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进”活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探
2016-11-26黄雯
黄 雯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基于“五进”活动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探
黄 雯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总结主要评价为主,存在单项评价指标单一、缺乏纵向评价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为理论基础,积极践行“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五个方面,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途径。
德学 五进 综合素质 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信息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在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在决策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又是学生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素质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在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评价现状及弊端
(一)评价指标单一
虽然国家提倡综合素质教育,但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有利于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这种评价结果是相对简单的,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爱好、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纵向评价
现在我国仍然属于应试教育,所以大多数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进步,但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或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虽然加倍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绩也有明显的提高,但在班级或者整个专业的横向比较中,排名依旧靠后,从而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成绩至上
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学生成绩方面,不能全面地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及其成长过程,很多教师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一般和差的学生,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对学生评价方式的不科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优点、兴趣及其进步得不到教师应有的肯定和引导,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在家长面前掩饰自己真实的成绩,家长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从而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甚至有些家长对待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味地指责或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还会影响到学生与父母的关系。
二、大学生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是基于融合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期望是综合人才的要求。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指导和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变得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综合评价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在这个阶段,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国家提出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除了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全方位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收集、掌握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实践等信息,了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对大学生学习和成长成才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多以鼓励的方式,着重于对大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形成性评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由于评价指标的多样性,有效地发挥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的全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得自我提升和成功的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达到鼓励学生进步的目的。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途径有很多,笔者以“德学”治学思想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旨在探索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新途径。
(一)倡导“德学”治学思想
“德学”治学思想即“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以德为行”,是指以崇高的道德准则作为人的行动指南,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以学为上”,是指把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人一生至上的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德学”思想是由广州工商学院邝邦洪院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大学生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智力、体育和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的三大目标,以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治学思想,积极践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践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明显下降,与精英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意识不强。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育和审美的发展,是高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邝邦洪院长为了更好地在大学生中深入贯彻落实“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治学思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德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进”教育实践活动,即“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五进”之“进课室”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是“五进”实践活动的根本;图书馆是大学生拓展和自我学习的场所,进入图书馆是大学生知识储备和知识收费的过程;实验实训室是大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进入实验室是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进体育场馆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保障;进社会进行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社会素养和志愿服务精神及尽快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践行“五进”教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是对学术思想与德行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五进”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一)进课室
与总结性评价体系相比,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指标,由单纯的学习成绩分解细化为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否有与听课学习无关的行为、成绩进步的幅度和学习总成绩五个评价指标。
大部分高校,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每学年都会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由校到系,由系到班层层动员,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意识,统一思想,把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集中到教学和学习上来,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再通过学校相关的学生组织和辅导员的定期检查、督促及院系的评比,对学风优秀的班集体和学习标兵进行表彰,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提醒和思想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按照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以鞭策落实等等办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方面评价的等级。
(二)进图书馆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课堂以外,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走进图书馆。所以高校应把进图书馆作为评价大学生的一项指标,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大学生进图书馆,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有丰富的书籍资源并涉及方方面面,然后通过学生组织向图书馆了解学生在图书馆的借书情况,学生撰写的读后感情况,以及大学生在院系开展的“读书月”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等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三)进实验实训室
课余时间大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到实验实训室练习专业技能,是否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专业技能比赛,是否能够在参与的技能比赛活动中获奖等,将这些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指标,可以有效地推动学习的专业技能学习。
在“进实验实训室”方面,比如院系可以开放一些实验实训室供大学生业余时间进入练习,也可以安排各班在指定的时间进入指定实验实训室进行练习,由学生组织组织成立技能兴趣小组,每周定期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室练习,并可聘请专业班主任到场指导。
(四)进体育场馆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堪忧,很多男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女学生追剧,忽视学习的同时很少走进体育场馆锻炼身体。所以,把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否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奖项也作为一项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
例如,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多样化,如足球,篮球,网球班班,体操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而且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有效发展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课余时间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身体。再比如院系和班级可多举办一些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运动会、长跑、羽毛球比赛、毽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多运动、多锻炼,增强体质。
(五)进社会
进社会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兼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又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增加阅历,为将来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打下基础。考查学生寒暑假是否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并进行评比和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是一项爱心工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并更好地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转化为实践,并结合社会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有必要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
[1]甘泉.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与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4).
[2]陈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09).
[3]邝邦洪.以德为行以学为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4]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架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1(04).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