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识与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嵌入
2016-11-26李慧
李 慧
大学生自我认识与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嵌入
李 慧
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大学的神圣任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将大学《自我认识与成长》课堂作为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 自我认识 参与式教学 构建
社会工作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若要助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在全国多所开办社会工作本专科教育的高校都有开设,教学方式各有异同,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逐渐完善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自我认识正经历急剧变化动荡进而趋于稳定。“只要一个人还是青年,那他必然经历这种‘迁徙的矛盾’,‘脱离旧的同一性和向往新的同一性的矛盾’,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分离的边缘感。”[1]成功度过自我同一性危机,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教育在自我认识教育中的弊端
(一)师生关系紧张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学校的教育制度赋予了教师极大威严,对于好学生的要求就是服从管理,即便是有不同意见和观点,也不能挑战老师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建立,也不利于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探索。
(二)课堂僵化封闭
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强调:知识本位、教师本位、教材本位和社会本位,往往忽略师生互动,轻视学生能力培养。课程要求教师专注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没有选择余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要求,也使得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剖析自我,缺乏对于自我的独立探索能力。
因此,对于《自我认识与成长》这类灵活性比较高,探索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更显得陈旧和不合时宜。
三、参与式教学在自我认识教育中的优势
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权利分享,协商合作,各自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共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师生共生共荣的发展。[2]一般来说,参与式教学有如下特征: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既包括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包括在自我认识探索中,学生中心地位的建立。进入大学,学生关注的重点由对外部世界的注意转向对内外部,他们希望在各个方面实现独立,独立的面对和处理一些问题,以便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体验和控制自我。参与式教学能够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和提升,最终达到师生知识结构、心智结构、自我认识的成长和成熟。
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体性。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也会表现出各种差异。参与式教学中强调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分层次有步骤的将学生带入到课程中,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实现自我成长。
参与式教学强调“用生命影响生命”。参与式教学的创新尝试是在Z校社会工作专业《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中实施的。在整个教学安排中,鼓励将这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探索自我价值,关注他人生命意义,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理论中的“以人为中心”。
四、参与式课堂对大学生自我认识教育的嵌入
(一)课堂的互动性扩大自我的认识范围
Jone和Harry提出的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根据自知与否和他知与否两个维度,将自我分为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四个部分。通过互动,向他人表达和开放自己,秘密的自我就会减小,内心的压力和束缚也会随之减轻;获取他人的评价,盲目的自我范围缩小,从而扩大了公开的自我部分,因此,对自我的认识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
(二)生态化课堂加深自我认识的程度
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与参与式教学注重把人置于系统中,有很大的相似性。系统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参与式课程教学中,一般要求8~12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这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小组的特点,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互动。座位安排上,摒弃传统的形式,选择方便师生、学生之间沟通的座位方式,如老师和学生围城圆圈就座。在整个课程中,作为教师既要对学生情绪、状态保持敏感性,也要能够引领整个教学的进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平等的参与和发言机会,不断加深对学生自我认识的程度。
(三)小组动力优化自我认识的效果
参与式教学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中小组工作的具体运用。小组动力是小组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它是小组形成的原因及维持小组运动功能的力量来源。小组工作不仅富有感染力,能够提高成员参与积极性,还有助于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模仿、启发和思想碰撞,这对于渴望友谊、渴望爱和归属感的大学生尤为有益,这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优化自我认识效果。
[1]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2]《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组.自我认识与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本文系2014年度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三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探讨——基于《自我认知与成长》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李慧(1987-),女,汉族,河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