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
2016-11-26肖建红
肖建红
论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
肖建红
民生问题是应对社会矛盾的重大问题,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探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民生工作的始终,要与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及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民生工作的始终等,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中国共产党 保障改善 民生 基本思路
一、前言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就业,养老,医保,教育等都是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民生问题始终关心的是人民的现实及根本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国共产党的自觉行动,是由我党的执政理念所决定的。民生的基础是教育,而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民生问题的保障和改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二、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存在的问题
民生问题是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不可逾越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所在。目前,我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及发展的也不平衡,房价过高,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就业压力等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强化政府的办学责任,增加公共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平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强我国的教育制度,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同时,应推动高质量的就业机制,可通过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为基础等措施,缓解就业压力。由于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应当建立起一种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基金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养老模式。我国公民的住房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作用。
(二)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民生工作的始终
改善民生是我国共产党的自觉行动,是由我党的执政理念所决定的,民生问题与科学发展休戚相关。科学发展观是我当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将改善民生提到了从来没有的高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主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党可通过改善民生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面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以人文本落实到改善民生上。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着力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要与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与协调发展相结合,把握民生问题的全面性,不仅要求物质方面的富足,还应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让人民合理的分享国家持续发展的成果。注意民生问题的区域协调性。在构建区域发展的具体措施时,要使各区域的发展各有侧重,保证阶层之间、区域之间及城乡之间的人们在各方面都具有公平。认识民生问题的持续性。改善民生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果发展经济不以改善民生为目的,那么就将造成经济为增长而增长。
(四)重点抓好新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社会”,这句话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民生问题的深刻把握和认识,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也就是说我党应当重点保障和改善农村的民生工作。做好新农村的民生工作,实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农民的医保及就业等问题,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把立足国情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使改善民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限制,以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上的偏移,造成我国在改善民生的许多问题上都是空白的,特别是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如何改善民生问题,没有现成的或者相类似的经验能够让我们搬照和借鉴。这就需要我党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据现有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做出相应的改善民生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党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善民生体制,同时避免了北欧国家福利主义的影响,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更多的是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
四、结语
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与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民生领域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部分群众生活仍旧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要求我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全力的抓民生,惠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实业,构建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民生工作的始终,加快民生建设,保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1]李斌.关注民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李学举.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政工作新发展[J].中国民政,2008(1):56~58.
(作者单位:国网冀北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肖建红(1972-),女,河北丰宁人,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组织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