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美术比较

2016-11-26刘嘉男

长江丛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中西美术艺术

刘嘉男 王 英

中西美术比较

刘嘉男1王 英2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中西方的艺术领域都极致绽放又各具特色。美术是艺术中的一大重要领域。在中西方美术作品中,它们的视觉印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与不同的历史传统、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是离不开的。中西方美术的不同,也反应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人与自然 主客观

一、前言

中西方美术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共同点,如主题的选择,以及对于形式美的追求和重视等等。但中西美术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思维理念上、艺术观上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传统审美观念上也有所不同。西方艺术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人与物都是宇宙的本体,人与物是并列的关系,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的距离之外,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和把握自然的美。而中国传统艺术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宇宙密不可分,是一种有机和谐交融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圈内,其各自文化流淌着各自母体文化的血液,表现出的意蕴品位也大相异趣。

二、人与自然

中国美术所谓的言志论就是指画中自然意象表达人的志向,意境论是指在画作中要追求一种意趣和境界。因为中国人的观点是天人合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和人都是相通的。人的“情”和“理”与自然的“意”和“境”,也即人自身的灵性和自然万物的灵性都是相通相感应的。所以在中国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人的心理之间必须要和谐,整个作品表现的是整个人格。

西方的摹仿论是主流。摹仿论这种思想在西方人文学科中的绝大多数场合都是通用的,可以用一个道理去套用和解释。由于西方人追求人战胜自然,所以对于自然的描画刻求达到对自然的征服,力求将自然的形貌完全刻画下来。西方的摹仿论的内在东西是与科学接近的。比如大家熟知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他将这幅画的结构完全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首先用三角形的构图将耶稣的门徒分为四组,使得层次感凸显。其次,画面有中心点,可以使人们的视线最终落向画家想表现的那一点上。此外还运用了透视、色彩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三、主观与客观

基于西方更倾向于科学性的艺术观,我们自然就能看到,中国的美术、绘画,主观性很强;而西方则注重和强调客观性。辜正坤教授认为大体有五种情况:主观的、客观的、主、客观同构的、主观多一点、客观多一点的。中国艺术重经验性,也就是感性、印象性、感悟型。与此对应,西方艺术当然也有感性特点,但更重理性探索,包括概念归类、逻辑推导等。美术、电影、小说,都会有这种差别。中国画家作画时并非完全描画客观事物,而是往往在这些事物上加入了主观的感悟。中国画家在画眼前的一座大山时,可以天马行空般地自由作画,可以把这座大山遮住的另一面的东西,比如大河、帆船、人家、远山等一一画出,就像俯瞰大地作画一样。西方则基于精准描摹客观事物而衍生出焦点透视。从而达到透视效果、立体效果。但中国人则不同,甚至有时会反对。所以西方人从几何学的角度出发,画面很精密,他们看中国人的画时会觉得是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散点透视是中国人的方式,指有若干个焦点,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就能看出,中西美学的发展方向,实际上也是整体中西文化发展的方向。人类最初只能描绘看得见的东西,包括语言和图画,这属于物质层面,而当我们开始努力描摹和感悟视线遮挡之外的东西时,则表现出人类心灵想要追求物质之上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这是意识自由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从自我解放出来的一种形式。慢慢就有了超越性的精神。中国人艺术上的超越精神造就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条来体现更深层的甚或形而上的领域的东西。正如中西方的语言,西方语言必须要有主语、谓语,有个动词将句子成分连接起来。中文的句子,动词在哪个位置都无所谓,在主语的位置上就是主语,在谓语的位置上就是谓语,位置非常灵活西方语言有逻辑性的单向透视,正如眼睛直视前方,只能看到一样东西。西方人无法摆脱这种生理上的局限,而中国人早就摆脱了这一点,可以同时看到几个地方,这也是一种自我解放。中国人的透视是一种情理性的透视,用自己整个心灵去透视,所以中国画家不是简单地再现事物,而是主观地再造事物。而西方艺术家也越来越看到这一点。因为照相机的出现使西方绘画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所以物极必反,20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思想开始转向东方。西方美术开始追求东方的反机械的平面感很强的艺术,这可以帮他们走出死胡同。所以1956年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时,毕加索认真地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何以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体现了西方美术向中国美术学习的一个走向。

[1]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向东,邹妍.中西美术观念与表现断想[J].理论界,2012(03).

(作者单位:1.大连外国语大学;2.烟台大学)

刘嘉男(1992-),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等;王英(1992-),女,汉族,河南膜阳人,烟台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等。

猜你喜欢

中西美术艺术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美术篇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