诗的传唱为神话注入活力。
神话产生的时间非常久远,大多属于口头文学,且所描述的大多属于史前时代。当文字产生后,又被记载入典籍,这使得神话渐渐地失去了活力。由于神话为史诗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所以很多神话能够保存于史诗之中。通过史诗演唱者的传唱,史诗中的神话内容得以为后世所知,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神话思维”影响着史诗的创作。
万物有灵论是古代人类的世界观,也是神话创作的哲学基础。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万物有灵观的理论分解为两个主要的信条,它们构成一个完整学说的各部分,其中的第一条,包括着各个生物的灵魂,这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亡之后能够继续存在。另一条则包括着各个精灵本身,上升到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神灵被认为影响或控制着物质世界的现象和人的今生和来世的生活。
当“世界万物都有灵魂”这一判断建立之后,古代人民便进入了“神话思维”的阶段。神话是人类必然要经历的思维方式,属于人类最初的认知方式和叙述模式。也就是说,神话是遥远的历史,是古代人类认为真实存在的历史。现代人所说的“信史”,是现代人认为真实存在的历史。这样说来,历史是延续的神话。所以,对于古代人民来说,神话是“神话思维”时代唯一的表达方式。
在这样一种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下,承载了神话的史诗,自然也深受“神话思维”的影响。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在吉尔伽美什寻找很久的长生不老草被蛇吃掉之后,他只得返回自己的国家。在天神的帮助下,他与恩奇都的灵魂谈论人死之后在冥府的景象。恩奇都死之后的灵魂,便是“神话思维”下,万物有灵论的一个体现。
2.2 史诗远离神话
神话是“神话思维”的产物,而“神话思维”却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变化,导致“神话思维”的变化。所以,在史诗的发展中,神的地位逐渐被人所取代,人成为了史诗的主角。并且,史诗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叙述一个民族的历史,它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赞颂一个英雄统治者,以确保其统治的权力的合法性。国家的认同需要构建神圣的历史,史诗是满足此种构建的最好的方式。出于这样的目的,史诗便不得不远离神话,更多的与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这使得史诗的现实性越来越强,而远离了神话。
学者们认为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据《苏美尔王表》记载,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邦第一王朝的第五代王,生活在约公元前27世纪前期。他在位期间修筑了乌鲁克城墙,击败了基什城邦王阿伽。虽然史诗《吉尔伽美什》中仍然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但是笔者认为,该部史诗的主人公拥有原型,并且他三分之一是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远离神话的表现。
综上所述,东方文学中的神话与史诗的关系,既相互靠近又相互远离,既能通过传承而融为一体,又能因社会转变而独立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复杂关系,使得东方文学中的神话与史诗更加繁荣兴旺,吸引读者。
[1] 季羡林. 东方文学史[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2] 万建中. 民间文学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赵乐甡. 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刘璐璐,女,云南民族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二年级。
I109
A
1672-5832(2016)11-0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