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统一市场建设途径的思考

2016-11-26刘戒骄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统一

◎刘戒骄

推动统一市场建设途径的思考

◎刘戒骄

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制的核心特征,其中,统一是现代市场体制的基础环节。若想建设统一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该从解决垄断行业企业经营活动和招投标封闭运行问题、加强和改善网络设施监管、构建可竞争性市场结构以及改革妨碍垄断行业有效竞争的政策等途径入手。

行业垄断;市场资源配置;统一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制的核心特征,三者有机联系互相依赖。统一是现代市场体制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和程度,建设统一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一项紧迫任务。

统一市场包含交易场所扩展和交易制度公平两方面内容。从交易场所看,统一市场要求尽可能扩展交易空间,允许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允许市场主体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选择交易对象。所有潜在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不受地域歧视和不公正因素的阻碍,尤其不能受竞争对手的排挤和歧视性竞争政策的限制。从交易制度看,各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地获得信息和稀缺要素,公平开展竞争,不受主导企业滥用垄断势力和政府偏好的不公平对待。

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行业垄断成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当前市场分割问题集中表现为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和资源要素配置受限。一些行业过度垄断和封闭运行的问题突出,行业垄断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市场也因此难以实现真正的开放和竞争。一些地区片面追求本地利益,限定单位或者个人只能经营、购买和使用本地生产的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或指定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的服务,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方面歧视外地企业,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关键和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局限于区域性市场和较小的行政辖区,稀缺资源没有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垄断及其导致的市场分割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

2.市场内生地存在利益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协同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利益机制允许各个市场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相应决策,通过分散决策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和产品之间的流动。价格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的相互调节和联动,推动资源在不同行业和产品间的合理流动与均衡配置。市场主体根据价格信号作出决策,选择资源配置的方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使市场主体行为自觉服从于价格信号引导,从而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驱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范围、制度统一与否直接关联。市场配置资源是一个反复试错动态调整的过程,市场主体在利益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推动稀缺要素在各行业和产品间的交易和流动,最终达到均衡状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统一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比被分割市场更高

(1)统一市场能够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上利用利益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学分析表明,相较于统一市场,被分割和被限制的市场具有浪费经济资源的弊端,厂商不能把生产扩大到成本最低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将生产进行到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会达到长期均衡,也就是生产效率可发挥到最大限度。但这个成本最低点低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厂商配置资源的选择空间,在被分割和被限制的市场上,厂商选择受到限制,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高于统一市场可能达到的水平,生产效率不能达到最优,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而统一市场能够更好发挥选择功能和激励功能。选择范围越大,越能发挥利益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越趋于一致,稀缺资源越能配置到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的领域,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创造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市场参与者越多,市场越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淘汰那些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和竞争力差的企业,越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实现资源向利用率更高的行业和行业中利用率更高的企业集中,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将统一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元素,赋予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保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政府不得随意分割产品和要素市场,不能任意设置市场进入障碍和提高市场准入条件。

(2)各种生产要素都有自己的供求关系和相应的价格,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组合有无穷多种,它们之间既可能替代又可能补充。企业选择的要素组合方式决定于各生产要素的比价和供求关系,要素利用者根据生产要素价格权衡不同生产要素组合的成本和收益,以最优的成本收益比选择生产要素组合。要素供给者根据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资源有效配置要求寻找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稀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此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各种要素都能进入市场自主交易,各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根据供求关系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形成,并能准确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稀缺性,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因此,只有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能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上竞争性配置,各生产要素的价格接受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才能实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政府推动统一市场建设的途径

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不断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内生机制,但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条件需要政府来创造和维护,市场主体的竞争规则和行为边界需要政府来设定。政府的职责在于确保市场主体基于公平竞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竞争优势,而非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更不应该支持某一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少数垄断企业谋求政府的倾斜政策和要素优惠限制竞争,操纵市场和排挤竞争者,这是我国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这些企业不在降低成本和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而是谋求政府保护其垄断地位,不正当地获得土地、矿产等稀缺资源,实行行业封闭运行和限制用户选择权,排挤潜在竞争者。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政府保持竞争中立,限制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导向,将其经济功能转变到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确保竞争机制在相关市场发挥作用以及增进消费者福利上来。尤其要解决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不当影响资源配置、干预市场竞争和圈定赢家等问题,最大限度将权力归还给市场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避免市场主体凭借政府力量实现经济上的垄断。

1.解决垄断行业企业经营活动和项目招投标在系统内封闭运行、向社会开放不够的问题

重点攻克垄断行业主导企业限定或者指定交易、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招投标、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以及设立分支机构等问题,推动大型企业顺应专业化分工和垂直分工不断深化的趋势,将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等工作外包给专业化企业。推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等领域项目招投标向社会开放,鼓励行业内外、辖区内外企业申请各类资质,从事专业服务、模块化工程和辅助服务等业务。只要具有相应资质,不论行业内还是行业外的企业均可平等参与建设项目招标,不对行业外的企业设立附加条件。

2.加强和改善网络设施监管,防止主导企业凭借网络设施排挤竞争者

行业一般存在一体化企业和独立企业两种类型,前者拥有网络设施,后者没有网络设施。这两类企业之间竞争极易出现一体化企业凭借网络设施带来的垄断优势,任意延伸垄断范围排挤独立厂商、损害消费者利益和限制用户选择权等问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而不是个别行业或经济主体自身的视角,谋划和评估网络设施开放使用,通过网络设施公平开放推动可竞争性市场结构构建和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当前要借鉴国外改革经验教训,重点推动一体化企业的网络设施向各类企业公平开放,如积极研究长距离输油、输气管网向第三方开放和公平提供服务的方式。对于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和产业发展阶段,难以剥离和独立经营核算,要求保持物理和经营管理整体性的垄断性业务,可以授权国有企业垄断经营,非国有资本可以股权投资形式进入,但要防止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不公平开放网络设施造成不公平竞争。伴随竞争和监管制度的成熟定型以及产业发展,还要适时引入新的经营者,并降低上述领域对国有经济的依赖。

3.构建可竞争性市场结构,扩大用户选择权和自主权

重点对垄断行业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进行重组。如油气产业上游领域重点解决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和采矿权过度集中和寡头垄断的问题,增加一批具有资质和能力的企业从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下游领域重点放宽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进口管制,增加从事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进口业务的主体,允许非国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进口和在国内自主交易。电信、电力等领域通过扩大用户选择权和自主决策权,促进相关领域的竞争和资源流动。电信行业要尽快完善码号资源、市场竞争行为管理的相关规定,解决中国移动市场控制力过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难以与中国移动进行公平竞争的问题。电力行业重点解决发电领域缺乏竞争、电网垄断监管不到位和购电、售电过度垄断,以及调度与交易、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厂与用户接入电网审批等权力不透明问题。放宽发电企业向用户直接售电的限制,降低直购电用户的条件,大幅度增加直购电用户的数量,解决电网企业买方独家垄断的弊病。

4.改革妨碍垄断行业有效竞争的政策,清理片面保护在位垄断企业的政策

经过多年改革,石油天然气、电力和民航等垄断行业从全国看基本上形成了可竞争性市场结构,但从区域和航线看主导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过高,一些市场准入、进口管制和土地矿产等资源配置和环境监管措施具有客观上限制竞争的弊端,行业垄断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没有形成。为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迫切需要配套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清理和改革片面保护在位企业的政策。资源类产品进口应放宽市场准入,取消对经营者以往业绩、加工能力和各类设施的不合理要求,允许更多的经营者经营,通过扩大进口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性,给在位垄断企业形成足够的竞争压力。重新研究各类专卖、专营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坚决取消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的专营专卖。对于需要继续保留专卖的产品,要避免从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到销售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垄断经营,运输、产品销售和专营产品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可以允许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经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F123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0.014 ■ 编辑:田佳奇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资源配置统一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分是不是统一分数单位?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淝水之战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