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论语集注》校勘商榷

2016-11-26张雨胡晓凤

社会观察 2016年1期
关键词:章句底本四书

文/张雨 胡晓凤

朱熹《论语集注》校勘商榷

文/张雨 胡晓凤

本文对中华书局的《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朱子全书》进行了校勘,得出两个本子同时存在的讹误若干条,亦对中华书局本《论语集注》存在的独有的讹误进行了勘误。

中华书局本和《朱子全书》本同时存在的讹误

本文所校勘之处,先列中华书局本页码,后列《朱子全书》本页码,中间以“/”分开。中华书局本所标示页码以2012年2月第二版为准。《朱子全书》的页码以2002 年12月第一版为准。详校如下:

1.讹字

P47/P68: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按:“曰”,《四书大全》、日本元禄本皆作“由”,他本皆作“曰”。从义理上看,当作“由”。朱熹先说只有成德之人才能做到“及人而乐”“不知不愠”,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做到成德:由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止,方可以成德。从字形上说,“曰”和“由”概形近而讹。

2.倒文

P182/P224:改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夏季取桑拓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亦一年而周也。按:“夏”“季”二字颠倒。所有版本均误。从“春取榆柳之火”到“冬取柞楢之火”,乃朱熹引用何晏《论语集解》马融之说。核查文献,“夏季”均作“季夏”。古时用“孟、仲、季”来指称一个季节的三个月,季夏为夏季的第三个月。

3.衍文

P91/P117: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按:“无过无不及”,当为“无过不及”。《四书大全》和日本元禄本不误。核查《四书章句集注》全书,多有“无过不及”之说,但是“无过无不及”只此一例,与体例不符。

4.脱文

P61: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按:“天子之乐”,《四书大全》、日本元禄本均作“天子之礼乐”。先秦谈“乐”必及“礼,当从后者。

P121/P152:食,音嗣。陆氏曰:“鲁《论》瓜作必。”按:日本元禄本“食音嗣”下有“齐侧皆反”。本章经文为“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核查《四书章句集注》全书,“齐”读为“斋”时,皆标注反切,此处亦不当例外,当从之。

P165/P206:已矣乎,叹其终不得而见也。按:《四书大全》、日本元禄本“见”字下有“之”字。本章经文为“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之”对应“好德如好色者”。当从之。

5.标点

P50/P70:程子曰:“人道唯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向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按:“不诚则无物”后当为句号,“人心也”后当为逗号。《朱子语类》屡言弟子问“人道唯在忠信,不诚则无物”,则此当为一句。“出入无时,莫知其向者,人心也”是约引《孟子•告子上》之语。此处程子(指程颢)先言人道不诚无物,后言人心不诚无物,层次分明。

P109/P140: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按:“乃升”后当断开。升阶和成拜是两个步骤。

P119/P150: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按:此处标点不当,影响文意。当为: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阳货》“恶紫之夺朱”章下朱熹注云:“朱,正色。紫,间色。”“间色”与“正色”是相对立的,红和紫都是间色。

P162/P203:谢氏曰:“……‘德輏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按:从“德輏如毛”到“至矣”均为《中庸》语,故单引号应移至句末。且“德輏如毛”“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分别为《诗经•悉民》和《诗经•文王》语。

6.避讳字

P58/P79: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按:朱熹其时避宋孝宗赵昚讳,“昚”与“慎”音义同。清代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朱子注《学》、《庸》,‘慎’皆以‘谨’代之,如曰谨独、不可不谨、戒谨不睹。注论语,则曰敬谨之至、无所不谨、谨齐、谨疾、谨言,而慎终、慎于言、慎言行之类皆依经文不改。”

《朱子全书》本依据宋本为底本,没有参考《四书大全》,亦没有提及怎么处理避讳字;中华书局本以清吴氏父子刊本为底本,吴氏做了部分修改,但时有疏漏;《四书大全》为明刊本,每遇避讳字,均于页眉处标示“当作某”。故《四书章句集注》之校勘不可不参考《四书大全》。

中华书局本之讹误

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2012年第二版更正了1983年第一版的一些错误,但是还有明显的错误有待校勘。

1.讹字

P51: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按:“刑”,当作“形”。底本误。盖因为“仪刑”常见而“仪形”不常用所致。本章正文谈“夫子温良恭俭让”之容貌姿态,且注文有“德容”、“形容”字,所以当作“仪形”。

P54: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按:“忘”,当作“亡”。底本误。

P63: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按:“君”,当作“吾”。底本不误。

P84:故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按:“学”,当作“觉”。底本不误。

P68:或曰:“木铎所以狥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狥于道路也。”P82:夫子言此,讥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按:上二例底本分别作“狥”、“殉”,当作“徇”。这样的讹误还有P88,P156,P186的“殉”字。今所见他本皆不误。“徇”“狥”“殉”字形近易混。

P118:襜,亦占反。按:“亦”,当作“赤”。底本不误。

P191:别,必列反。焉,矜虔反。按:“必”,他本皆作“彼”。

P189/P233:焉能为有无,犹言不足为轻重。按:“无”,当为“亡”。“焉能为有亡”乃是经文“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的简称。

2.脱文

P95:哭,谓弔哭。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按,“日之内”前漏掉“一”字。底本无误。

P140:上知,去声,下如字。按:“上知”下漏掉“字”,当作“上知字”。底本误。

P160:故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按:“自天子达”下脱“于圣人”,当作“自天子达于圣人。”底本误。

3.标点

P59: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按:“言如此”后面的逗号当删除。“言”是一个训诂学术语。

P68:盖世方以诡遇为功,而不知为之范,则不悟其小宜矣。按:“宜矣”前应断开,“宜矣”是对前一句话的评价。

P119:愚谓如此,则此条与明衣变食,既得以类相从;而亵裘狐貉,亦得以类相从矣。按:当作“愚谓:如此则此条与‘明衣’‘变食’既得以类相从,而‘亵裘’‘狐貉’亦得以类相从矣。”

P162:愚谓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按:当作“愚谓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P187:然记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按:“三月不解”后当为逗号,三日、三月、期年、三年是平行结构。

4.引文未标明

P176:货以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按:“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是《孟子•滕文公下》的正文,此处当用引号标明。

P182:礼。父母之丧:既殡,食粥、麤衰。既葬,疏食、水饮,受以成布。期而小祥,始食菜果,练冠縓缘、要絰不除,无食稻衣锦之理。按:当作“礼:父母之丧,既殡,食粥,麤衰;既葬,疏食水饮,受以成布;期而小祥,始食菜果,练冠縓缘,要絰不除,无食稻衣锦之理。”此朱子约引《礼记•间传》之语。

5.字形混同

P71:莫,不肎也。比,从也。按:凡是中华书局本之“肎”,底本均作“肯”。中华书局本有很多字形混同现象,如“間”和“閒”不分、“修”和“脩”不分、“强”和“彊”不分、“耶”和“邪”不分,但是基本上无碍文意。

综上可见,《朱子全书》本以宋刻本为底本,兼采宋元明清诸本以校改,又吸收中华书局本之优点,校勘准确,亦比较全面。《四书大全》本在文字上比前两种本子更准确,在体例上亦更符合朱熹的原意,对于避讳字亦做了标示,这可能是明代科举重视《四书》的副产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摘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章句底本四书
刘玥辰
当代人如何读“四书”
也谈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底本问题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文心雕龙·章句》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论《西游记》中重复修辞的运用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陈澔对《礼记》的诠释特色
先秦儒家经典中关于“诚”的论述
《聊斋志异》与“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