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美德:我国职校生职业精神终极培养目标
——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的启示
2016-11-26李支连
李支连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敬业美德:我国职校生职业精神终极培养目标
——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的启示
李支连
《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一书中,将敬业美德归结为自信、勤俭、主动、爱,借鉴詹姆斯·H·罗宾斯对敬业美德归纳诠释,结合我国职校教育教学实际,对敬业美德四个方面进行原则性取舍,有益于我国职校生职业精神终极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敬业美德 职业精神 培养目标 原则性取舍
美国职业成功学家詹姆斯·H·罗宾斯在其著作《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一书中,将敬业美德归结为自信、勤俭、主动、爱,对于当前国内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目标的确立很具启发意义。本文探析美国敬业美德对于我国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终极目标确立的借鉴意义。
一、问题:在校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特殊性为何?
相关研究或实践经常脱离实际,脱离“职校生在校”这一最大实际。相关理论忽视完全职业人与在校职校生的区别,泛谈职业精神概念及内涵;相关实践无视完全职业人或具体岗位的确定性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确定性的差别,硬性塑造学生职业品质。
职校生的“在校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常规性及非常规性两个方面。常规性即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及时时处处的常规德育,非常规性就是当前呼声高涨的校企合作及普遍重视的技能竞赛。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极少数直接非常规)接受常规教育,职业精神培养的校外途径,没有或少有。校企合作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该是更好平台,却是好事没有做好,技能竞赛虽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良好愿望,但愿望实现遥遥无期,非常规途径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任重道远。
二、破题:在校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重在认知
重在认知不是“认知唯一”,是基于职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实效考量,反对想当然的缺乏实践平台或实践机会的倡议或口号,强调奠定道德实践认知基础的重要性及现实性。就我国当前职校教育的现状而言,落实职业精神培养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还是常规德育及常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校育人及学生不完全社会人的特殊性,赋予这种职业精神培养培养的一般性、认知性、灵活调适性,对于可能实现的企业育人及学生企业准员工完全社会人的特定情况,可以谨慎点滴地谋求职业精神培养的特殊性、实践性、固定升华性。
这种破题要克服“两妄”——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妄自菲薄会导致不作为,没有对职业精神培养的端正态度、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职业精神培养就会“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会出现“我们这里只负责专业教育”的奇葩职教。妄自尊大会导致乱作为,过分强调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不切实际地要求职业精神培养全面渗透,还得留下资料、上报成果、参加评比,这种做法仅仅或过分基于上级指示、会议精神、良好愿望,冲击或扭曲正常教育教学,后果严重、贻害无穷。克服“两妄”要实事求是,要点滴进取,要懂变通、知进退。
三、借鉴:美国敬业美德的原则性取舍
我国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去思考,不去渐次达到哪怕并不成熟的相对共识,就好比人在旅途却不知去向。借鉴詹姆斯·H·罗宾斯对敬业美德归纳诠释,结合我国职校教育教学实际,对敬业美德四个方面进行原则性取舍,有益于职校学生职业精神终极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一)自信:职业精神培养的动力性目标
罗宾斯认为,自信是职业的分内要求。自信是一个人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各种挫折时,对完成一项任务或采取某种有效手段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信念①。笔者认为,对于职业人而言,自信作为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动力性目标。从业人员如果缺乏对胜任岗位职责的自我肯定,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战甚至冒险,没有信心提出要求并信守承诺,职业精神就无从谈起,职业作为就不可期待,职业成就没有指望。有自信,就会有激情、有干劲,建立丰功伟业的可能性就大。
自信品质培养的现实性非常充分。常规教学环节中,所有学科教学都可鼓励学生学好本学科,并帮助学生渐次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进步中体验自信品质,并内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常规德育环节中,德育团队构建、活动开展、目标达成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都需自信品质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德育工作者有足够的机会或舞台进行自信品质培养教育;校企合作及技能竞赛对于涉及到的学生而言,或多或少都有挑战,都需要相当自信品质才能迎接挑战、斩获丰收,学校、系部、企业相关人员若真心培养学生自信品质相当便利。
(二)勤俭:职业精神培养的保障性目标
罗宾斯认为,勤俭是敬业的基石。勤俭就是勤奋和节俭,勤奋主要针对时间,节俭主要针对金钱,勤俭作为敬业美德,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和金钱,而不浪费。②职业人绕不开时间和金钱,职业人的生存发展、成长进步,供职单位的运营发展、兼并联合,都离不开对时间和金钱的算计或谋划,能否勤俭是个人或企业竞争制胜的保障性因素。
勤俭品质培养的现实性体现于职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学科学习需要时间保障,时间投入及产出是学习成败的相关变量,学习失败导致的额外资金投入是一种浪费。德育工作需要关注时效性,德育领导、班主任学生干部缺乏时间观念及时效性考虑,工作低效或无效在所难免。校企合作的诸多环节,对时间相关性考虑不足,会引起教育教学安排冲突,甚至引发家校企矛盾爆发,对金钱问题考虑不周,会抹杀校企合作合法性,动摇职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技能竞赛赛前赛中的时间安排、赛前赛后的资金投入及利益分配,对竞赛当下及长远影响至关重要。
(三)主动:职业精神培养的增值性目标
罗宾斯认为,主动是敬业的特性。所谓主动,即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主动的职业人会主动寻求任务、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创造财富,而不会提任何愚蠢罗嗦的问题。③笔者认为,主动或许是最有价值的职业品质,主动的职业人不仅更有可能或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增长,也会客观上增进企业价值乃至社会价值,主动品质是职业精神培养的增值性目标。
主动品质培养落实到职校教育的任何环节都天经地义。学科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学科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德育活动开展顺利的学校系部或班集体、德育工作扎实有效的领导员工或班主任学生干部,往往都是主动的;校企合作健康运作,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等主动沟通或协调至关重要;技能竞赛能够争金夺银,参赛师生的主动付出、主动担当、主动拼搏永远是公开的秘诀。所以,只要愿意培养学生主动品质,可以在教育教学的任何环节找到机会或突破口。
(四)博爱:职业精神培养的升华性目标
罗宾斯认为,爱是敬业的升华。并认为,在职业活动中,爱表现为人际亲和力和人际理解力。人际理解力是一种想去理解他人的愿望,帮助一个人体会他人的感受,通过他人的语言、语态、动作等理解并分享他人观点,抓住他人未表达的疑虑与情感,察觉他人感受、体谅他人、把握他人需求,采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帮助自己与他人表达情感。具备人际理解力素质的人通常具有人际亲和力,具有人际亲和力的人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互相协作、共同攻坚、一起完成任务。④这种爱是一种博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是一种弥漫升华了的道德品质,是升华性的职业精神培养目标。
博爱品质的培养需要精致的安排。升华性目标比较脱俗,常规教学中要有爱学科、爱学科学习、爱学科致用、爱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互利等思考规划;常规德育中,管理中的关爱友爱、爱人爱物,活动中的互动协调之爱、集体个人之爱、当下长远之爱,既要分得清又要理得顺;校企合作中,合作各方基于核心利益定位和诉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管控分歧,都是博爱;技能竞赛中,爱教练与爱自己、爱学校与爱系部、爱队友与爱对手、爱竞赛过程与爱竞赛结果、爱专业化或项目化与爱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都是博爱品质。
注释:
① (美)詹姆斯·H·罗宾斯著,曼丽译.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广州,上海,西安,2004:97.
② 同上,第97页.
③ 同上,第98页.
④ 同上,第99页.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