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2016-11-26丁元杨萍
丁 元 杨 萍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丁 元 杨 萍
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定位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这种“文化自觉”意识的合格人才。在多年的思想教育实践中笔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必须要通过对“地球村”现象中的民族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令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取舍观、追求观及选择观。下面就结合实际研究情况来进行研究。
文化自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定位研究
著名的教育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率先在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对国人如何保持文化的高度认同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个理论。随后,包括贵州大学在内的诸多知名高校,多年一直通过摸索、改革与创新,来研究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高校大学生面对西方文化的袭来应当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高校也鼓励学生在理性判断的角度来对舶来文化进行传播与怀疑。
一、文化自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
在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价值观中,一直强调文化自觉是在对新鲜事物进行学习之前必须先要了解其历史来源,在通过对这种新鲜事物的行程过程进行理性筛选才能提出认同或否定。然而,认知自身文化是迎接新鲜事物的基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校更要搭建好学生与舶来文化之间的这座桥梁,在发挥过滤器功能的同时,必须以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去迎接世界文化的到来,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共建地球村的和谐发展体系。
另一方面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还要担当起对外来文化进行筛选和引导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理性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进行有价值的汲取,通过辩证、借鉴的眼光来“洋为中用”的化解我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指引,让大学生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重任,在不断提升自我文化辨别度的同时做到竭尽全力、不忘初心。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首先,高校应为学生营造起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中的仙子,他们的肩上更多担负着对各国先进文化进行融合、推广的角色。此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无旁贷的成为了广大师生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的保护伞和指路灯。而大学生必须通过对学校所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养文化自觉的意识,广大高校教师更是要不断学习、提升思想觉悟来向大学生更好地传播文化知识及思想政治理念。
其次,高校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以各种形式来向学生们传授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正确引导来避免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例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央视近期播出的某档文艺节目中,评委对一名歌手崇洋媚外的表演进行了中肯的批评,而歌手也虚心接受,并与评委探讨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融合,才能够杜绝单纯的照搬、生硬的模仿。相信类似这样的节目会为高校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带来思想上的启迪。
最后,加强文化自觉下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不仅指的是民族、执政党在文化艺术上的理解和觉悟,还包括对其整个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对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更加认可。所以,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将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念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三、个别不良的外来文化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冲击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高校作为校园先进文化的最有力的传播者,在体验着丰富的校园氛围的同时,内在的传统校园文化也收到了较强的外来冲击。
以外来文化特别是以西方文化为例,他们虽然拥有很多先进的科技及思想,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理念上更加强调个人努力和人权自由的重要性。个别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通过错误的方式来追求西方国家片面的思想观,这种错误思想会导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产生了矛盾。然而由于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此时如果学校方面没有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指引,就非常容易导致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有意义的传播,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蕴含,而且对文化自觉在高校中的应用与推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对“文化自觉”理念进行强化,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另外,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提升整个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及思想修养,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落到实处,从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将文化自觉意识覆盖到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当中去。
[1]李娜,王猛.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北京高校思想教学,2013(7).
[2]徐丽梅.大学生文化自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创新[J].上海青年教师周刊,2014(13).
[3]张综阳.大学生文化自觉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京思想与政治,2014:12~17.
[4]申阳,徐海波,王平.文化视觉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上海东方周刊,2015(1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丁元,贵州大学,副教授;杨萍,贵州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