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视阈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2016-11-26蔡园梅
蔡园梅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精细化管理视阈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蔡园梅
本文以精细化管理内涵为着眼点,对精细化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有效地促进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进而为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精细化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 内涵 重要性 措施
近年来,伴随高校后勤改革的进一步落实,高校后勤所需面对的机遇及挑战逐年增多。由于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较好地缩减后勤运作开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科学地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便成了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内涵简介
精细化管理即创建于常规管理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地缩减管理资源及管理开销为终极目标,同时可以促进经济效率提升的一种新式管理方法与理念。精细化管理是把管理的目标逐步细分,量化成相应的数字,程序及责任,让所有工作均具象化,让每个问题均有专人负责,而非打糊涂仗[1]。
二、精细化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于本校老师、学生学习及工作能否有序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缺少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那么学校的教学工作便无法顺利开展[2]。所以重视后勤管理,促进后勤管理效率的提升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就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管理属于助推后勤发展,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关键方式。所以在实施高校后勤管理时,管理工作者理应树立精细化管理思想,应以促进后勤管理效率为立足点,创建一整套健全的管理体系,明晰每个部门的权力及责任,细化管理中的每一个领域及环节,进而确保管理过程与管理结果都具有可控性。
三、 促进精细化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的措施研究
(一)转变思想,让后勤管理员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而言,身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如果我们想做落实好高校后勤管理的所有工作,那么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即转变思想。至于如何转变思想,具体而言,我们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精细化管理并非只看重数据,追求精细。所以我们在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理应与本校文化相融合,不可盲目地追求精细,进而导致太精变为繁琐,太细变为累赘的局面出现;(2)精细化管理并非全面控制,管理者无须事无巨细,且于管理过程中还需避免约束不到位,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的发生;(3)精细化管理不可急功近利,在实施过程中理应自基础管理工作着手,结合本校文化,以本校具体情况为依据,分阶段实施。(4)精细化管理并非少数管理者的管理,而属于一个从上至下的积极引导及从下至上的主动响应的管理。高校需倡导后勤员工以选用精细化管理,服务师生为着眼点,自后勤管理领导开始,秉承自上而下的原则,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实时传递给每个员工,帮助其转变思想,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加入到精细化管理工作之中。
(二)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高校后勤管理的有序运转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理应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第一,拟定招标采购制度,明细招标采购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招标采购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二,制定人事工资体系,对工资、福利进行明晰的规定,避免因工资发放不规范而导致的教职工流失的情况出现;第三,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将教职工的工作与绩效挂钩,工作优秀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工作出现差错者则需给予一定的处罚;第四,制定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防止差错出现后,员工彼此推诿、扯皮局面的出现。
(三)强化培训及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鉴于员工综合素养的高低对于精细化管理能否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有序落实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理应给予本校员工的培训及教育充分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选用的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及教育的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以岗位与层次为依据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其二,借助定期组织培训,帮助后勤员工形成严谨刻苦的工作作风,促进其工作执行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其三,将“微笑服务”,“敢于负责”的理论扎根于后勤员工的意识中,营造精细化管理气氛,进而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四、结语
总之,精细化管理理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对于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各高校理应将精细化管理理论融入自身的后勤管理中,力求在给学生供给一个兼具安全、舒适特性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为自身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赵雷.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
[2]秦际原.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J].知识经济,2013(21).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