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舆论政治思想

张 亮

试论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 亮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从网络上,人们可以尽情的体验“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然而,网络在带来便捷之处时,相应的也有其缺陷。现今大学生处于网络时代,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极深,严重着甚至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于此,有必要加强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网络舆论为学生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舆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更多的正能量东西,来不断完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并从这些事迹学到了许多课堂没有传达教育的东西,以此正身,最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些正能量都真实的人物事迹。所以,较之课堂的教师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网络信息所传递的思想。同时,信息共享使教师能够更好的综合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沟通,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教师借助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教育,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政治教育学习,还能够通过网络来加强学生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等相关问题的交流探讨。此外,教师通过一定的课件上传,还能够使学生自行下载阅读,进一步理解课堂所教所学。此外,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社会政治课题探讨,让学生接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舆论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网络舆论环境下,由于各式各样的人和言论相对自由,使得网络上的信息有好有坏。而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是非判断能力相对较弱的年龄,在接受多样化信息时,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其摆动,甚至是部分网络信息与实际生活现状相违背,不仅为学生传播了消极的一面,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和情绪化信息

当前的高校生正处于价值观与其人身观的形成阶段,若是在思想争论或是与群体利益相冲时,往往会产生偏激化的心理情绪。此外,由于大学生具有与个性张扬及其情感丰富的特性,在校园网络舆论自由的平台下,其交流方式和语气措辞也往往是以非理性化及其情绪化的状态呈现。在这种过激的情绪下,高校生更难以听从的他们的建议观点,大有自我思想流派,严重的抗拒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康安全的网络阵地

首先,高校的网络部门应该加强舆论管理,并以发展的眼观不断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在发布网络信息时应确保其准确性,切实的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将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情绪都科学合理的引导健康安全的轨道,让师生的网络言论都能够主动地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做好榜样,在网络上自动弘扬我国的教育发展主流,积极传播向上的科学文明,倡导学生科学的进行网络言论。并加快校园网络的建设,有方向的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

(二)加强学生健康上网教育

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还应定期地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网络健康教育培训。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网络的利弊,更好的指引学生去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该教育学生不能过于沉溺网络中,在上网时要学会选择性的阅读信息,对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垃圾应该及时远离。比如教师可以多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此转移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观。

(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面临着网络舆论的挑战和压力,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明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不断与时俱进,以科学的理念来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还应加强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哪些是正能量,是可以传播的,而对于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则应该远离。如此,学生才能有选择性的去接触网络言论,即使是遇到负面舆论也丝毫不受影响。

四、结语

在网络舆论背景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断面临着挑战。因此,各高校应该不断完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指引学生健康合理的上网,才能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继而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郭俊.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5(96):134.

[2]张勇.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67~36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物理学院)

张亮(1986-),男,汉族,甘肃酒泉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